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完全离婚手册-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系。我并不恨我的父亲,他    

    

是那时代过来的人,有这样传统的思想很正常。但是,当我看到他那满头的白发和满脸的愤怒时,我真的有点心里难受。我怎么可以这么忍心让一个老人如此生气呢,更何况他是我的爸爸。我想我不怎么孝顺,但是我别无选择。”    

  你很孝顺,但是你很两难。在亲情和婚姻的两者角逐中,你放弃了两者,什么都没有得到,反而带来了巨大的悔恨和负罪感。    

  负罪感的来源    

  其实,负罪的感觉并不是因为离婚事件后才突然产生的,这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事实上,它早就根植于你的头脑之中,伴随着你所受的教育和所经历的事件而深化。在你的婚姻出现同样的问题之后,潜藏的负罪感就被激活而诱发出来。    

  一般来说,负罪感的形成来源于以下方面:    

  所受的教育    

  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往往会影响她一辈子的生活。因为,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的头脑、对社会事件的认知模式,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我们都曾读过鲁迅先生的《祝福》,一定还记得里面那个不幸的女性形象:祥林嫂。祥林嫂因为结了两次婚,每次婚姻都极为不幸,而被村里人视为克夫。就连继嗣时,摆放碗筷这样的活,她都是没有资格去做的。而她自己,也把自己认为是个罪人,终日想着赎罪和惩罚的事。虽然这只是文学作品中的描述,而且祥林嫂也不是离婚,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发现一点,那就是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素来是比较被动和被压制的。而负罪感的产生,也和我们从小到大,一贯接受的教育有关。    

  中国的传统教育,极为注重家庭等级和纲常伦理,各种规章程式繁琐而细微。并且,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完全没有自主权,基本属于依附状态。譬如,结婚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的,所以很多婚姻的最初产生就是一种错误的结合。而离婚,自古只有男人休妻,而没有离婚一说了。一旦女人离婚,那定是犯下了诸如通奸、不育、不孝等丑恶的罪名。所以,中国女性从小就被教导要从一而终,要恪守妇道,正所谓好女不侍二夫。    

  在这样的文化传统教育之下,人们对于婚姻家庭的观念就变得固守和僵化。而处在这种环境之下的女性,一旦做出离婚的选择,那么她们往往会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面对身边的人,如何保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因为面子比什么都重要。在她们的内心,他我比自我来得更为要紧。于是,负罪感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于这样的女性来说,旁人对她们离婚之事的看法和理解,往往会影响她们当前和今后的生活质量。所以她们会注重重建自己的社会体系,而不是注重自我情感的修复。    

  幼时的经历    

  不仅是你从小所受的教育会导致你产生负罪感,你幼时的经历也会同样在你的心灵深处埋下阴影。让我们先来听听下面这段讲述吧!    

  “我小的时候,住在家乡的大胡同里,那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还不是很开放,很多新鲜的事物和超前的思想都无法接受。    

  离我们家院子,隔那么几户人家吧,住着个离了婚的女人。大概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一个人带着个孩子过日子,挺苦的。不过更苦的是,几乎没有人会主动去和她搭讪聊天。我的父母告诉我和我的弟弟妹妹们,不要跑到那边去,好象她们是瘟疫。而她的孩子,也常常被胡同里的孩子们欺负,因为他没有爸爸,所以他也就没有了保护伞。


第六章 快乐离婚二、消除你的负罪感(3)

  这让我从小就觉得离婚是件可怕的事,不仅会失去和周围的任何联系,而且还会被歧视。更糟糕的是,你的孩子永远都不能快乐地成长了。所以,我一直不敢离婚,虽然我的婚姻很不幸,但是和离婚后的情景比起来,这点不幸我还是能够忍受的。”    

  这位女性在和我谈起她的婚姻时,非常的无奈。她的丈夫不仅不补贴家用,而且还在外面包二奶。她的婚姻里,早就没有了爱也没有了性。但是,当我劝说她重新考虑婚姻关系时    

    

,她却拒绝离婚。因为那儿时的经历,让她从小对离婚就留下了可怕的理解。并且在她看来,离婚是一种罪,它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到家人和孩子。所以,面对婚姻的痛苦,她宁可选择受罪,而不愿去“犯罪”。    

  消除你的负罪感    

  事实上,任何处理感情的方式都没有错,包括离婚,它只是你重新开始新生活的一个阶段。所以,负罪的感觉根本就没有依据,从何谈起。而且,离婚也不是一种罪。更何况,如果你面临的是一个酗酒、暴力、有婚外情现象的丈夫,那么你的离婚倒是应该值得庆幸,而不是内疚的。    

  认识离婚    

  负罪感产生的根本根源,在于你自己对于离婚的错误认识上。不要把离婚当成是一件危害众生的事,它并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平和的分手,平和的看待,平和的度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离婚,只是结束了你和丈夫之间的婚姻关系,它并没有结束你和家人的联系,和孩子的骨肉亲情。你也许会抱歉,对于离婚对孩子幼小心灵产生的波动而内疚。但是,这些波动会随着你对孩子的加倍关心而逐渐消失。    

  认识离婚,就应该把离婚当成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来看待,不要带任何的褒贬感情色彩,更要摒弃你头脑中那些对于离婚的固有看法。试着从自身受害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你会发觉其实离婚有很多的利处。比如,它结束了你长达二十多年的无味婚姻;它结束了你长期遭受的家庭暴力,使你不用再担惊受怕;它结束了你和你那蛮横无理的丈夫之间的关系,你从此不必再担心婚内强奸;而且,它还结束了你每日的无性生活,让你有理由有空间去重新寻找自己的新生活。    

  谁都不应该对离婚感到负罪,因为离婚是你解脱旧有生活的方式。它是你新生活的美好开始,它带来的最大利处是重新改变你和塑造你。这种全新的力量,完全来自于你内心对它的勇敢认识。所以,重新去思考你的婚姻,重新去认识离婚的事实,你就会发现你的负罪其实毫无意义。它只能带给你更大的痛苦,而不是幸福。    

  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对于消除负罪感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认清了自己在婚姻中的所属关系,以及自己通过离婚所要达到的目的,你才能明确负罪感并没有必要产生。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在婚姻中的关系。比如,你面对的丈夫是属于何种类型,你的婚姻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为什么要选择离婚的方式来结束你的婚姻关系。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助于你在面对离婚时不至于出现迷茫的状态,更不至于产生后悔的心理。    

  其次,你要了解自己为什么离婚的原因和目的。事实上,目的比原因来得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你通过离婚到底想要得到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结束不幸婚姻,那么你的负罪感仍旧会产生。你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你选择离婚,不仅仅是要结束,更重要的是开始。你是在为自己的将来打算,是在追寻新的希望,换言之,你是在通过离婚来达到你自己情感的完善。    

  有些女性,面对离婚比较盲目。“我当初要离婚,只是不想和他生活在一起,他的缺点实在太多,多得我根本难以忍受。可是离了婚之后,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根本没想好以后的生活和道路。我发现我的离婚真的是很草率,所以当我面对孩子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的问题,我为什么没有爸爸了。我觉得是我自己的一时任性,导致了现在这个茫然无措的局面。”    

  如果你的处境也和这位女性相同,那么我认为你真的有必要去好好认识自己,重新思考一下你当初做出离婚抉择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去寻找生活的方向,重新开始。


第六章 快乐离婚三、如何面对家人(1)

  离婚,虽然是你和你的丈夫彼此在法律文书上签下了协议,但是离婚远不至只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因为它的强大影响力,使它会对你周遭的人们都产生相应的冲击波。所以,有人说,离婚是一个社会问题,具有社会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