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学]余忠老汉的儿女们-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义见大哥六神无主的焦急神情,忙安慰他说:“也没啥子!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看一步吧!”说完,就叫文忠快把粮拉去卖,自己回家杀鸡炖汤,给天志老人送去。
  文忠一听,说:“咋不在馆子里买一份鸡肉,给他吃呢?”
  文义说:“我也这样说,但爸说,家里有鸡,也少花些钱。再说,饭馆里的鸡也不定炖得把。爸叫回来杀只鸡,炖(火巴)一些拿去在医院里别人的煤油炉上热一热,余天志大爷想啥时吃,就啥时候热,比到食店里买方便得多。”
  文忠还是有点舍不得,说:“家里的鸡正下蛋呢!”
  文义说:“可这老头吃一次算一次,再下蛋,该杀还得杀呀!”说完,两弟兄就在场口前分了手。
  文忠在粮站卖了稻谷后,回到家里,文义的鸡汤恰好炖好,装在一只大瓦罐里,正准备顺路到粮站找他。文忠忙把卖稻谷的四百八十元钱,悉数交给了文义。
  还好,傍晚文富回来,带回了余天志老头病情好转,明天就可以出院的好消息。在家的文忠、田淑珍大娘、文英以及文忠的妻子卢冬碧,一颗颗悬吊着的心,才稍稍踏实下来。
  30
  温室两段育秧,是这一年农村刚刚推行起来的一项农业新技术。为了缩短杂交水稻的生长期,躲过伏旱,提高产量,上级强调了改稻种直播。等到温室培育出二至三片叶时,才寄栽到秧田里,夏收过后,再从秧田移栽到大田的方法。这种栽两次秧的新技术,对于祖祖辈辈习惯于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来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事,因此,大家都不愿接受。这时,乡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手段,如不供应大春化肥,征收新技术推广延误费(罚款)等,强迫农民接受。农民在行政手段的干预下,勉强接受了。但在从温室端出一笆囗一笆囗瘦弱的秧苗,往秧田里寄栽时,才知道这活委实麻烦。
  首先,那秧苗只有一寸来高,柔嫩得像一棵刚拱出土的草芽,一棵秧苗栽一窝,前后间距一寸二左右,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更不能插得太深,也不能插得太浅,更不能插得歪歪斜斜。加上秧田中又没有水,是农民所称的“扯脚烂”,只能站在厢沟中,够着手往厢畦上插,忙不起,闲不住,得非常细心。所以,很多人在田里弯了一天腰,勾得背脊骨像要脱节似的酸痛,眼也肿了。连脚上的汗毛也被田里又粘又糯的稀泥扯得光生生的不留一根,却栽不了半斤谷子的秧苗。有的偷懒或缺少人手的家庭,栽着栽着,便把秧苗倒在四角或踩在泥里,爬上岸来,回家重新浸泡谷种撒播去了。〕
  对余忠老汉一家来说,他们既舍得吃苦,又不缺劳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家有一个接受新技术快的“大知识分子”文义,深知这种两段育秧方式,能在秋后换来更多的稻谷。所以,当别人怨声载道或“铺盖窝里眨眼睛——自己哄自己”时,他们一家人却在田里,认认真真地把这件活儿,当做了一件大事来做。
  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却出了余天志老头突然生病的事。在家里的几个主要劳力,都忙乎着为天志老头治病去了的时候,栽寄秧这个艰苦而又细心的活儿,就不得不落在田淑珍大娘、文英和文忠的女人卢冬碧等几个“半边天”身上。
  这天早晨,当文义站在县城滨河公园的石栏杆前,和他的朋友杜伟倾诉肺腑的时候,他的母亲带着病正在家里忙着。田淑珍患有腰疼病,在春季里,这病也像从土里拱出的春草一样,从骨节缝里滋生出来,这几天正厉害。前些天里,田淑珍大娘只在地里和家里干些杂活,没下田栽秧。可现在家里几个主要劳动力都不在了,她不得不带病唱起主角儿。她很早就起了床,做好了早饭,让文忠吃了饭好拉谷子去粮站卖。文忠在天蒙蒙亮时,起来吃了饭,把谷子装在板车上,刚要走,卢冬碧把他喊进屋里。文忠问:“有啥事?”
  卢冬碧迟疑了一会,才说:“卖了谷,给我买一件过热穿的衬衣回来。”
  文忠一愣,说:“人家在医院里,踩着火石要水浇呢!买衬衣忙啥,你又不是没热天穿的衣服?!”
  卢冬碧一听,拉下了脸来,说:“你啥时心甘情愿给我买过一件衣服?我嫁到你家来,起早晚睡,勤做苦磨,得了啥好处?”
  文忠听了,心里略微生起气来,说:“家里谁没勤做苦磨?这事让爹知道了,不说我们自私自利?”
  卢冬碧说:“谁和你一起去卖谷了?你就不能打点埋伏?都像你这样一根肠子通到底,这个家就对了!”
  文忠说:“我们家谁各顾各了?”
  卢冬碧说:“别的不比,你比比去年为文富结婚打的家具。你过去结婚有啥?”
  文忠说:“你咋说这些?人家说,长兄当父,长嫂当母,谁叫我们做了老大!好了,我走了!”说完,也不等卢冬碧再说啥,转身出来就拉起板车走了。
  卢冬碧见文忠一副死疙瘩心肠,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一直把脸拉着不说话。
  田淑珍在文忠夫妻俩说话的时候,先喂了猪。等文忠走后,便去唤文英起床。她走到文英床边,摇了摇蒙头大睡的女儿,说:“莫睡懒觉了!今天你爸和哥都不在,你再不能像往天那样梭边边了,也要打起顶巴手做呢!”
  文英听了,在被窝里“唔唔”两声,有点不耐烦地说:“讨厌。”
  田淑珍大娘听后,也不生气,只是数落似地对女儿说:“我还讨厌呀?叫你起来吃现成的,你倒还嫌我讨厌?”
  文英干脆把被子扯上来,蒙住耳朵,又把身子转过去,不理田淑珍大娘了。
  田淑珍大娘见女儿这样,只以为文英还像以前一样,想睡懒觉。想了想,便只好依顺她,说:“我和你嫂嫂先去吃饭,你快点起来!”说完,出去了。
  吃完饭,却还不见文英起来,田淑珍大娘又去催。文英嘀咕着说:“你们先走嘛,我又不是不晓得路?!”
  田淑珍大娘听了,只好没办法地说:“活路忙忙的,你困晏些嘛!”说着,就脱了鞋,和卢冬碧一道往外走。
  卢冬碧因要文忠买衣服的事,吊了半天脸子,这阵见婆母带着病要去栽秧,心里还是不忍,于是说:“妈,你咋下田去?”话音虽然有点气呼呼的,可也不乏关怀的温情。
  田淑珍说:“上级规定得紧,我栽几棵也少几棵。”
  卢冬碧说:“我们可没有要你下田!爹回来要是说啥,我们就不得背黑锅哟!”
  田淑珍“噗哧”一笑,慈祥地说:“我的好媳妇呢,他回来怪你啥?你的孝心我们是明白的,人就是贱命,越迁就它就越是病病挨挨的,三天没有两天好。走吧!”说着,端起小盆先走了。
  卢冬碧见了,也不再说啥,跟在婆母后面下了田。
  可是,她们在田里栽了很久,还没见文英来。
  这时,太阳的千万条金线一齐射向大地,田野、山岗沐浴在金灿灿的阳光里,显得格外明朗和生机勃勃。蜜蜂忙碌地在油菜田里采蜜,“嗡嗡”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最给人增添忙碌气氛的,是远处树林中布谷鸟儿一声声“布谷、布谷”的叫声,似催人的战鼓,不断地告诫和提醒庄稼人,不要错过大好春光里“布谷”的季节。
  庄稼人自然不会忘记自己的季节。山岗上、田野里,到处都是埋头干活的人群。这时的路上,不但见不到了冬日里到处闲逛的耍人,就是在田里干活的人群,也没有了往日的嬉闹玩笑。没那份闲心了哇,人不催人地催人呢!
  田淑珍和卢冬碧婆媳俩插了一阵,刘副乡长带着全村干部陈民政、小吴和毛支书,一齐走了过来。
  近几年,不知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刮起了一股催收催种风。每逢农事季节到来,乡上就组织起人马,下来督促栽插和收割。好似农民都糊涂了,没有他们的催促和督查,就不知道种庄稼。刘副乡长走到田淑珍婆媳俩的田边,眉头就皱紧了,不客气地问:“你们家咋只有两个人栽?”
  田淑珍的腰正像有一把针往骨缝里扎着,酸酸地发疼。她艰难地直起腰来,说:“孩他爹和文富他们,有事去了。”
  刘副乡长说:“啥事也比不过抢栽抢插,这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田淑珍说:“五保户余天志病了,孩他爹送他去住院了。”
  刘副乡长这才想起昨晚文忠去向毛支书要钱的事,“哦”了一声,不好再批评了。停了一会说:“这个情况特殊,可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栽插任务。”
  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