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周刊电子版 2010年第6期-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潜伏》效应 
   
  根据全国37个电视台的联合抽样调查,中国人2009年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127分钟,这个数字从2005年起就逐年下降,不过中国人看电视剧的时间并不因此减少,所有电脑上装有PPS的人都是煲剧狂人。 
  比“团长”更热的是《潜伏》,如果说《暗算》是中国式谍战剧的开端,《潜伏》则是一个高峰。两部戏都极具水准,前者更阴冷,后者更温暖,但都殊途同归。《暗算》中的安在天喜欢说诗化的语言,但他和整部片子一样是冷色调的,对待敌人和战友都同样残酷,他自己甘愿牺牲,以此要求同袍也必须放弃人生。《潜伏》里的假夫妻之间有更多的战友关怀和心领神会,有更多含而不放的暧昧,但两个陌路人为一个宏大的目标走到一起生活原本就是牺牲,这是一部可以看出眼泪的喜剧。 
  《潜伏》填上了中国电视类型剧的一块空白,在美国的CIA、英国的军情五处、007和史迈利之外,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谍战英雄,它理所当然要成为话题。《潜伏》的风头带出孙红雷的另一部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被《走西口》顶下后,它在年中又奇迹般成为央视两个频道同时开播的大戏。 
   
  回到现实的下半年 
   
  电视剧早就是最廉价的娱乐产品,也是最易传播社会情绪的产品,中国电视人从来不缺少这样的作品。它要么是《渴望》或者《金婚》,揭示同一代人不同的青春和命运,让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来唤醒大众记忆,要么是周梅森编剧系列的涉案剧和反腐剧,它永远是社会大众的人心指向。在春哥和曾哥霸占了屏幕之后,自然有《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潜伏》这样的作品出现,让不胜其烦的观众明了真正的纯爷们儿是怎样为大义挥洒血汗的。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在上海房价超越欧美绝大多数城市,人们开始讨论社会财富分配机制的时候,就会有《蜗居》来讲述生活的残酷性。 
  率先在上海地区播出的《蜗居》在2009年下半年迅速成为全民议论的剧集,传说广电总局对其有过禁令,曾有一名上海记者把MSN签名改为:《蜗居》停播真相——广电总局受房地产商游说。即便是全无凭据的揣测,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广电内幕说不清,剧情的道德标准说不清,让《蜗居》成为了一部彻头彻尾说不清的电视剧,但这一点正好和说不清的现实生活如出一辙。它丰富而又庞杂:海清是一辈子都被套牢的房奴,宋思明是缺乏监督后的权力腐化,海藻是为现实所屈的80后,深究的人还能从剧中看到畸形的城市化、非人性的暴力拆迁、弱势群体的无能为力和无所适从,没有一部电视剧能像《蜗居》一样把强者、弱者、中产者的故事交织融会,一网打尽。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私有房产率最高的国家,意味着中国也是世界上“蜗民”最多的国家,“蜗民”对《蜗居》总是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然。 
  电视剧永远只能提出问题,无法解决问题,财富分配和权力监督的问题《蜗居》自然无能为力,但关于海藻的道德问题,满世界都是答案。3G门户网上的调查:你喜欢宋思明吗?接近半数的网民表示喜欢,剩下的人也欲拒还迎地表示“有一点欣赏”,PPS的留言版上讨论“你赞同海藻的决定吗?”接近1/3的人赞同,另有1/3表示“绝对能够理解”。这就是一部电视剧折射出的最大无奈,连观众都认为,好生活和好道德不能兼得,只能二选一了。 
  《蜗居》在很多网络视频播放器的排行榜上仍旧排在第一位,因为蜗民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宣泄情绪也好,舒缓压力也好,看人家也就是看自己。 
   
  电视剧热钱 
  胡尧熙 
   
  华谊兄弟 电视剧的新锐力量 
  继前年贺岁片《集结号》国内票房顺利突破两亿之后,华谊兄弟开始正式进军电视剧,《士兵突击》成为2008年的年度剧集,2009年继续热推电视剧成为华谊当仁不让的选择。从2006年华谊成立第一个工作室——张纪中工作室到现在,华谊已经由一个业内以电影擅长的公司发展成为电视剧界的新锐力量。目前,华谊旗下的电视剧工作室众多,按照一个工作室三部戏的年产量,华谊每年量产在三年内可达1000集。2009年华谊制作的10部电视剧共357集,预计最终收益将达3亿元。继《我的团长我的团》大获成功之后,《蜗居》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更令人侧目的是,电视剧的收益也首次超过了华谊的主营项目电影的收入。 
   
  SMG 上海电视收复失地 
  2002年以前,上海生产的电视剧曾经占据中国电视剧半壁江山,不过这几年却被北京的影视公司超过,目前沪产电视剧只是占全国电视剧产量的1/10。但面对比电影更好赚的电视剧市场,上海人正计划收复失地。SMG在2009年筹拍的剧集达16部,从职场风貌的《杜拉拉升职记》到商战奇谋的《摘星之旅》一应俱全,16部剧集后是2亿元的资金支持。强大的资金已经掀起连锁效应,上海80多家影视制作公司已经加入SMG组织的“制播联盟”,中国电视剧界的南北抗衡再次展开。 
   
  江苏卫视 央8第一剧的效应 
  《人间正道是沧桑》尽管被央视临阵换马,未能成为开年大戏。但这部由江苏广电总台制作的国庆献礼剧在央视8套的收视率仍旧达到2。67%,成为央视2009第一剧。从单纯的播剧到产剧,中国电视台正在向美国电视的制播体系靠近,在怪力乱神的综艺节目之后,电视剧成为各大台急于开垦的最新一块肥田。过去中国电视台更倾向于联合制片,彼此分担剧集失败带来的风险,但在电视剧市场处在高速成长的2009年,这个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人人都愿意独当一面。 
   
  南方电视台 从《亮剑》到《潜伏》 
  早在2001年,南方电视台就购买了《亮剑》的电视版权,最后借海润公司之手震撼全国。2009年,热足全年的《潜伏》成为南方电视台的得意之作。湖南卫视靠综艺,安徽卫视靠囤剧,中国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差异化极大而又古怪。从《潜伏》引起的广泛社会共鸣和文化传播的现象来看,拥有自拍剧是衡量一个电视台硬实力的新标准。 

   


fctxw/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2009荧屏重头戏 专题片之年



 
  电视剧太长,娱乐秀太傻,还好有专题片可以看。 
   
  09年不是专题片最多的一年,却有可能是最关键的一年。 
  尽管往年的《大国崛起》、《救宫》在观赏性上有了很太的提高,但像2009年这样一年涌现出一大批制作精良、收视率高、口碑上佳的专题片还是头一次。 
  打开电视机,黄金档除了看电视剧、看娱乐节日之外,开始有纪录片、专题片可看,这未免不是一个好现象,中国电视弱智了那么多年,总要开始有点深度。 
  这一切都从2009年年初的《台北故宫》开始。几年的《故宫》就曾出过,可是解说词中总冒出来一句——该珍品的另一件(或者原件)现藏于台北故宫。于是,《台北故宫》的拍摄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 
  由于台北故宫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导演周兵和摄制组其实没有能够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内进行拍摄,所有国宝以及珍品档案片段全部来源于台北故宫自己的资料片,摄制组只能在外围寻找方向,包括走访相关的手工艺人、调动大量历史材料钻研。后期找来台湾音乐人小虫为专题片作曲,符合年轻人口味;马未都跑来替片子“找碴”,吸引了一批对收藏感兴趣的大龄观众,央视网站的《台北故宫》专题页面挂出不到一周的时间,网友的留言就多达32页。即使没有进行台北故宫博物院实地拍摄,都能达到如此效果,无疑给纪录片界打了一针鸡血,只要题材选准,制作用心,重视营销,中国专题片前景可观。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国内各主要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有300余部(不包括专题性纪实类栏目),基本上都不是在2009年年内拍摄完成的,有一些甚至耗费了几年时间。除去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这个因素外,电视台也发现了光是在黄金档播出电视剧和娱乐秀,已经没法满足观众的需求。电视剧太长,娱乐秀太傻,这时候一部有内涵又好看的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