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性伦理学-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律干预的最起码依据就是配偶双方必须是异性、即婚姻的基本要素是男女两性。实
际生活中,人们也习惯把婚姻和异性相爱两个概念完全等同,以至于人们感到,探
讨所谓同性恋问题,简直是天方夜谭,毫无必要。然而,异性相婚的观念随着时代
的变化,也面临着现代意识的挑战。由于对婚姻与婚姻选择个人态度的变化,性爱
表达方式的改变,以及同性恋家庭的不断出现,加上现代人工生育技术的发展,试
管婴儿的产生,一些人不断对异性相婚这一传统观念提出质疑,要求修正。对此,
性伦理学应该进行考察和判断。
    50年前,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翻译家潘光旦先生在对中国文献中的同性恋做
了详尽研究后推论说:质性恋的现象大约和人类的历史同样的悠久。一般的历史如
此,中国历史大概也不成一个例外。
    《商书·伊训》曾说及“三风十愆”,说“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
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三风之一叫“乱风”,乱风包括回愆,其一
是“比顽童”。假如“顽童”所指的就是后世所称的“男风”,这便可视为是关于
同性恋的最早记载。
    在中国历史上,同性恋首先被冠以“龙阳”的称号,其故事见《战国策·魏策》: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
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
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里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巨之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王人君,走人于庭,避人于途;四海之内,
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寨装而趋大王,臣亦犹囗臣之前所得鱼也,
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日,误,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
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龙阳君姓名虽不传,但后人称同性恋为“龙阳
“,确源出于此。
    此外,还称同性恋为“馀桃断袖”之癖。“馀桃”的典据见韩非子的《说难篇》: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
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日,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
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
人。及一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故
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断袖”
的典据载《汉书·董贤传》。董贤年22,即为三公,哀帝兴会所至,甚至于要把汉
家天下禅让给他。《汉书,说他“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悦其仪貌”,不久便
出则参乘,入同卧起。“尝昼寝,偏籍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
而起”,恩爱一至于此。
    同性恋的现象,在中国历史的某个时候,某些地方,甚至发达。成一种风气,
如清代的福建、广东、以及首都所在地的北京,都有过这种风气。然而从总体上,
同性恋是为传统性伦理所坚决排斥的。从传统中国文献可以发现,同性恋的形成原
因被概括为四类。即环境劫诱说、意志堕落说、淫恶果报说、因缘轮回说。潘光旦
详论道:四个解释里,不用说,第一个是始终有它的地位的。第二个就有问题,除
非我们相信意志有时候可以绝对的自由。第三第四两说我们在今日已不能不放弃,
而代以遗传之说。还有应当注意的,就是四个解释都单单照顾到了被动的同性恋一
方,而与主动的同性恋者全不相干。这些都有待于近代科学的性伦理学来答复。
    在西方的历史上,对同性恋的道德评价经历了大起大落。
    在许多未开化与未开化的民族里,同性恋是一个很彰明较著的现象,有时候它
在风俗里很有地位。在古希腊人中间9同性恋的受人尊崇,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
步;他们认为它和理智的、审美的、甚至于道德的种种品性有联系,并且,更有不
少的人认为它比正常的异性恋还要来得尊贵。柏拉图的《恰尔米德斯》一书就描写
过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被一群崇拜者尾随着出现在公共场所。当这个小伙子走进来时,
所有的人都转过头去看他,一下子就被他深深地吸引住了。当他在凳子上坐下时,
这些人你推我搡地争着抢占他身边的座位,竟把几个人挤倒在地。尽管成年男子中
聚集着可供同性恋者相互爱慕的对象,但是,理想的同性恋则被认为应该在成年男
子和青年男子之间进行。前者是“爱者”扮演着爱情中主动的角色(男性)。后者
是“被爱者”扮演的是被动角色(女性)。当然,“爱者”那种心醉迷迷的爱,并
不是男性同性恋者的发明。它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有关同性恋的描写,首先出现在希腊文学史上一个女性同性恋者的诗歌中。这
个人就是萨福。她的出生地来兹波斯岛,后来因此而成为“同性恋”的代名词。萨
福于公元前6世纪生活在该岛上。她在那里办了一所专门教授贵族礼仪的私立学校,
教学生诗歌、音乐和舞蹈。她发疯似地一个接一个地爱上了她的学生,用巧妙而充
满向感的诗歌向她们表达爱情。她的诗歌为她在以后的希腊人心目中赢得了“第十
艺术女神”的美称。她的同性恋癖好并没有影响正常的婚姻生活。她有丈夫并生养
了一个女儿。
    公元1世纪,亚历山大的费罗用“同性恋”术语翻译了罪恶之地的故事。从此,
一个不精确的《圣经》故事便使同性恋变成对国家的严重危害。这个故事是讨厌希
腊习俗的犹太人描述的,接着基督徒也厌弃了“非本性罪孽”。在康斯坦丁诺普的
“新古罗马”时代,皇帝亚斯蒂尼将古罗马法和基督教的道德融为一体,并颇为成
功地在大部分领域付诸现实。他的观点是,亵渎和同性恋同样不虔诚。他命令首都
杰出的警察局长逮捕那受到警告而坚持上述违法行为和不虔诚的人,并对他们予以
严厉的惩罚,这样做,城市和国家才不会因上述罪孽而遭受损害。541年,亚斯蒂尼
的话几乎刚刚被传开,就在康斯坦丁诺普开始流行严重的瘟疫,这个城市中1/3的
居民在3年内都染上了这种瘟疫。这被视为上帝对同性恋的“惩罚”。
    另一方面,强烈否认基督教道德对于教会也是一种危险。教会十分清楚自己内
部也有同性恋者;僧侣生活开始时,教会法规开始经受偶然的神经颤抖。公元567年,
第二次检查会议上批准的、在公元529年创立的一个教派规定,一张床上永远不能睡
两个教士;几世纪后,对修女也有了同样的规定。再者,住宿的灯要通宵达旦。公
元693年,托莱多会议规定,如果一个男性犯了同其他男人进行的“非本性罪孽”,
而这人是主教,或教士、执事和职员时,他要被降级并被罚终生流放,使之遭天罚
而死去。协会对于罪犯的惩罚是鞭打100下,剃光头和驱逐出境。对于教会成员的惩
罚,国王加上了世俗的阉割惩罚。即使如此,基督教教规的要旨仍是,神父的异性
恋比同性恋的问题更严重。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教士独身的过分要求已引起世
人的惊恐,教士中同性恋的增加严重影响了俗人。11世纪,彼得·达米尼再次站出
来公开反对同性恋。13世纪的神学家汤姆阿维内思加强了传统上对同性恋的敬畏,
同性恋被定义为对上帝规定的自然秩序的歪曲,是贪欲和信奉异教邪说的结果。在
1976年关于性伦理学某些问题的声明中,罗马教廷重申同性恋不合法。
    如果说在教会面前,同性恋作为一个主要抨击对象,那么在性学那里,同性恋
首先是个研究对象。卡尔·海因里希·乌尔里克斯在1864年至1879年间发表了12卷
关于同性恋的著作。这一成就对于卡尔·韦斯特法尔在1870年发现“相反的性冲动”,
对于克兰夫特一埃宾后来更为广泛的关于性变态的探讨,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克拉
夫特一埃宾那本被公认为性学确立的《性心理病》,自称是对“异常”所作的“医
~法学研究”(其副标题注为“特别涉及到厌恶型性本能”)。该书提出了从后天
同性恋到兽交癖的一套性反常分类表。其后,陆续出现了关于同性恋成因的三派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