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几度东风吹世换-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李之问看了之后,感动不已,于是又留了半年,但终于还是回去了。他在老家的妻子偶然从他的行李中看到这首词,非常赞赏。于是这个爱才而大度的妻子竟筹集金钱,到京师把聂胜琼赎出带回家。可见这首词感人之深,直到现代,琼瑶女士写电视剧“梅花三弄”之《鬼丈夫》的主题曲,还直接化用这首词的句子:“梅花开似雪,红尘如一梦。枕边泪共阶前雨,点点滴滴到天明。”
  另一种情况是,青楼女人阅人多矣,能清楚地看穿男人的本质,所以有时她们想从良不是为了哪个男人,而只是想获得人身自由。如被诬下狱的南宋台州官妓严蕊对岳霖念的《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在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颇能代表了这类女子的真实心声!阅尽繁华,历经劫难,她们真正向往的并非与哪个男子双宿双飞的神仙日子,而是“山花插满头”的朴实简单的生活。最终严蕊也因为这首词脱籍,远离了是非之地。
  成都府官妓尹温仪本为良家子流落平康,为了脱籍,她在宴席上献《玉楼春》一词:
  〖浣花溪上风光主,燕集瀛洲开幕府。
  商岩本是作霖人,也使闲花沾雨露。
  谁怜氏族传簪组,狂迹偶为风月误。
  愿教朱户柳藏春,免作飘零堤上絮。〗
  也打动了贵人,“即判与落籍”。一说尹温仪是在官员面前脱口而出一首《西江月》:“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情性风流。良辰开宴在西楼,敢劝一卮芳酒。记得南宫唱第,弟兄争占鳌头。金炉玉殿瑞烟浮,名在甲科第九。”这首词作者有争议,其实并不是一首好词,不如前面的《玉楼春》,但词的写法很值得玩味,她为了脱籍,直接了当吹捧对方,不掩饰不乞怜,目的专一而明确,反倒有一种爽快干脆的风韵。
  还有一类女子不在青楼,也非宦门,而是普通平民,亦没有遭遇太大的劫难,只是偶尔犯错。情急之中,当场作诗词也能改变她们的窘迫处境。
  宋代元夜放灯,皇帝也常常出去与民同乐。有一年,宋徽宗在元夜向观灯的仕女赐酒。一个女子悄悄地把盛酒的金杯藏在身上想带走,结果被士兵抓住,带了皇帝面前审问。可能这只是一个家境极为普通的市民女子,偶尔想贪小便宜,结果被暴露在大众广庭、众目睽睽之下,不知内心有多尴尬呢!但这个女子非常聪明,她面对询问,即席填了一首《鹧鸪天》: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
  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结果宋徽宗哈哈大笑,以为此事为太平风流佳话,不仅把金杯赐给了这个女子,而且还派卫兵把她送回家。
  当然,在绝望境遇中,这些女子写诗填词并非都是为了求救或乞怜,更多的只是寄情。因为她们所处的环境太过冷酷,才华并不是都能改变其多舛的命运。
  清道光年间,长江流域洪水泛滥,沿江人民流离失所。一个小姑娘带着弟弟乞讨到一座荒村私塾。恰好老师不在,小姑娘向学生借笔题诗:
  〖沿门乞食施恩少,仰面求人受辱多。
  欲赋归来归不得,临流怅望涕滂沱。〗
  写完她挥泪携弟而去。老师回来后发现这首诗,询问学生,立即跑出去追她们,却怎么也找不到。第二天,才听人说这姐弟二人都死在了一条河里。
  她们之所以无力改变那种绝望得让人窒息的境遇,往往是因为她们力量太过弱小,她们的敌人又是那么的强大。元末淮安女子刘翠翠从小入学,和同学金定互相爱慕。长大后,翠翠向父母表示要嫁给金定。尽管金家穷刘家富,但翠翠父母还是答应了,择日迎婿入门。本来这是一桩美满幸福的人间姻缘,但两人婚后不到一年,张士诚起兵高邮,部下随意掳掠妇女,翠翠也被一个什么李将军抢走。后来张士诚又向蒙元投降,于是道路交通开始恢复。金定辞别双方父母,发誓要找到妻子。他一路寻至湖州,终于来到李将军的府上。刘翠翠嫁给金定的时候才十七岁,此时已经二十四岁,被李将军霸占七年以上。金定谎称姓刘,是翠翠的哥哥。于是李将军让他们相认,并留金定在府上作记室。纳兰性德的词句:“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大概最能表现两人此时的心情。
  在李将军家里,金定只见了刘翠翠一面。荏苒数月,西风送凉,金定写了一首诗:“好花移入玉阑干,春色无缘得再看。乐处岂知愁处苦,别时虽易见时难。何年塞上重归马?此夜庭中独舞鸾。雾阁云窗深几许?可怜辜负月团圆。”写完后藏在棉衣里让仆人带给翠翠,请她拆洗缝补。翠翠领会其意,拆开衣领,发现了这首诗,偷偷吞声哽咽,也回了一首诗:
  〖一自乡关动战锋,旧愁新恨几重重。
  肠虽已断情难断,生不相从死亦从。
  长使德言藏破镜,终教子建赋游龙。
  绿珠碧玉心中事,今日谁知也到侬。〗
  金定得诗后知道翠翠以死相许,但今生毕竟无望。于是一病不起,弥留之际,李将军才让翠翠去看了他最后一眼。埋葬完金定后,翠翠也很快染病卧床。临死前,她请求李将军把她葬在金定墓侧。李将军终于做了唯一的一件善事,将两人都葬于道场山麓。人称“金翠墓”。
  这是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罕见的彻头彻尾的悲剧,完全的写实手法,最真实的战乱中普通人的命运!没有侠客帮助他们,没有贵人扶持他们,更没有神仙拯救他们,他们是那么无助,那么绝望,那么的无从反抗!他们的诗篇没有带来奇迹的出现,拥有的依然只是冰冷的命运。
  遗憾的是中国人并不喜欢这种太悲剧的故事,而是热衷于破镜重圆的爱情传奇。即使这个故事,后来还被人加了蛇足,说什么张士诚李将军一伙被诛杀后,刘翠翠的父亲一路寻访过去,在道场山麓看到了两座坟丘。晚上,金定和翠翠的鬼魂出现,和父亲洒泪相认。不过尽管荒谬,这个被附加的结尾毕竟反映了人们善良的愿望,至于张士诚之流,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其为人了,如果他能夺取江山,那才是怪事。
  至于青楼女子,因诗词而跳出苦海的也是极少数。运气好的,能碰到苏轼这样的风雅好人,为她们写词托人落籍,“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去。但更多的女子,即使有才华,也博不回情人的回头,换不来别人的帮助,甚至还受到文人的取笑。明末名妓郑如英文采之美在当时青楼女子中是出类拔萃的,如她的《浪淘沙》:
  〖日午倦梳头,风静帘钩。
  一窗花影拥香篝。
  试问别来多少恨?江水悠悠。
  新燕语春秋,泪湿罗绸。
  何时重话水边楼。
  梦到天涯芳草暮,不见归舟。〗
  清丽幽婉,秦淮名妓罕有能匹。可恨孔尚任著名的《桃花扇》中,为了衬托李香君等,竟把郑如英写成无盐丑女、瓦巷陋姝,而且一字不识,只会插科打诨,说些粗鄙不堪的话,完全是个丑角。文人做事之轻薄随意可见一斑。
  当然,也有因才华被人赏识的青楼女子自己却不珍惜不自爱以致酿成悲剧的。明末金陵名妓杨宛就因才貌出众,被湖州茅元仪娶回家。茅元仪很喜欢这个才女,也非常尊重她。然而杨宛风流成性,竟背着茅元仪有外遇。茅素以豪杰自诩,并不约束她。茅元仪死后,国戚田弘在普陀山进香期间看上了杨宛,而杨宛也以为国戚可以依靠,于是带着自己的值钱东西逃奔田弘。可惜田弘不比茅元仪怜香惜玉,他把杨宛当婢女使唤,杨宛苦不堪言后悔莫及。未几,田弘又死了,杨宛又准备投奔刘东平。这时天崩地裂,处处战火。杨宛化装成丐妇逃难,在野外被乱兵所杀。可怜这位游离于几个男人之间的乱世佳人,最终死于非命。
  杨宛因才华为人所重,她天资聪颖而性格轻浮,才学未能大成,不过清词隽语在她作品中时有所见,如《阳关行》下半阙:
  〖你在高高照,犹苦缺。
  况空闺里,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