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痴心井-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妮在读书?”我说。
“去年起没有读,身体不好,一累就生病。”余道文说。
就在这时候,忽然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在后窗口说:
“吃饭了。”
余道文站起来了对我说:
“吃饭,吃饭。”他接着又说:“她就是银妮的姑姑,我们都叫她五姑,一个孤孀,住在银妮家里,现在在我们这里帮忙。波吾也幸亏有她作作伴。”
吃饭就在中间一间,桌上就只有二副杯筷。我说:
“你太太呢?”
“她同五姑一同吃。”
“这怎么回事?一同吃不好么?我又不是外人。”
“随便她们,一定是五姑不肯来,波吾也不来了。”他说:“算了,我们吃酒,她们坐着也不舒服。”
菜很丰富,我们喝了两瓶啤酒,谈谈过去在重庆的生活,老朋友在一起,辰光很容易过去;吃了饭,回到书房里,波吾还烧了咖啡出来,我于三点钟告辞,余道文说同我一同进城。不知怎么,我竟有奇怪的欲望,很想再见银妮一次,所以我提议一同到那面绕一个圈子再走。
“啊,路很难走,”余道文说:“全是破房子,有作么可看的。”
但是我坚持着要去看看,余道文于是就陪我同去。但是他并不带我向亭子走,他带我走到断墙残垣瓦砾堆前,余道文告诉我这就是漪光楼的旧址,我看到里面倒败的砖瓦斜成起伏的小山,总占了好几亩地的地方,有未倒的墙,未枯的大树,还伸在瓦砾堆上显得非常难看,我们就在边缘走去,于是走进了树林;越过树林,我们就到了那另外几间房子,余道文站住了说:
“银妮他们就住在那边。”
雨大了起来,前面的路似乎很湿,我虽然很想过去,但是余道文说:
“路很难走,我们还是从正门进去,下次你来也容易走点。”
我似乎没有理由坚持到那边房子去,就跟着余道文走了回来。


那次在杭州,大概又住了两天,我没有再去看余道文。回上海后,写了一封信给他,没有什么事,只是告诉他我已经回上海,因为很匆忙,没有再去看他,好像他也没有回我信。以后我们也没有什么消息来往。
可是,四月底,余道文到上海来,他突然到我家里来看我,他说他住在沧州饭店。
“你太太呢?”我问。
“她在杭州,没有来。”他说:“我不是来玩的,我两三天就要到南京去。”
当时我请他在来喜饭店吃饭,他同我谈到他不想再干那报馆的事情,钱少,人事复杂,官场交际麻烦,没有意思,他说南京有一个大学请他去担任新闻系主任,他这次就是想去看看,如果合适,他也许顺便就看看房子,他想带太太搬到南京去住。他又说到他的性格似乎还是近于教书,办报馆于他总不相宜,最后做事,如果他担任了这个新闻系主任,问我是不是肯到南京去教书。我告诉他我对于教书没有兴趣,而我正计划写几本新书,很希望可以平静地工作,只是住在父亲那里,地方小,人多事杂,总是不能写什么。吃了饭以后,我又到他旅馆去坐一回,我们谈到很晚,但不外乎社会上人事上的种种,似乎也扯到政治经济以及国际的纠纷等等,始终没有谈到别的。
好像第二天我又去看他一次,他出去了,第三天打电话去问,说他已经去南京;此后又是一直没有他消息,我也不知道他究竟有否决定到南京去做事。一直到两星期以后,我忽然接到他从杭州寄来一封信。
在那封信里他先告诉我已经决定到南京去,又说到我的生活不入轨道,总不是办法,于是他劝我搬到杭州,说他的房子可以给我住,而他相信这是一个较好写作的环境。他似乎怕我不好意思,又详细地说他虽然可以把房子顶去,但他不想那么做,因为说不定半年一年后他们仍旧又要回到杭州,怕到时候收不回房子。所以,这虽说是请我去住,实际上还是请我代管房子,如果他们回杭州,我反正一个人,住在他那里也毫无问题。于是他说到如果我不去住,他也是要请别的朋友,但他也不愿他那里住有太太及许多孩子的人家,把他的房子糟蹋了。总之,这是互助两利的事,决不是只为帮我忙。最后他说到如果我接受他的提议,先写信给他,并且于五月底以前一定搬到杭州去,因为他就要动身了。
余道文这封信写得非常诚恳,而我又十分需要一个可以写作的地方,因此我就决定接受了他的提议。他接到我的信,来信表示非常快慰,并希望我可以早点搬去,大家在那面可以叙几天。以后又来信催我早去,说他因为南京的房子关系,要早点搬去了。
我于五月二十一日到了杭州。余道文已经什么都准备好,说专等我到,他就要动身了。
现在我知道他太太叶波吾的家里在南京,叶波吾似乎也住不惯杭州,尤其是余道文的房子,叶波吾虽然不知道那里曾经闹鬼,但仍感到有点害怕;在帮忙的五姑虽然同她很好,但因为生活不同,言语隔阂,也不能十分投机。恰巧杭州的报馆有点麻烦,而南京又有机会,所以叶波吾主张搬到南京去,而她在那面,也寻到了一个职业,她本在铁道部做过事情,现在她又可以做事了。
他们同我共住了三天,余道文说五姑仍旧愿意为我管家,如果我喜欢的话。这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第二天夜里余道文还备了一些菜,他请来了银妮同她的父母,为我介绍。这一次五姑同叶波吾和大家都在一桌吃饭了。
余道文称呼银妮的父母叫三叔与三婶,我也跟着称呼。三叔是一个六十四岁的老年人了,面孔很清秀,养着胡子,人很瘦,高高的个子,但一点没有屈背,精神非常健旺,三婶虽也过了六十,但胖胖的,看来似乎只有五十几,五姑则是一个有点像叶波吾的典型,但从她们面貌想象起来,她年青时候一定比叶波吾还要秀丽。三婶与五姑都很少说话,三叔则同我谈点世界的情形,他问我是否喜欢着围棋,在这里没有事可以到他那里去下棋去。
银妮自然是我最注意的人物,她有一个圆形的微扁的脸,扁薄的嘴唇似乎经常带着笑容,大大的眼睛,像都被乌黑的眼珠所占据,非常流动,似乎有点含羞,这点刚刚同叶波吾相反,叶波吾的眼珠特别小,而常常爱凝视在空虚里似的。银妮肤色很健康,是道地的乡下女孩子的颜色。她的头部说话时常爱摇动,两条长长的发辫非常有趣。这当然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典型,我想起余道文过去所讲的他们家的姑娘的传统的性情,似乎并不在银妮,而倒是在他太太叶波吾的身上。银妮很少同我们说话;但叶波吾则以很大方的大嫂的身份在招呼银妮。我很想找句话同银妮谈谈,于是就提到上次来时在井边看到她,她看见我就逃跑的事。银妮忽然张大了眼睛,堆下两个笑涡很爽朗的说:
“啊,那天就是你?”
“怎么,你不认识我了。”
“我那天没有看清楚。”她说:“我只看见后影。”
“你一跑倒骇我一跳。”
“你也骇我一跳。”银妮说:“我们很少有人到那面去。”
这时三婶忽然看银妮一眼,抢着说:
“我们这里有五六个井。那面一个太远,总不去用它的。”
我也就不再说什么。
吃了饭,三叔一家就回去了,五姑忽然同银妮说:
“他们到南京去,徐先生一出门,我可只有一个人了,你可时常来陪陪我。”
银妮笑了笑,没有回答,就跟着她父母走了。
第三天夜里,三婶备了菜叫我们去吃饭,我带我上海带来的两条香烟,两匣巧克力糖去送他们。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银妮家,房子比余道文家要深大,每间前后隔成两间,完全是古老的旧式的,后窗外还有很大的园地,两面有矮平房,正面是围墙,有门,外面像还住着农家。他们的房间里面挤满东西,都是些讲究的笨重的家具,三叔告诉我都是从倒了的正屋里搬出来的,还有许多没有搬出来更大更好的家具,都被日本兵当柴烧了。
里面有长长的红木的陈桌,上面放着大大的花瓶,杂乱的古玩;有庞大的红木书橱,橱里放着杂乱的中国书,我大概张于一张,发现许多中国医书。我问三叔,他告诉我这是他自己要用的,许多书都毁了,还有一些不全的他在抗战时卖去了,比较完整的他存放在后面阁楼上,他一再叫道文来理理,但是道文又懒又忙,总发兴不起。
“三叔对于中医很有研究。”道文忽然说:“你住在这里有什么病痛可以请教三叔。”
我有病虽是不喜欢看中医,但当时当然客气地说:
“那好极了,我一个人住在这里,许多地方都要打扰三叔三婶的。”
吃饭的时候到了,菜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