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这一记述,我们可以得知张子信已通过自己细致的观测和测算,发现了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五星运动不均匀性和食差这三大天文现象,这三大天文现象的发现在天文学上的意义十分重大,它导致了我国古代历法的突破性发展。    
    自隋代刘焯《皇极历》开始,历代历法制定都有赖于张子信的这三大发现。正如清人阮元在《畴人传》中所评述的那样:“后之术家皆本其说以立法,推天步道由是渐密。”《畴人传》卷十一《张子信传》,商务印书馆,1955,第128页。    
    道门中人观察天地自然万物的范围很广,上至星象气候,下至山川河流,从复杂的生命现象到简单的物态变化,无所不包。成书于北周时期的《无上秘要》,是现存最早的道教类书。其卷三“日品、月品、星品”,卷四“三界品、九地品、灵山品、林树品、山洞品、洞天品、神水品”,卷七十八“地仙药品、天仙药品、太清药品、太极药品、上清药品、玉清药品”各卷中,收集了为数甚多的天文、地理、医药、矿物、植被方面的观察材料。道门运用观察方法研究自然现象,获取了丰富的自然知识。例如,葛洪通过对自然界“雉之为蜃,雀之为蛤,壤虫假翼,川蛙翻飞,水蛎为蛉,荇苓为蛆,田鼠为?    
    ,腐草为萤”《抱朴子内篇》卷二《论仙》,《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4页。之类现象的观察,已萌发了物种变异的思想。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一书中还批判了那种“不信骡及輚NFDA4,是驴马所生。云物各自有种”《抱朴子内篇》卷二《论仙》,《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2页。    
    的物种不变论。葛洪也精于天文地理的观察,著有《浑天论》、《訞阜山记》、《潮说》等天文地理方面的著作。另据《晋书·天文志》记载,葛洪尝据浑天以驳王充盖天说《晋书》卷十一,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册,第281页。    
    可见葛洪是精通天文知识的。故阮元将葛洪作为天文历算家列入《畴人传》卷六中。


第一部分:自然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探析道教之“实验”

    必须进一步指出的是,在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实践活动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金丹家已将有目的观察与带有某种受控性的“实验”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研究自然规律。实验方法比单纯的观察方法有明显的优点,具有精确性、可重复性、周期短的特点。单纯的观察只能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当然受到自然条件的局限;而实验方法则是人为地去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在有意识的变革自然中去认识自然,更有利于发挥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关于这一点,道教学者很早就意识到了,《化书》指出:“目所不见,设明镜而见之;耳所不闻,设虚器而闻之。”丁祯彦、李似珍点校《化书》卷一,中华书局,1996,第3页。也就是说,耳目感觉器官在观察中的局限性,可以通过设明镜、设虚器的方法加以克服。实验方法的运用是近代科学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以至近代科学还被冠以实验科学的桂冠。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实验”这一带有浓厚近代科学气息的名词,居然很早就出现在道书中了。道教外丹黄白术经典《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中在记述“取雄黄雌黄精法”、“作霜雪法”之后,引郑君的一段话:    
    郑君曰:夫仙人飞沈灵验难论,实非凡庸可得NFDF1NFDAD。自丹经神化者著在实验,是故天尊贵人隐秘此道。《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中,《道藏》第18册,第754页。    
    郑君当为金丹黄白术家郑隐,西晋人,乃葛洪之师。郑隐认为据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四《金丹》记载,郑隐曾师事葛玄,受《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太清丹经》。后来知晋室将乱,东投霍山,“太安元年,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扑,将入室弟子,东投霍山,莫知所在。”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338页。郑隐东投的霍山,据笔者考证为福建境内的霍童山,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首。参见盖建民《左慈、葛洪入闽炼丹略考》,《中国道教》,1997年第1期。《太清金液神丹经》三卷,据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本经在西汉末东汉初出世,其中杂入后人文字。上述所引“郑君曰”文字当为后人所杂入,宋代张君房编辑的《云笈七》卷六十五也收有《太清金液神丹经》并序,其中也有同样内容的文字《云笈七》卷六十五,《道藏》第22册,第459页。    
    因此可以断定这一段文字杂入《太清金液神丹经》的时间不晚于《云笈七》辑成时间,即北宋天圣三年至七年(公元1025~1029年)。这段借郑君之口的文字认为:仙人修炼金丹飞升之事是否灵验很难说清楚,不是一般的人就能够窥见。因为丹经所述的炼丹变化之事“著在实验”,即从事外丹黄白术的关键在于进行实际操作试验。道书这里所说的“实验”虽然不能完全等同近代科学的实验方法,但基本的思想是接近的。道教金丹家不仅通过观察收集了大量化学反应现象材料,而且采用实验手段,充分利用他们所创制的各种合丹仪器、设备,制备了异常丰富的化学药物,从而树立了中国古代科学中独树一帜的科学思想,即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中就内蕴了这一科学思想。    
    东汉后期,出现了被后世道教各派尊为“万古丹经王”的金丹专著《周易参同契》,对战国以来的原始金丹术作了总结和发展。作者魏伯阳在书中正式提出了炼大丹、服大丹,假外物以自坚固的金丹思想。云:“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上篇》,朱熹“考异”本,《道藏》第20册,下同。王明先生指出:“金液还丹之论,至魏伯阳而成立,前此点金铸金之事有之,而服饵金丹之理论,殆未有也。”王明:《道家与道教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第275页。王明先生肯定了《周易参同契》对早期金丹术的理论奠基作用。《周易参同契》为什么被后世尊为“万古丹经书”、“丹经鼻祖”,其金液还丹思想的提出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部分:自然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探析“参验”与“勤求试之”(1)

    《周易参同契》一书中蕴涵了许多深刻的科学思想,“参验”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关于《周易参同契》一书的书名,历来注家多有考释。朱熹认为,“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谓与《周易》理通而义合也。”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    
    朱熹的这一观点较为流行。但孟乃昌先生经过考辩却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参同契》命名由来,远源实自《韩非子》,《韩非子·主道》和《杨权》均有‘形名参同’,即经过检验,证明所表现的和所说的符合,这不同于单纯思辨。炼丹术是实验解决问题,其优点品格即在此。”孟乃昌:《周易参同契考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32页。孟氏的这一考辩颇具新意,他点出了《周易参同契》蕴含的一个重要科学思想,即通过观察来获得事实材料,并结合实验手段来进行“参验”。下面我们结合《周易参同契》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周易参同契》中有许多关于物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反应现象的描述。例如,关于汞有挥发性并能被玄黄物质抑制的性质,云:“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尘埃,鬼隐龙匿,莫知所存,欲将制之,黄芽为根。”《周易参同契·中篇》。一般认为这里河上姹女指汞,黄芽指硫黄学术界对“黄芽”所指存在分歧,还有“铅说”和“黄金说”。。这段引文的意思是说汞易挥发,但得到玄黄类物质就会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性质较为稳定的化合物,从而被固定下来了。书中又指出:“胡粉(碱式碳酸铅)投入火中,色坏还为铅。”《周易参同契·上篇》。即认为经过火的作用,白色胡粉的颜色变了,被炭还原为铅。书中在描述金的化学稳定性时则说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