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乐是一种习惯-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钊朔承牡目际浴N也唤窒肫鹱拥闹晾砻裕骸捌涫扔钫撸涮旎场!焙⒆用钦蛭挥心切┲醋诺挠疟3肿派詈裣驶畹奶旄沉樾裕圆呕岽游颐浅赡耆舜硬痪獾囊欢湫』ǘ⒁黄饕抖⒁恢恍《铩⒁桓鲇字傻挠蜗飞踔烈豢诿牢吨蟹⑾治蘧〉睦秩ず途玻姑刻斓目炖侄嗟糜硬幌尽ARS流行期间的一则手机短信让我读懂了我们心中的潜意识——“等SARS结束了!我带着我儿子到北京各处玩儿,我不自己开车,我就坐公共汽车,还专坐大通道(注:指加长的公共汽车),专挑一个座挤着四个人的,还得是上下班的高峰时间;等SARS结束了!我带着我儿子,专找沙子堆儿、草坪,让他尽情地满地打滚儿、撒欢儿;等SARS结束了!我让我儿子想吃手就吃手,想揉眼睛就揉眼睛……”这种“沙子堆儿”和“草坪”的快乐简单得随处可见。没有SARS的时候,我们无视这些简单的快乐;SARS来了,我们渴望这些简单的快乐;SARS过去了,我们是不是又去忙于奔波,忘记了这些简单的快乐呢?SARS过后,北京的许多朋友同我谈起他们在那个非常时期的种种感受,忧虑的沉重感是一样的,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但朋友们谈起自己的孩子自身的感受时,大家发现,孩子们在那一时期的感受惊人地一致——他们非常快乐!为什么?因为可以放假在家,因为没有太多的功课和作业,因为可以天天和亲人在一起,因为可以每天睡懒觉,因为可以天天尽情的玩耍……一个朋友讲,在SARS疫情警报解除后,学校也要开学了,他的女儿很怅惘。“SARS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呢?”他的女儿惋惜地说。望着女儿惘然若失的神情,我的朋友哭笑不得。   作家丰子恺对此感触颇深。他曾问他时年四岁的孩子华瞻,什么事情让他最快乐,孩子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逃难!为什么逃难最快乐呢?孩子回答:因为逃难就是全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丰子恺居住的上海,正是军阀争夺之地。为躲避战火,丰子恺带着全家东避西逃,着实是一种充满恐惧和痛苦的经历。可每到一处,孩子们或者是在避难的院子里,穿梭于假山与树丛之间笑声朗朗;或者在海边看着来来往往的大轮船,不住地欢呼雀跃。眼前所有的新鲜事物都是他们游戏的对象和快乐的目标,而恐惧和痛苦的游戏,大概只是成年人的专长。所以丰子恺感叹:孩子们善于撤去罩在世间事物上的那层因果关系的网,从而能够看到事物本身的真相。而成年人缺乏的恰恰是这样一种能力。


习惯纯真 永远年轻工作着 快乐着

    每天早上出车的时候,我的心情都很好,因为我知道又会有新鲜的事儿和人在等着我呢。说起来……呵呵,就跟小孩子盼着一个新游戏似的,习惯了。  ——一个北京出租车司机 “说起来倒是简单哪!”一个朋友跟我说,“孩子们的确可以这样的,因为他们无忧无虑。可我们是成年人啊,我们要工作,要养家糊口呀。工作是很枯燥的,哪有什么快乐可言呢?紧迫感和压力天天跟着你,工作做好了你就可能升职,做得不好就可能被解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怎么会快乐?”   看来罩在世间事物上的那层因果关系的网,的确不易被我们成年人撤去,我们的忧患意识让我们把事物扭曲的表象认作成了真相。我们是不是忘记了,工作的真相正是成年人的游戏啊!想想看,孩子们在游戏中只是用心投入,从不给游戏附加任何外在条件,从不在乎游戏的任何结果,只是去感受游戏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快乐与满足。工作就是我们的游戏,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游戏的过程本身当中,而无暇顾及结果可能带来的升职或解职这种因果关系。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工作是如此有趣如此快乐,而轻松的心态又使我们易于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理想结果的出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时,我们会说:工作着,快乐着!是的,工作着是快乐的!我从一位出租车司机身上感受到了这种快乐。在北京时,我有一天乘坐出租车,发现司机总是乐呵呵的,即使遇到长时间的塞车,他也不会烦躁。我好奇地问:“天天在路上跑,又总是这样塞车,够烦的吧?”他笑了起来。“是啊,干我们这行的,许多人都烦。”他微笑着说,“可我不!我把开出租车看作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情。每天在路上跑,就跟整天有人花钱请我逛街一样,我能看到这个城市一点一滴的变化,能接触许多有趣儿的人。塞车时,我可以和客人聊天,客人来自天南地北,话题自然也是特别丰富,很长见识。每天早上出车的时候,我的心情都很好,因为我知道又会有新鲜的事儿和人在等着我呢。说起来……呵呵,就跟小孩子盼着一个新游戏似的,习惯了。”是啊,带着游戏般的愉悦心情去工作,工作一定是快乐的。我羡慕地看着他,我知道,他是生活的胜者。


习惯纯真 永远年轻孩子是我们的老师

    除非你能像孩子们那样,否则你不能进天堂。——《圣经》   泰戈尔的一首小诗《玩具》让人颇多感悟: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里,耍着折下的小树枝儿。 我微笑地看你在那里耍着那根折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正忙着算账,一小时一小时在那里加叠数字。 也许你在看我,想到: “这种好没趣的游戏,竟把你的一早晨的好时间浪费掉了!” 孩子,我忘了聚精会神玩耍树枝与泥饼的方法了。 我寻求贵重的玩具,收集金块与银块。 你呢,无论找到什么便去做你的快乐的游戏, 我呢,却把我的时间与力气都浪费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东西上。 我在我的脆薄的独木船里挣扎着要航过欲望之海, 竟忘了我也是在那里做游戏了。是啊,和孩子们比起来,我们成年人久经历练所形成的诸多“优点”譬如成熟、深刻、世事练达以及忧患意识等等,在孩子们眼里,真正是自寻烦恼的渊源和可笑做作的缺点。可我们不正是拿我们这些所谓的“优点”来教导和塑造孩子们吗?我们不是一向把“幼稚”、“不成熟”作为人性的弱点来看待吗?我们何尝想过,孩子们身上的纯真本色,正是人类的至诚本性和天赋灵机啊!我们知道,现代派艺术家们从古拙的原始绘画和儿童的信手涂鸦中获得灵感,创造出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从孩子们身上汲取营养,来创造我们的快乐人生呢?西方人常说:孩子是上帝派来教育我们的。那么就放下架子吧,成年人!就把孩子们当作我们生活的老师,让老师们教会我们如何纯真,如何忘我。当我们忘记自己是谁,把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完成的事情上时,快乐就会来临。让我们记住《圣经》上的一句箴言:“除非你能像孩子们那样, 否则你不能进天堂。”     


不平常就在平常中升起平常与不平常

    在新加坡,许哲被称作是“国宝”级的人物,对大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心连心”组织义工谢玉惠说:“我刚接触特丽莎(许哲的英文名字)的时候,特丽莎说她有105岁。我一直没有感觉到她有105岁。她很开朗,也很认真地学习。所以这些都是很好的榜样,认识她也是我很大的荣幸。”“她有一颗为人服务的心,她的爱心是蛮特殊的……我觉得她没有压力,她的许多想法和许多人都不一样。”“心连心”组织义工王邦定这样评价许哲。“从她身上,我感觉到做人就应该简单,因为我们需要的实际很少……最敬佩的就是她的大慈大悲。” “心连心”组织义工汤顺发感触颇深。商人陈金瑞说:“Sister(指许哲)把爱心送给没一个人,平等对待每个人,不分宗教,不论背景。她热心帮助人,自己生活却很节俭,一双鞋子穿五十年,一块抹桌布用到破烂,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丢,瓶瓶罐罐全收起来,所有的家具几乎都成了‘古董’……从她身上学习到克己待人、真正简朴的生活态度。”“她默默奉献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对现代人而言,是稀有难得的学习对象。”商人罗开文说。新加坡乐龄联会会长潘国治说:“我很敬佩她,不但敬佩她健康,而且还敬佩她活跃。她活跃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为她帮助的那些比她年轻的不幸的人士。我觉得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张格林在报道中说:“从许哲身上,记者看到另一番人生哲学:什么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