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乐是一种习惯-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身边的空气都弥漫着焦虑的气息……   ——一心理咨询专家 你快乐吗?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曾就这个问题询问过许多朋友,大家的反应出奇的相似,先是一愣,然后便是神色茫然。“快乐?偶尔有,但很短暂。”一位朋友沉思良久后回答。“平时有那么多的事情让你烦心,周围的人有的买了房,有的升了职,有的出了国……这世界变化太快啦,你能不急吗?你得拼命地往前赶呐,哪儿有时间快乐呢?快乐?将来吧!”   看看吧,我们身边的许多人是不是每天都在不停地奔忙着?是不是许多人都把“忙着呢”、“烦着呢”、“真让人着急”等等的语言挂在嘴边?“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甚至我们身边的空气都弥漫着焦虑的气息……”一位心理咨询专家的话道出了问题的实质。


你快乐吗?金钱与快乐

    有钱人普遍因拥有庞大的财富而出现难以调适的心理机能障碍,因此,人们对这些富豪们,实应比照对贫苦大众的同情心给予关怀。——洁西·欧尼尔   “等我赚够了钱,就没什么揪心的事儿了。”另一位朋友说。“到时候我会很快乐”。有了钱就会快乐吗?我的一个朋友是个股票大户,每个交易日都去证券公司的大户室上班。他谈起他的隔壁有一个超级大户,是个金融学博士,也是中国最早的股民之一,靠原始股和期货掘得了第一桶金,并使自己的财富积累迅速增长。现在他的几个证券账户的资金超过2亿。大家都认为这样一个富翁有足够的资本快乐,不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可是大家相处几年,发现这个富翁并不快乐,而常见的面相是愁眉不展,整天忧心忡忡。原来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让自己的财富每年增长20%。可潮涨潮落,这个目标实现起来甚是艰难。而他的资金量又太大,买进卖出十分不易。所以今年世道好就赚了一些,明年世道不好又赔了回去。富翁万分苦恼。朋友们就向他建议,这么大的资金一个人不好控制,不如拿出一千万成立一个财经研究所,招揽若干高手为自己工作,一组人做操盘手,一组人做市场调研,寻找绩优成长股,做长线战略投资。这个富翁大摇其头。为什么?无论从学历、能力和成就看,他自己就是一个地道的高手,他不相信也瞧不起任何人。而究其根本,他不愿意自己的资金让别人来操纵,还是拢在自己手里放心。   因此,他只好年复一年地期望,日复一日地忧思,没有轻松,没有快乐。马来西亚《星岛日报》曾报道一位一夜暴富的美国富翁的经历:来自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惠特克,曾被公认为是全球最幸运的人,他于2002年赢得美国历来最庞大的强力球博彩累积奖金3亿1500万美元。在中奖后,他决定一次领取整笔奖金,经扣除税项后,他在2002年12月获派发1亿1390万美元。自此,惠特克决定尽情放纵,频繁出入赌场,疯狂购物,到娱乐场所鬼混。随后,惠特克引来连连厄运:他的私家车两次被窃,损失了车内18万5千美元现金及其他贵重物品;连续卷入诉讼案件:被控恫吓杀死一名酒吧店主、酒后驾驶和性骚扰;在娱乐场所消遣时被人用药迷昏,醒后发现车内装有54万5千美元的皮箱被盗……惠特克感慨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曾经尝尽成功与失败的滋味。在我中奖后,庞巨财富冲昏了我的头脑,我必定要为自己的狂妄行为负责。”根据英国天空电视台新闻报道,心理咨询师洁西·欧尼尔女士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兴办“财富综合症候群计划”,为肥马轻裘的富家豪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协助有钱人化解因富裕而生的一切苦恼。因客户众多,洁西·欧尼尔女士的日薪高达一万至一万五千英镑。她指出,有钱人普遍因拥有庞大的财富而出现难以调适的心理机能障碍,因此,人们对这些富豪们,实应比照对贫苦大众的同情心给予关怀。


你快乐吗?快乐是容易的

    如果我今天能够醒来,就高高兴兴地做人。  ——许哲 快乐真的很难,是吗?在我认识许哲以前,我几乎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当我结识了这位在新加坡被称为“106岁的年轻人”的世纪老人,感受她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快乐,品味她言行举止间自在圆融的快乐习惯,我意识到,快乐是容易的。是的,快乐很容易!因为,快乐只是一种习惯。


习惯非天成扫帚与笔

    在旅居新加坡的数年间,我多次听到新加坡的朋友谈起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没有烦恼、生活充实并习惯于快乐的人。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平凡生活中的传奇人物。我内心生出访问她的渴望。 这个人就是许哲。2003年11月30日,我刚刚告别了北风凛冽、下了两场初雪的 北京,又来到了永远是盛夏的热带岛国——新加坡。我选择了12月5日,星期三的一个晴朗的早晨,从新加坡的西南部达曼裕廊,几乎横跨了整个新加坡到东北部,来到后港一道130号老人院隔壁的许哲女士家。那是一座门口环绕着热带花木和椰子树的小院落。像很多新加坡人一样,院子的栅栏门是敞开的。走进院子按了居室的门铃,有一位风度翩翩的大胡子长者来开门。“Ah! Good Morning! Madame Sang Ye。 I’m assistant of Teresa Xu;  Liu Zhongyi。”大胡子长者微笑道。翻译温蕾小姐翻译给我:“早上好!桑叶女士。我是许哲的助手刘仲义。”走进许哲的客厅,环顾四周,只见陈设极为简单,两壁书架满是书。这时从客厅的套间走出一位满头银丝、身板硬朗、笑容可掬的小个子老人家。她双手合十,微笑着向我点头致意,那种不卑不亢、平和宁静的神态,安祥优雅的举止,让人眼睛为之一亮。显然,许哲不属于那种热情奔放的人,但她却像山间一潭深幽平静的水,在高亢的群山中,衬托出深邃、平实和与众不同。不知是因为耳朵有些背,还是因为她一生漂泊多个国家,常年以英文与人沟通使得国语有些生疏,她希望我用华文文字和她交流。我便在纸上写出和她交谈的话题。这时,我发现她的眼睛明亮,隐隐约约还闪动着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火花。这种动感的眼神,绝不像一位暮色中的百岁老人,而是充满了年轻的朝气。经过一番长谈,我认识了一个真实的许哲,领悟了许哲一生快乐的源泉。 我不想一辈子当清洁工,因此要求修女让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她们同意了。——许哲 许哲1898年出生在中国广东汕头的一个穷人家庭。按照过去的传统,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要求照顾家务而不是去读书。许哲渴望读书。当她抗议她的小叔握笔而她却要拿扫帚时,别人告诉她,女孩子是不该读书的。扫帚与笔的强烈对比刺痛了她幼小的心灵,成为她自强不息的动力。许哲的母亲是对她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我妈妈很好。假如有人来向我们乞讨,我妈妈就毫不吝啬的将我们要吃的饭,高高兴兴的拿给他们吃。我们做子女的觉得妈妈做得很对。见到乞讨的人吃饱饭很高兴,我们也很高兴。”许哲说,“我妈妈就是这样子,我长大了也这样。我妈妈  104岁,在没有任何病痛的睡眠中安详过世。”对她而言,生活是从她二十七岁时,她母亲带着她和姐妹及弟弟到马来西亚槟城的一个教会做清洁工才真正开始的。   她解释说:“我不想一辈子当清洁工,因此要求修女让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她们同意了。”她一边做清洁工一边学习英语,四年后,她通过了剑桥高级考试,具备了基本的读写知识。后来,她闯荡到香港做工,依然是一边做工一边上夜校学习英语,掌握了速记与打字的技能,并终于找到了一份速记员的工作。   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她还为一同做工的工友争取公平。她捐钱建立贫穷人协会之友,帮助无家可归者、穷人、残疾人与被遗弃者。从此走上一条终生致力于服务社会的道路。


习惯非天成命运的转折

    如果人是同一造物主创造的,这个男人就是我的弟兄。我在那儿做什么呢?我在富丽堂皇中大吃大喝而我的弟兄却在挨饿!    
    ——许哲    
    1937年,许哲来到重庆,成为一家德国新闻社的秘书。    
    当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因为德国老板的关系,许哲还曾经为蒋介石和宋美龄发英文新闻稿给《每日电讯报》、《曼彻斯特卫报》、《新闻纪事报》等英、美媒体。那一段日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