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与冰-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翠翠长大了,镇上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爱上了翠翠,尤其是老二傩送。王团总想以一座新坊召傩送为女婿,按照常人的想法:“渡船是活的,不如碾坊固定。”但傩送却说:“我不要得那碾坊,想要那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注定要撑个渡船。”
  渡船与碾坊的对立,是沈从文对现代社会困境的最深刻的阐释。生命具神性,生活在人间,两相对峙,纠纷随来。渡船代表着困窘却浪漫的生存,碾坊代表着富足却庸俗的生活,《边城》的笔调是忧伤的,因为选择渡船的傩送越来越少了。
  雷雨之夜,过渡的那一条横溪牵定的缆绳,被涨起的山洪淹没。第二天早上,翠翠发现崖下的渡船,已不见了。而祖父在雷雨将息时自睡梦里死去。自然万物间的神秘联系是我所不能破译的。以后,翠翠同黄狗摆弄渡船,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说:“我还得在‘神’之解体的时代,重新给‘神’作一种赞颂,在充满古典庄严与雅致的诗歌失去光辉和意义之时,来谨谨慎慎写最后一首抒情诗。”在这最后一首抒情诗中,他把渡船作为主角,显然寓有深意。最美好的人和最美好的情感都在舟中,是舟让人更加纯洁,还是纯洁的人赋予舟诗情画意?我们失去了舟,也就失去了祖父、翠翠和傩送们,失去了人性最接近神性的那一面。
  当诗人们认识到人生的实质是“逆旅”的时候,那颗并不怎么坚定的心便开始了对幸福孜孜不倦的追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一句大白话一样的古语,但所有的道理都包含在其中了,没有那么多的桥供我们轻轻松松地走过去,我们不能不乘舟,在舟中咀嚼生命的轻与重,在水声和星群里让眼睛放光,舟驶得越远,看到的景象就越丰富,体验像金箔一样延展出宽广的幅度,几乎有可能覆盖在屋中所获得的所有体验。
  走进舟中,便意味着开始一场前途叵测的精神跋涉。
  我喜欢这样。


牵手


  对爱人有一种诗意盎然的称呼,叫做“牵手”。
  “牵手”的称谓缘起于台湾高山族平浦人。平浦人是母系家庭制度,嫁娶都由男女青年自己挑选,自由组合。女孩长大后,父母就给她建一间房子,让她单独居住。到了适婚年龄,姑娘家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男孩相中了意中人,便以芍药或玉米等带有象征意义的花来赠给女方。女孩如果中意,便将男方迎入房中同居,怀孕后牵着丈夫的手去禀告父母双亲,请求“承认”。据《凤山县志》载:“男女千山间弹嘴琴吹鼻箫,歌唱相和意相投,各以佩物相赠。告父母……名曰牵手。”
  人类居然也可以这样相爱,不计贫富贵贱,只是为了爱而爱,单纯得使聪明的现代人不敢相信。我喜欢“牵手”这个朴素的、而且带有动感的词语,爱的真谛,尽在其中,爱的温馨,扑面而来。当人类进化到不相信爱情的阶段,“牵手”则成为一组不褪色的照片,剪辑着互相阻隔的时空。伸出手去,牵住的不仅是另一只手,而且是一个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的人。百听不厌的是苏芮唱的《牵手》,汉语的张力在歌词中达到了极致。“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牵了你的手,牵到来世一起来。”那歌声,不是单纯热烈,而是苍凉激越,使人怅然若失。
  确实,牵手时,能感受到拥有的愉悦,也能感觉到沉重厚实的责任。牵手,意味着爱的成熟,爱的丰厚。牵手,与其说是一种行动,不如说是一种姿态。《诗经》中有这样闪光的句子:“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千百年来,平凡和卑微的人类就这样走了过来,牵着手,涉过一条条的不归河。
  张爱玲说,“执子之手”是最悲哀不过的诗句。因为“牵手”之后便是“放手”。“放手”是一个恐惧的动词,看似潇洒,实际上是泪干心枯之后的绝望。“放手”的时候,已然无爱,即使当年的爱溢满万水千山,倾国倾城。“放手”是人世间最凄烈的场景,尤其是在渡口之类的地方江流岸凝,帆起舟行,此岸彼岸,“放手”——放即成永绝。那么,“放手”之后呢?“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才发现已经无手可握。空荡荡的只有满袖的秋风。
  想伸出手去,牵住那只有缘的手,但又害怕出现“放手”的那一断肠时刻。爱,也会永远存在于尴尬不安之中。


  萧军与萧红是一对本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人,却无奈地相互放手。两个人一样的单纯,一样的倔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渴望完完全全地拥有对方。因此,悲剧诞生了。
  萧军在致萧红的信中这样写道:“你是这世界上真正认识我和真正爱我的人!也正为了这样,也是我自己痛苦的源泉,也是你的痛苦源泉。可是我们不能够允许痛苦永久地啮咬我们,所以要寻求各种解决的法子。”萧军是个有浪子习性的东北汉子,他知道最好的药方是“忍耐”,却无法真正实现“忍耐”。他时时让诗人的浪漫冲击着心灵,而不能沉潜自己真挚的感情。萧红赴日本养病之后,他在信中写道:“花盆在你走后是每天浇水的,可是最近忘了两天,它就憔悴了。今天我又浇了它,现在是放在门边的小柜上晒太阳。小屋里没有什么好想的,不过,人一离开,就觉得珍贵了。”萧军正是这样一个大大咧咧的男人。他懂得花的珍贵,却养不好花;他了解萧红的弱点,却不知道怎样保护她。萧军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却不能算优秀的爱人。
  萧红呢,是一个看起来极端坚强、极端自尊,实际上却极端软弱、极端敏感的女子。远在日本,她还惦记着萧军的饮食起居:“现在我告诉你一件事情,在你看到之后一定要在回信上写明!就是第一件你要买个软枕头,看过我的信就去买!硬枕头使脑神经很坏。你若不买,来信也告诉我一声,我在这边买两个给你寄去,不贵,而且很软。第二件你要买一张当作被子来用的有毛的那种单子,就像我带来的那样,不过更该厚点。你若懒得买,也来信告诉我,也为你寄去。还有,不要忘了夜里不要吃东西。”写这封信时,萧红忘了自己是个出色的女作家,而只是一颗体贴入微的女子的平常心。这些事情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爱人的冷暖,也就是她自己的冷暖。这样的爱,是经不起伤害的。
  然而,伤害还是出现了。爱的伤害是不能判断谁对谁错的,结果却是永远的遗憾。三十年代中国文坛最幸福的、愿作鸳鸯不羡仙的“二萧”决然分手了。一九四零年,萧红带着心灵的创伤远走香港,写出最出色的作品《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日军攻陷香港后,生活困苦,肺病日重。一九四二年,年仅三十一岁的才女不幸逝世。在最后时刻,她还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我们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而钢铁汉子萧军呢,在将近半世纪以后,还怀念着单纯、淳厚、倔强的萧红,整理出版了昔日的通信集。
  爱,真的是一泓激荡的水流,没有容器容纳得下?曾经牵过手的,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否真的要到放手之后,才会被珍惜与怀念?


  在爱情中受伤最大的一方往往是女子——这令每个有良知的男子羞愧,但仅仅是羞愧而已,他们不可能有什么改变。
  女雕塑家米卡尔·克洛岱尔,童年时代便开始其艺术生涯。来到巴黎后,她结识了杰出的艺术大师罗丹,成为罗丹的学生和情人。罗丹说过:“最重要的是受到感动、爱恋、希望、颤抖、生活,在成为艺术家之前,首先是一个人!”中年的罗丹遇到野性未驯的少女米卡尔,两人的爱火立刻熊熊燃烧。
  罗丹曾占有过无数的女子:轻佻的女模特儿,上流社会的贵妇,烟花巷里的妓女,但这些女人对他毫无益处,仅仅是肉体的嬉戏令他欢乐。直到他看见米卡尔的目光——那种理解的、温存的、闪烁着灵性的,甚至令他害怕的目光,他才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女神。罗丹对女孩说:“在你身上,在你的身体里,我所崇拜的东西,除了它的如此漂亮的形式,再就是将它照亮的、体内的火焰。”他把《思想者》献给他,更把《吻》献给他——被上层社会评论为“粗鲁唐突”的《吻》,表现的正是他与她激情迸发、惊世骇俗、生死缠绵的瞬间,而米卡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