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雷米心理罪 系列全-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将锯断的铁条虚装在原处,可以随意拆卸下来,留下的缺口可以容许一个人通过。而从这个缺口进入校园后,步行1分钟后可以到达综合教学楼,步行5分钟后可以到达体育场。缺口外残留车辙的痕迹,但已无鉴定价值。初步认定,凶手就是从这里出入校园的。
  通过以上线索及公安厅犯罪心理研究室的分析,凶手是一个经济条件较好,聪明健壮,熟悉校园及周边环境的人。这个结论和方木的设想大致相同。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方木和邓伟坐在篮球场的长椅上。邓伟点燃一根烟,软绵绵地靠在椅子上。身边的方木此刻面容疲倦。几天来,他一直夜以继日地研究四起案件的案卷。
  凶手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家伙,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要想抓住他,只能从他的行为里逐步分析、归纳他的特征。从以往的经验以及现有案例来看,连环杀手在连续犯案的过程中,总会为了满足心理或情感方面的某种需要而实施某一种特殊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犯罪人的〃标记行为〃。辨别并分析标记行为对侦破连环杀人案件极为重要。毫无疑问,凶手对于犯案数字的精心安排,就是他的标记。而凶手在四起案件中的其他一些特殊行为,又能否被视为是一种标记行为呢?
  〃我有个想法,〃一直在一旁懒洋洋坐着的邓伟开口了,〃相信你也察觉到了,每一起案件中都有无法解释的特征,似乎都与当起案件毫无关联。第一起案件中插在死者胸口的注射器;第二起案件的漫画书;第四起案件的CD。这似乎都在暗示下一个死者特征和作案手法。〃
  方木听着:〃哦?你说说看。〃
  邓伟来了精神:〃其实当我得知在第一个现场发现注射器之后,我就有这种感觉。第二个案件中,死者死于医院。这是巧合么?而且,在死者的包里发现的色情漫画书中,有大量的虐待描写。而第三起案件中的被害人,恰恰遭到了残酷的虐待。我觉得,每一起案件都可以一分为二来看。每一个看似与案件无关的物证,其实是在提示下一起案件的特征。〃
  方木没有搭腔,其实这种想法他也有。邓伟没有提及第三起案件中的陶片。而对于陶片及其作者的背景资料,方木已经掌握了不少。那个陶制花瓶的作者葛瑞森o派瑞是个异装癖者。而在第四起案件中,凶手精心制造的男塑料模欲穿上女死者人皮外衣的场景,正是表达了凶手变成另一种性别的渴望。如果这种假设成立,摆在面前的就有两个问题:一、凶手的动机?二、第四起案件中的CD又在暗示什么?
  方木疲惫地按按太阳穴:〃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下一个被害人还会在这个学校里,而且……〃
  〃而且会和5有关。〃邓伟阴沉着脸替他把话说完。
  要不要告诫这个校园里的所有人远离与5有关的事物?两个人茫然地环顾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那些脸上带着甜蜜微笑、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人。第五阶梯教室、男生五舍、五食堂、第五跑道、五号球场……尽管阳光依旧灿烂,方木和邓伟仍然感到了阵阵阴冷。
  第十八章  蔡家屯
  这天下午,方木拿着邓伟帮他复印的一些资料,到自习室找了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角落里,希望从这些资料里找出凶手的蛛丝马迹。
  当邓琳玥向方木走过来的时候,方木正在看那几本色情漫画的复印件,根本没注意到她。〃你好。〃她笑吟吟地打了个招呼,〃你也看漫画啊,哪一部?〃邓琳玥好奇地俯下身子。方木想盖住那些捆绑着的、一丝不挂的肉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邓琳玥怔怔地看了几秒钟,脸红到了耳根:〃嗯……品位很独特啊。〃说完,她连看都不敢看方木一眼,就飞快地走开了。方木忙要解释,可是邓琳玥已经走出了教室。
  方木有些懊恼地回到寝室时,已经傍晚了。刚到寝室,就接到了邓伟的电话:〃我在蔡家屯,你马上打车来!〃方木听得出邓伟的口气很急,连忙问:〃怎么了?〃
  〃还能怎么了,这次事情大了,你快来吧,快到时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说完,邓伟就挂断了电话。
  蔡家屯位于城郊,居民属于城镇居民。虽然无地可耕,但是这里的居民仍然保持着农民早睡的习惯,尽管不到七点,村子里却是漆黑一片。只有一个地方,灯火通明,还能看见警灯在无声地闪烁。
  方木赶过去的时候,看到邓伟脸色阴沉地正在吸烟。几分钟后,他随着邓伟走进了一家农家小院。一个蹲在墙角的人突然开口:〃终于来了。〃方木循声望过去,是一个法医。
  旁边蹲着另一个人,抬头看了方木一眼之后,就把头低下去,一声不吭地吸烟。这个人也认识,方木知道他叫赵永贵,曾经在乔老师的心理咨询室里和他见过面。
  邓伟在院子角落里招呼方木:〃这边。〃还没等走近,方木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一个用碎砖、木板和树皮搭成的猪圈。猪圈里的情形一览无遗:里面的烂泥足有半尺厚,到处散落着猪食。尽管看起来卧在烂泥里的那个家伙纹丝不动、浑身黑乎乎的,方木还是肯定那是一个人。
  方木抬起手,声音低哑地问:〃那是……谁?〃邓伟没有回答他,而是递给方木一个物证袋,里面有一个沾满污泥的、打开的证件。右上角,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男性没心没肺地咧着嘴笑着。托马斯o吉尔,美国国籍,青大公共外语部。
  死的是个外国人,就像邓伟说的,事情大了。方木猛地抬起头,四处环视,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东西。邓伟知道他在找什么,又递过一个物证袋,里面是一块手表,同样污秽不堪,时间正好停在下午5时5分5秒上。
  两个穿着雨靴的警察跳进猪圈,费力地把尸体抬出来,放在院子中央的一块塑料布上。死者身高一米七左右,全身糊满烂泥。法医一边戴上手套,一边皱着眉头说,〃邓伟,你先忙你的,这个样子,〃他指指尸体,〃估计得验一阵子。〃
  邓伟点点头,带着方木走进了屋子。穿过乱七八糟的摆放着炊具和农具的堂屋,他们进了里屋。里屋同样灯火通明。一个干瘦的农民模样的人老老实实地坐在屋角的小板凳上。两个警察坐在炕沿上,中间的小炕桌上摆着询问笔录。
  见邓伟进来,两个警察停止了询问,站了起来,屋角的农民也赶忙站了起来。邓伟伸手拿起了笔录,翻了几页,对仍然紧张地站着的农民说:〃把你刚才的话,再说一遍。〃报案人一脸苦相地说:〃我都说了好几遍了,领导,我还没吃饭呢。再说,我的猪还在隔壁吴老二家,这抠门儿肯定不会给我喂猪。〃
  邓伟只好先保证请他吃饭,他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开了口:〃我那个败家媳妇昨天下晚跟我干了一仗,回了娘家。我在小卖店打了一下午扑克,下晚5点多钟热了一锅猪食。喂猪的时候,我寻思省点电,就没开灯,可是我查来查去觉得不对,我家只有4头猪啊,圈里怎么有5头?我拿棍子捅捅它,也不动弹。后来我拿手电一照,我的妈啊,那是个人啊!我就报警了。〃
  方突然灵光一闪,转头面向邓伟,急切地说:〃上起案件中,那具尸体听的那张CD呢?〃邓伟很自然地回答:〃在局里。怎么了?〃话音未落,方木已经抬脚往外走了:〃回去,拿那张CD!
  邓伟一路拉着警笛,风驰电掣般地赶回市局。半小时后,那台CD机摆在了方木和邓伟面前。方木打开CD机,戴好耳机,一声不吭地听音乐。邓伟点燃一根烟,坐在方木面前静静地看着他。方木一首一首地听,不时在纸上记录着什么。终于,他在一首歌上停了很长时间,反复听了几遍后,他在纸上飞快地写了一行字,然后在那行字上重重地画了个圈。邓伟忙凑过去:HelterSkelter。
  〃惊慌失措?什么意思?〃邓伟不解地问。方木慢慢地摘下耳机,邓伟注意到他的手在微微地颤抖。〃查理o梅森。〃方木的声音低哑。这个名字邓伟似乎听过,而且隐约记得是个什么邪教组织的头领。他与这起杀人案有什么关系呢?
  〃查理o梅森是美国六十年代末著名的邪教组织'梅森之家'的头子,他宣称自己受到一首披头士歌曲《HelterSkelter》的启发,发动了一场末日战争。目的是杀死白人,然后引发黑人与白人之间的阶级战争。第一批受害者就是犹太裔导演波兰斯基的家人,除了波兰斯基之外,他的老婆和另外4个人都被杀了。这首歌,〃方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