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胜轻声介绍。看那模样,王克岭的身份是要高出他的,以年龄论,大约是第三代的继承人。
    想明白他的身份。苏城和张建军都得感慨:真年轻啊!
    不过,张建军感慨的很正当,他的年纪都有王克岭的两倍了。苏城的感慨就很邪乎了,他比王克岭也大不了一两岁。
    王克岭不冷不热的笑了笑,看看张建军。又转向苏城,上下打量一番。奇怪的道:“你就是苏城。”
    “我就是苏城。王部长听过我的名字?”
    “别人都叫我王少。”
    苏城一愣神,咳嗽了一声说“好”。
    王胜忙打岔,道:“王少主持建造荣达工厂,是有试验性质的,我们想看看海沧地区的建厂速度,原料供给还有交通状况。现在来看,各项标准都很高。”
    “海沧是以高标准建设的,荣达应该也做一次高标准的建厂试验。”张建军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要避讳的意思。面前的王胜和王克岭也不值得他避讳。
    王胜呵呵的笑了两声,想糊弄过去。
    王克岭回忆起适才的听到一半的言辞,说道:“你说的高标准是环保高标准吧?海沧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预算增加的话,风险不可控。环保和利润是一对双生子,工厂要有了利润才能继续生产,环保标准订的太高华而不实,最后危害整个产业。”
    这是典型的台塑论调,他们在台湾岛内对抗舆论都快要形成自己的理论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苏城赞同他的话。但是,面临世界性的环保压力,以前的经验很快就会不敷使用了。
    不等苏城说什么,张建军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道:“你们也没有利润微薄至此吧。”
    “若要让利,首先应该让给客户不是?”王克岭并不相让,稍停又道:“我们为了推动海沧计划,前前后后付出这么多,总不能不赚钱吧……”
    王胜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心想:这些话说出来做什么。
    他拦住王克岭的话头,向苏城笑道:“荣达工厂只是一个试验方案,等结果出来,我们还会做其他尝试的。”
    言下之意是莫要追究了。
    苏城却是心里一动,问道:“下一个试验工厂,什么时候启动?”
    “过两天吧,怎么了?”王胜没有想太多。
    苏城飞速盘算了一遍,缓缓说道:“王老来大陆了?谈判提前了?”
    王胜被他第一句惊住了,王永庆的行踪向来是绝对保密的,台湾政府都无从知晓,却被苏城在这空旷的工地上一句叫破,以至于他对后一句全无感觉。
    苏城看他的表情就知道结果了,不禁感慨万千。海沧计划是否能够成功,就看接下来几天的了。
    …… 

        
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增产

    王永庆到大陆,肯定是去京城了。他谈判的对象都是国家领导,和苏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苏城影响不到大佬,只能在王胜身上下功夫,问:“台塑的目标改变了吗?”
    这句话问的没头没尾,但知情人都明白。台塑以前的目标是要大陆提供好政策,保证低成本,不求快速投产,顺便促使台湾政府通过六轻的提案。
    这样的目标,要想得到国内的认同确实不易。台塑其实是借着西方国家对中国大陆的封锁,伺机赚取平时难得的好处。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大陆未尝没有利用台塑的意思。值此封锁期间,有70亿美元的投资意向,也能说明企业主对大陆的信任。
    双方空对空,除了引起嘴炮之外,全是政治上的东西。苏城委实是无心搭理。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海沧计划施行下来还是很好的, 70万吨的乙烯和1000万的炼油厂,对国内的石化产业是一次不小的冲击,于公于私皆不错。
    但是,基地拖延的太晚就没意思了。1990年的70亿美元很稀罕,1995也许还是稀罕的,但2000年就只是一般了。到时候,有钱有势的中石化和中石油,估计都不会让台塑主导这样大的一个项目,他们自会去建石化基地了。然而,这么大的项目,以台塑的慢性子,浪费四五年时间真不稀奇。还有各种来自台湾的下游工厂,受制于台湾政局的变化。肯定也是慢吞吞的。
    历史上,台塑在两年后放弃海沧计划,专攻六轻,到了1999年才开始建设,而六轻计划提出的时间是1973年,相隔26年。
    一个工厂,用20年的时间盖钢印。做筹备,这份坚韧和雄心,即使是苏城也唯有叹服。叹服过去。则要担忧,用经验的说法,王永庆能等20年的六轻。又如何等不了20年的海沧计划?
    如果不是他年岁大了,台塑说不定真能登陆大陆,那时候也许不是70万吨乙烯,而是140万吨了吧。
    苏城建立在“先知”基础上的目标简单明确,然而,王胜和王克岭是很难理解的。
    王胜踌躇片刻,答道:“具体情况我不知道,想来只是例行的会面吧。”
    能与国家领导人例行会面的人真是不多,苏城感慨中又有些失望,道:“这么说。目标还是没有变化吗?”
    “如此重大的投资,怎能不慎重考虑。”王克岭站了出来,正容道:“我们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
    “你赞同慢慢来?”苏城并不奇怪王克岭的态度,只是很平常的问。
    王克岭“哼”了一声,道:“市场经济有自己的规律。双方谈判,当然要慢慢来了。”
    苏城苦笑一声,道:“就怕你们慢慢来,最后徒费时间。”
    “什么意思?”
    “中国经济发展快的很,你们现在投资70亿,中央很高兴。但你们不满足,还想要更好的待遇。再过几年,你们投资70亿,估计就只是高兴了,那时候,要保住现在的待遇也不容易。再过几年,70亿美元也许只能在省一级得到这样的接待了。”苏城说的全是大实话,却让周围的人迷惑不解。
    王克岭就嘿嘿笑了两声:“吹牛吧。那是70亿美元,大陆一年的投资才多少?”
    “经济是发展的。”
    王克岭表示不相信。
    苏城无可奈何。中国经济增涨每年保持8%以上这种事情尚未开始呢。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相信,中国能够连续20年的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涨。中国人自己都不信。
    西方国家最喜欢用来与中国类比的国家是印度,后者的gdp年增长是4%左右,起步基础还比中国好。所以,当中国发布8%或者9%的gdp增涨的时候,质疑声不断。然而,经过10年和20的发展,中国和印度的差距已经拉开了,但就像是苏城所说的,到了2010年,中国中央政府又岂会因为70亿美元的投资而折腰?
    1992年以前的中国,是台塑大笔投资的最后机会。他们如果拿稳了,不仅能够赚到大笔的利润和政治声望,还能扩展自己的产销网络到大陆。同时,中国也可以借助台塑,发展自己的石化产业。
    但是,过了这个节点,好事就不再了。
    看着王克岭的表情,苏城有些好笑又小气,转念一想,自己在这里瞎担心,给一个毛头小子说什么啊,甩甩手告辞。
    王胜将他们送了出去,回来后,王克岭也抱怨:“ 这么个冒头小子,有什么好说的,你还送出门了。”
    王胜本不想说话的,看他的态度,转念一想道:“克岭,你记得集团建荣达工厂的目的吗?”
    “说明我们是真心谈判。”王克岭吐了一口气,道:“这么一来,我们在岛内的压力就更大了,要我说,是不建这个工厂的。”
    “建荣达工厂,让我们在岛内的压力大了,但是能减小我们在大陆的压力,促使协议尽快签订。你知道,我们在大陆的压力为什么增大了吗?”
    “大华石化。”王克岭做了工厂的负责人,怎可能不了解内情。
    不用王胜再说,王克岭就深思了起来,一会儿,说道:“这么说,苏城这个毛头小子,是压我们加速的人?”
    “没错,就是通过甲醇罐子,12万吨的扩到20万吨,而且要扩到50万吨。咱们要是不管不问,真说不好海沧基地会不会被他占去了。”王胜不是随便说说的。像是台湾六轻计划,算到1990年,也有17年了,还没有动工。大华若是以每年12万吨的速度增产,10年以后就有120万吨。在东南亚范围,这是能够支撑上百家小厂的产量了,占据海沧计划的拨地,也不是不可能。
    王克岭却不相信,道:“他怕是没这个本事。”
    王胜苦笑。本事这个东西,又是怎么说的呢。
    两人相对无言。过了会儿,王克岭略带后悔的道:“要不是甲醇涨价,大华石化的资金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