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尊者阿迦曼传-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卑微的小屋里,就是在经行的小径上。大约在下午

    四点的时候,就会看到他们出来打扫寺院或隐居区域,

    然後他们就把水缸注满水,以备饮用、盥洗和其它用途。在所有的时刻里,他们都是自制的,在他们当下所正

    在做着的任何事情里,念住和智慧永远现前。他们绝不

    做无益或幼稚的闲聊。在这共同的义务之後,他们就退

    回自己的地方继续精进。刚被打扫过的广场(全体使用

    的),就像森林中间一块无人居住的空地,任何地方都

    看不到用闲聊来虚渡光阴的人。

    在每一个比丘的住处里面或附近,都会发现他不是

    在静坐禅思就是在经行禅思。只有在傍晚排定开示的时

    间,或在早上吃饭的时候,他们才会聚集在大厅里。即

    使当他们外出托钵和一起吃饭时,也不会让他们自己脱

    离念住和智慧,绝不会东张西望或彼此闲聊。

    吃饭之前,他们就停下来思惟混合在钵中食物的性

    质和吃它的用意,设法不被贪欲或恚所克服。当吃它

    的时候,经常练习着自我约束,那里绝对没有轻佻的张

    望或是无益的闲谈。咀嚼的时候,注意不出声以免吵到

    别人。饭後,清理场所,清洗铜钵并在阳光下晒乾一下

    子,才放回适当的位置。然後,他们退回自己的隐居处

    ,以自己喜欢的方法重新开始精进。

    没有人忧虑着用在精进的时间,不管是早上、下午

    或晚上。他们的目的是要让心意安住在选定来诵念的章

    节上,或是禅思的主题上,或是由智慧的重复开示所支

    持的思惟活动上。这是让心意至少能够安全地保持在那

    个特定的水准上,或者更好的,稳定地被开发向较高的

    果证。在精进的时刻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念住,至於

    智慧是用在当需要思惟的时候。所以,精进,在基本上

    是由念住所支持着,没有念住就不适合称之为精进了。

    例如,经行或静坐没有念住的控制,就像机器人一样了

    ,就不能正当地称为八正道中的正精进了,因此在尊者

    阿迦曼的开示中强调念住。

    念住是被开发来控制精进的每一瞬间和每一个动作

    ,直到它最後成了摩诃沙帝(大念住),它接着产生摩

    诃般那(大智慧)。必须注意在早期的阶段里,当需要

    宁静时,念住是绝对必要的。後来,智慧必然随之而来

    ,直到到达终点。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是果敢、严格而坚毅的,他

    也教导他的弟子们像这麽做。任何人,不够专注和坚毅

    的话,是不能忍受这种强烈而果决的修习的。

    每隔六或七天,就有一个开示法义的集会,其馀的

    时段里,允许比丘和沙弥在自己的住处里,发挥他们最

    大的努力。但是任何人遇到了障碍或难题,随时都可以

    去请教他。在他的面前,奇妙地弥漫着法的气氛,道、

    果和涅盘似乎是人人唾手可得。他们都沐浴在他精神光

    辉的温暖之中,它对那些接受他的修习系统的人们,辐

    射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效应。所以每一个弟子,对其他为

    相同目标而奋斗的人们,都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榜样。在

    这种环境下,大家都一样地专注,在持续的努力中,他

    们认为白天和晚上没有什麽区别。

    有月亮的晚上,他们在屋旁的小径上致力於经行禅

    思,至於漆黑的晚上,就会看到他们用灯笼去照亮小径。尊者阿迦曼本身永远是这方面修习的典范。

    每天晚上,有好几小时,尊者阿迦曼诵念经典里面

    的章节。其中他经常诵读的,例如初转法轮经(中译注

    :本经在南传相应部里,相当於北传杂阿含经中),和

    大会经(中译注:在长阿含中)。在某些清况下,他会

    为弟子们翻译这些经典,而他的翻译是依照他们实际的

    情形加以调适,胜过基於语言学上的意义。它们易於了

    解而在听众的心中产生鲜明的影像。许多人在得知他并

    没有很多学术训练後,不得不惊讶於他的翻译能力。他

    似乎比受过最高水准学术训练的学者们更能够翻译巴利

    经文。他每次都能够立即翻译任何从经典中所引用的章

    节,来证实他的开示。除了翻译的快速之外,他的语调

    中流露着从每一个字义的亲身经验中所产生的勇气和不

    动摇的信心。例如经文『Vata(风)rukkha(树)

    na(非)Pabbato(山岩)』就被生动地翻译成「风

    能吹倒众树,使其碎裂,却不能动摇巨岩。」很可能,

    引用的经文和它的翻译,同步从他的内明中流出,而不

    仅是记忆的产物,塞满外在的书本知识而已。

 127透过证知而非臆测的教导

    127透过证知而非臆测的教导

    在那摩村住了一段时期,尊者阿迦曼就迁移到大约

    两公里以外的邦口科村,这个地方距离最近的村落大约

    一公里,在这些村落里,有少数的弟子们跟他住在一起

    ,总共大约有十或十一个,并非很多人,是个适当的居

    处人数。

    就在那口科村,作者首次被容许留下来接受他的引

    导和训练。因此,从此以後所发生的事情而在此记述的

    ,都是作者本身所见证的事情。在此之前所发生的所有

    事情,作者必须从各地方的其他弟子们那里集,有时

    做些笔记,有时记录他们的陈述。这项资料的集,费

    了作者好几年的时间,然後全部按照年代顺序予以安排

    ,那仍然说不上完美。然而,因为下列的记事是作者直

    接的经验,它们反映了个人的观点,作者为此负起全部

    的责任。

    尊者阿迦曼宁静而愉快地在邦口科村过着雨期安居。他的开示每六或七天举行一次,每次至少持续两小时

    ,有时甚至叁或四小时,但是他的听众都专注於他的法

    义教导,没有感受到身体的僵硬或疲劳。他本身则显得

    很乐意给予弟子们开示,每次他都把自己已经经历和证

    知的,详细而深奥的解说,给那些志在达到同一目标的

    听众们带来欢喜。至於他的果证,对於他的听众们来说

    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有疑问的话,那就是关於他们自己

    的能力—追随着他,他们能把自己开发出多少来?

    当聆听着他的教导,不禁会想起二十五个世纪前,

    佛陀本身对他的比丘弟子们的说法。那很明显的,尊者

    阿迦曼是如何以相同的方式,把他自己体悟的无价之宝

    —道、果和涅盘,教给他们。除此之外,没有什麽其它

    的,这就是为什麽从佛陀初次说法那天到他般涅盘那天

    ,听众的心意都能成功地被开发到相同的程度。现在,

    佛陀,他是导师,已经正觉於法的绝对纯净,已经思考

    过法的奇妙(道,果和涅盘),因此,无疑的,他的听

    众都能认知道、果和涅盘。相似地,尊者阿迦曼正演说

    着,对他而言是绝对亲身所证的法义,因此显示着他的

    体悟和果证,没有丝毫会引起怀疑和犹豫而不能产生内

    明的臆测。所以这种法义一直鼓舞并启示着那些聆听它

    的人们。

    晚上,当没有开示的集会时,大约在八点离开禅思

    步道以後,就会听到他在住处轻声地诵念着经典上的章

    节,在他静坐禅思之前,这会持续好一阵子。继续静坐

    禅思直到休息的时候。在晚上,当有集会的时候,仍会

    再听到他以同样的方式诵念着经文,他会延後休息的时

    间,直到午夜或一点。

    有一次,当作者被幼稚的好奇心所驱使,想要知道

    什麽章节让他诵念了这麽久。作者悄悄地接近尊者阿迦

    曼的住处,但他突然地停止。作者非常震惊地退回来,

    然後停了一下。几分钟以後,尊者阿迦曼又开始照常诵

    念。再度被这顽皮的愿望所驱使,作者轻轻地向前移动

    ,注意地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