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江文艺 2004年第11期-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过节,有吃喝有打发。节日前后,村里就充满喜庆气氛。大路上姑娘小伙子来来往往。叶三儿二十出头了,没人接过她一回,过节的时候仍旧在大田里干活。因此她每年要比别的姑娘的多挣许多工分。
  也有人要撮合我和她。对她我还是有好印象的,记得有年冬天下塘挖藕,叶三儿正好在我前边挖,她的裤子高高挽起,紫泥上露着修长白雪的大腿,塌下身子挖藕时,腰肢显得特别细特别软,臀部丰满突出,那个姿态真美,以至我不敢多看。亲事没正式提过,只是热心人私下探探我家的口风。我家是贫农,我也有文化,但得罪了干部,不受重用,看不出有什么前途;家里也穷。如果她嫁给我连房子也不够住。我的父母虽然为我的婚事焦心,但对叶家这门亲却相当冷淡,我也持同样的态度。叶家大约也知道我家的意思,并没表示太多的愿望,于是说说就算了。我倒是对叶三儿的堂妹莲香暗暗恋着,虽然叶三儿的爹跟莲香的爹是一母所生,但一家是富农,一家是中农,莲香的爹又是国家供销社的职工,所以莲香的身分就特别高贵了,莲香比我小好几岁,我也只是心里暗暗喜欢着,并不存什么幻想,如此而已。
  后来跟我同岁的道兴复员回来,没有招上工提上干,说媳妇搁了浅,一来二去岁数大起来,于是有人给他提叶三儿。道兴一家人仗着是转业军人,成分好,在人前说话气粗,跟队长也敢干仗;照说叶三儿嫁给他后娘家人就会有靠山,但叶三儿家里却不太看得起这家人,又不敢明说,就拖着。
  开始道兴家以为对方不会不答应,道兴对叶三儿大咧咧的;可是叶三儿表现冷淡。道兴的父母感到情况不秒,就加紧行动,道兴的小叔是副队长,有几回就故意派道兴和叶三儿两人单独干活,想制造机会。叶三儿去了,但两人依然不投机。后来,一个阴雨天,副队长又派他们俩到仓库里的粮囤上翻仓,这时道兴听了家里人劝告已经改变了态度,想抓住这门亲事。五间大仓库就他俩,传说道兴在粮囤是动了手的。具体情况没谁知道,但叶三儿肯定没有顺从。事情到了这步田地也就没有希望,男方说起了难听话,叶家只好装着没听见。
   一天,是一个阴沉的早晨,许多人都朝村东梢跑去,相互传播消息:“叶三儿喝药了!叶三儿喝药了!……”我到她家时已经挤满了人,叶三躺在东梢间,双眼紧闭,煞白的脸没有人色,看了人心里打寒颤。叶三儿的床在空空荡荡的东梢间,土墙上满是大裂缝,想来冬天一定会灌冷风。没有一件箱柜,土坯砌的床墩上铺着秫秸箔子。人们手忙脚乱地给她灌肥皂水,却怎么也灌不进去,肥皂水灌得满身。她好像已经不醒人事,任人摆弄,我却觉得她还有知觉,只是不想说话而已。她的妈在撕心裂肺地哭,老父亲则在一旁呆呆地吸旱烟。
  人们忙一了阵终于明白,叶三儿是不会再活过来的,她是有心人,选的是剧毒农药,又喝得多多的,她要让人们回天无术……
  叶三儿妈说,她死前的头天晚上没吃晚饭,只说头有点痛,早早睡了,谁也没管她,第二天一大早就出了事。那一夜叶三儿是安宁的,始终没有一句话;但是她的心也是安宁的吗?她那一夜都想了些什么?她为什么没一句话留给亲人,留给这个世界?后来我想,临终无言,正是对这个匆匆走过的人世最后的遗言:一个决定天亮就去死的姑娘,她的痛苦与怅恨,无边无涯,无论活着的人怎么去体察,都是难以抵达的吧?
  我又想到,现在的少女们,她们的日子与当年多么不同呵。在叶三儿死的时候,生活中不仅没有欢乐,没有人性,也没有音乐,而音乐正是对人生痛苦的慰藉或对困境中人的心灵的引导。然而,在叶三儿活着的时代,社会没有为他们准备精神呼吸的空气,它从不考虑人们情感生活的消费,它除了“革命”的高喊,什么也不给人们准备,不管是活着,还是将死的,甚至连哀乐也没有,那时的农民死了,不吹唢呐,不放鞭炮,悄悄地消失掉在无声无息的原野上。那就是那样的时代。现在,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电脑里播放着深沉低婉的女声《等你到天明》:
  塔里木河水在奔腾,孤雁飞到天空。
  黄昏里不见你的身影,却飘荡着你的歌声。
  那羊儿睡在草中,在天边闪烁着星星。
  我的心像岸边的孤灯,凝望着茫茫的夜空。
  美丽的姑娘啊,从黑夜等你到天明。
  …………
  难忘那岸边的春风,花香阵阵和你那清脆的歌声,幸福来到我的心中。
  我的姑娘呵,从黑夜等你到天明……
  爱情是美丽的,真挚的,而这首歌却唱得悲情重重,反复咏叹着那一幕凄清的意境:孤雁,星星,孤灯,和奔腾的塔里木河水。一遍一遍地倾诉着“我的姑娘呵,从黑夜等你到天明”,哀婉而深沉,竟使我产生错觉,觉得耳边的歌声正是在呼唤叶三儿。我不由停下来,闭上眼睛,任凭歌声撞击着心扉。我想我忍不住要落泪了。我想,在当时,叶三儿死的前夜,要是真有这首歌陪伴她该有多好啊,尽管那一夜是如此的短暂,然而一首饱含人生情愫的短歌也能使她的灵魂得到一丝安慰……可是,那只是一个死寂的黑夜……
  如今又过了二十六年,这二十六年中村里又出生了许多的人,这些人结婚生子,当然听过了许多许多的歌曲,包括少女的情歌,少数民族恋歌,外国浪漫歌曲等等。她们随口都会唱出一些来,可是,谁能知道在她们的前辈人中,有那么一个姑娘一生也没有听哪怕一支短短的关于爱情的小曲?
  这样的人存在过么?这样的人生存过么?
  在那块土地上,她的坟墓怕也塌陷无痕了吧!
  


一竿风月万竿情
■  卢 苇
  
  一
  
  我不会钓鱼,也不迷恋钓鱼,但我喜欢坐在水边看朋友在钓鱼时眉飞色舞地谈论钓鱼。你想,人倚半江澄碧,竿动万千风光,绝尘俗,抚清纯,脑空心净,目远气灵,放浪形思,无拘无束,“临川欣投钓,得意岂在鱼”,该是一种何等美妙以至于不可言传的的境界啊。
  所以,当朋友说出钓鱼是一种智者的运动的话时,我立即心悦诚服。我以为,这种智者的运动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掌握钓技,勤于实践,以求达到健身益寿目的的形体运动。一种是借景抒情,托物咏志,以求丰满兼善天下的抱负的思维运动。前者简单明白无须多说,后者复繁多变内容最助谈锋。请看以下诸语:“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是姜太公的大智慧;“为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到今”是严子陵的高智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改革者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表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却又是一类孤独者的一己愁思,无奈的羡鱼之后接踵而至的往往就是化蝶鼓盆的虚无了;“严陵台下桐江水,,解钓鲈鱼能几人”粗看似在说古,细思实为喻今,画眉深浅无君可鉴,心中是早已充满了被人遗忘的困顿和凄凉的悲哀了,与那桐江钓鲈何干;“围棋已访云石生,把钓先寻急鱼滩”这是一种能人活法,是一种由急公好义堕身入急功近利的活法。套用眼下一句时髦话语来说,那就是抓住机遇,瞅准方向,尽情去享受每一分钟;“少年壮志悲寂寥,未忍沧江下钓钩”这又是一种活法,是一种斗士的风采。敢于直面失败的惨痛,明知终将寂寥却又偏不改初衷,是一种勇把青春赌明天的活法。诸如此类富有智者情趣的话语还有许多许多,如“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觅居行山影,披蓑钓月痕”、“一朝脱却金钩去,摇头摆尾再不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野老不识秤,只看钩上鱼”等等等等,每句话都勾勒钓者的一种形象,每句话都表达智者的一种思维,所以可以断言,在某种特定的意义上,钓鱼已远非只是一种简单的休闲活动,它其实已经成为一种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蕴含丰富生活哲理的人性的陶冶和磨炼了。
  然而,尽管钓趣万千,其乐无穷,我自己却只喜爱那其中的一点点散淡,向往着今朝弄扁舟,散发钓秋月的轻松快乐与自由自在。
  岸堤长柳,塘堰绿荷,斜风细雨,明月轻云,故乡垂钓的智者们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子的画图呢?
  我愿慢慢地走近它去细细地品味观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