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发明-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翼王部,甚至是江西、苏福结成联盟,我军一旦攻击江西,则四面为敌,届时如何抵挡?”

洪秀全抬头看了看沉默的诸臣,突然双眼一翻,笔直地从龙椅上跳了起来,一副鬼上身地模样:“诸位天朝的子民,你们遇上麻烦了吗……”

在复兴党改组以后,原本的总督府架构势必丫发生比划,眼下不过是换了个牌子,成为复兴党总部下属地不同委员会,虽然从政府官员一下子成为党的职员,但是实权却没有发生变化,而叶枫也有意识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一线的工作中,培养他们独当一面的能力。

华夏联盟的权力架构在多方会谈时已经达成共识,当时很多人都将这个联盟看成一个松散联盟的性质,所以争论并不大,基本是按照华夏原本地设置结合一些传统进行了重新规划。

联盟不设皇帝,只有内阁,内阁由各部尚书大臣组成,最高首脑为宰相,由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最高连任两届。

内阁掌管全国政务,也包括军务,分别由兵部和枢密院负责练兵和作战,由于不再设总督,因而内阁的权力很大,包括了原先总督的许多权力。

内阁宰相由联盟国士会选举产生,重要政策和事项也必须通过国士会表决,国士会对内阁拥有质询、审查等权力,作为对内阁权力的制衡。

都察院作为监察官员的专门机构,将直接对国士会负责,不过无论是国士会也好,都察院也好,可以弹劾官员,却不能定罪,定罪必须由按察院提起诉讼,理问院进行审判,国士会下又专门设置立法院。事实上形成了国士会、内阁、理问院三权分立的格局,而其中的基础就是掌握了选举和立法的国士会。

复兴军占领北京以后,南方各省都出于各自的立场宣布支持华夏联盟,原本大家并不看好地联盟,在复兴党的强力支持下,隐隐成为问鼎天下的不二人选。

原本多方协议确定的这个框架就引起更多重视,各方势力都希望在其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复兴党的改组则将原本默认的派系制衡公开化,叶枫甚至电请曾国藩、李鸿章组织湘淮地党派,参与华夏联盟地首次组阁。

华夏联盟首次组阁原本象征意义大过实质价值,如今却是谁也不能小视,李世贤是原本就确定的内阁宰相地人选,而在法司院丞、内阁各部尚书的人选上,各方势必会有一些争夺。

李世贤借着对洪秀全的反击,提出创建太平党,并提议由李秀成或石达开来担任党魁,李秀成也已石达开是天朝元老,又是他的老领导,也建议由石达开来做党魁,这个建议也得到很多支持太平正义思想的太平军的支持,石达开也觉得这是团结太平军,实现太平军理想的最佳途径,欣然接受。

不过太平党的组建并不是一帆风顺,石达开的很多部下都表示不理解,好在张遂谋从杭州回去以后,表现出极高的权谋手段,通过扶持一些年轻新锐将领,裁撤了部分腐化后恋权而不接受新法的将领。当然,对更多只是贪图享乐的将领,却也用公司的形式,给了他们富贵。

党派新政带来很多机会,同样也会让一些人失去很多,反对是肯定的,但是得到基层士兵和百姓支持的石达开、李世贤、李秀成等人都是很快稳住了局势,虽然有人走了,但他们带走的只是极少的亲信,大部分士兵都留了下来,太平党的实力并没有受到损害,相反也得到了天京控制地区一些人的支持,洪仁就曾经多次表达过相同的理想,但是他的理想和洪秀全的宗教根本无法调和。

洪秀全虽然越来越像神棍,却并没有糊涂,至少他在最后时刻放弃了进攻李世贤的打算,并不断用天父上身来抵消太平党的不利影响,又让洪仁试探割据的可能。

太平党的组建比复兴党稍晚,但为了斗争的需要,反而更加高调,石达开、李世贤、李秀成的真正合流,让李鸿章和曾国藩再也坐不住,而且他们认为作为读书人的代表,湘淮一党远比复兴党、太平党更有潜力,研究了华夏选举规则的湘淮觉得,他们应该能占据较大的优势,也开始加紧组织党派。

南方的纷争并没有影响复兴军在北方的行动步伐,济南、德州防线很快崩溃,第六、第七师先后进入直隶,第十三师则出人意料地横扫辽西走廊和辽东半岛,在复州会师,看上去攻占沈阳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四川、湖北的湘军开始进入甘肃、陕西抢地盘,这些旧式军队虽然不能和复兴军相比,但比起甘肃、陕西的绿营来说,湘军的作战可谓勇猛,战力可谓强悍,居然一路高歌猛进,战果很是不小。

新编第一师则在整编河南捻军以后,进入山西,至此中原腹心基本归入华夏版图,接着要做的便是各方势力的整合,并廓清边疆,这是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52 联盟成立

面对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复兴军终于整编到二十个甲等师,二十个乙等师,并取消了民兵建制,因为根据新的体制,复兴党将不会再直接掌控地方政权,浙江、台湾、南海、山东等地也将和上海一样,通过孝廉选举产生各省布政使和法司。

当然,复兴党作为一个有着共同行动纲领的政党,党代表大会暂时还保持这对各省行政的协调权,李彦作为党魁,同时也担任复兴军总统领,依然保持着对军权的控制,对政权的影响,而分别隶属于诺贝尔财团的华夏基金和隶属于复兴党的复兴基金,又控制着大量的工矿企业,经济命脉。

原属于华夏总督府的各部门,顺利转成复兴党党部的有关机构,大量官员开始外放,以切实控制地方,推行新政实施,在上海政改以后,浙江、福建也基本以同样的模式进行了调整。

五月,华夏联盟首次联盟大会在上海召开,之所以选择上海而不是南昌,显然是与李世贤比较起来,复兴党更让湘淮放心,而在这次联盟大会上,虽然以五省联盟的国士大会为核心,但十几个行省的代表,以及三大党派正式亮相,构成了未来政治权力分配的基本格局。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江北五省都已经完成了四级选举,按照新的选举模式,州县选孝廉、府道选贤良、行省选大夫、联盟选国士,孝廉、贤良、大夫、国士构成四级民主的基础。

联盟首届国士院由五省选出的国士担任,名额平均分配。每省都有十个名额,这五十个人也成为联盟最高权力地掌控者,即便是已经定下的内阁宰相李世贤在这个时候,权力也远远不如国士院。

在这五十个人当中,只有十六名复兴党成员。其中福建省六人,广东省五人,江西省三人,江北两人,福建省剩下的三名国士中,还有两个太平党人,一个儒党成员,还有一个无党派;广东、江西剩下的都是太平党人,一共是十二人;而湘淮组建的儒党,除了湖南十人、江北八人。还有福建一人,一共是十九人。

从国士名额地分配便可看出三个党派目前的路线,复兴党相对更加开明,除了优势明显的福建,在广东也拥有相当的影响力;儒党不愧是文人精英,不仅牢牢控制了湖南,在江北也只是给复兴党留下两个名额,其路线非常保守。而太平党组织经验相对不足,加上在广东、江西复兴党又确实有较大的影响力。毕竟近半地盘本来就是复兴党让出来的。所以两省也让复兴党拿下八个国士席位。

如此一来,儒党俨然成为国士院第一大党,但是叶枫和李世贤达成协议,复兴党和太平党组成联盟,却又超过儒党,获得组阁权,李世贤顺利成为联盟内阁宰相。

不过首届内阁的特殊性决定了三方都必须妥协,这实质上还是一个三党联合内阁,除了李世贤成为宰相,太平党还拿下了农林部、户部、兵部。复兴党则据有外务部、文宣部、产业部等重要部门,儒党则有商务部、刑部、内务部,每党占据三个部门。

传统来说,户部、兵部、刑部、内务部,包括商务部、文宣部都是很重要的部门,而外务部、产业部、农林部似乎就不是那么重要,因而复兴党在内阁中的权力并不大。所以在法司部门就得到了弥补。当然这也是叶枫的交换策略,另外懂新法地也基本都是复兴党的人。太平党和儒党也缺乏相应的人才,所以大理院、按察院的院丞都是复兴党人,隶属于国士院的都察院、立法院分别由儒党、无党派人士担任,不过这个无党派人士容闳也被看成是复兴党人。

在法司机构中一无所获的太平党则占据了国士院院丞的位置,总的来说三方对权力的分配保持了平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