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发明-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暂时结束,第三师留赣州,第四师留徽州,分别领赣省和徽州,组织地方守备部队并镇守地方。第二师退回福建整训。第五师回浙江休整,新编第六师转移营地到宁波,同时东海舰队也转移到舟山港口。”由于前方战事结束,叶枫决定将主力部队收回来,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但也不是一点军事行动没有,上一次俄国人企图

骚扰华夏沿海地区的计划给伍廷芳带来一些启发。他向叶枫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

不管怎么说是国内的内战。叶枫自然不会愿意像俄国人那样去到处搞破坏,但是如果利用海军的优势。在沿海实行登陆作战还是可能的,虽然这种登陆作战不能和后世那种登陆相比,但这个时代地海岸防守也是相当地薄弱,叶枫相信依靠海上的机动能力,还是会给僧格林沁之流带去不少惊喜的。

当然要在海上行动,英国人的远东舰队是能忽略的,好在经过上一次暗地里的交锋,似乎英国人也知道了华夏不是软柿子,至少要提升到瑞典那样的新兴工业国来看待。

何况如今美国发生了内战,对英国工业地原料进口和商品销售都造成了许多不利地影响,幸好是中国这边的商品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又距离印度比较近,所以英国人对中国市场地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虽然英国人还是希望能在中国扶持一个对手,以限制华夏的发展,但是他们舍得在中国提供的资源实在太少,总不能指望他们向湘淮军提供几万条步枪,特别是在南北战争爆发的情况下,他们也要向南军提供大量的援助。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是英国人发现华夏在欧美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且本身的技术能力非常不俗,特别是和诺贝尔公司的关系密切,很多先进的设备和装备就连英国人也需要从诺贝尔公司那里获得。

而借着和诺贝尔财团的密切关系,华夏和法国以及新兴的普鲁士、瑞典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想要在贸易上设置关卡,那完全是对自己的伤害,而且根本不能对华夏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反而是便宜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英国人似乎调整了对华的策略,那就是暗地里虽然还支持淮军和湘军,但是在官面上不断向华夏发出善意,大量在美国受到影响的生意都转到远东,额尔金多次登门拜访,询问华夏新近控制的几个地区的贸易问题。

“英国人还是不得不防,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面,估计他们也不会明着跟我们干,所以这次就由东海舰队护送第六师在海州、淮安一带登陆,这些地方清军相对比较薄弱,也不利于满蒙骑兵的展开,第六师要凭借突然性拿下如皋、东台、盐城一线沿海地区,视情况实现局部突破,最重要的是在江北扎下根基,并顶住清军的反扑。”

“第五师返回浙江后,驻扎湖州、杭州一带,第一师全部到上海集中,另外在广东、台湾、兰芳三地各整编一个主力旅,组建第七师。”这些军事上的部署是战后正式转正的总参谋部制定的,主要针对的还是英国人或者说是列强。

第一师全师回来以后,以一个主力师驻扎在上海可以对上海的英国海陆军形成巨大的威慑,虽然军舰随时都可以跑,但总要有靠岸的时候,而在见识到华夏陆军的强大实力以后,英国人知道要在路上作战的话,除非是让他们在印度的陆军全部调过来,不然肯定是不行的。

除了第一师,第五师撤回浙江,驻扎湖州、杭州不仅可以防范苏州方向的李秀成,同时可以随时增援上海或者宁波。

至于宁波的第六师,这次则要北上在海州、淮安府沿海一带登陆,争取打开江北的局面,叶枫是希望中国实现统一的时间越早越好,当然他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发生反复。

和平总是打出来的,发生在一八六一年上半年的几次会战带来的和平局面是叶枫乐于看到的,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虽然前方战事频繁,但是华夏的发展从来就没有耽搁过。

华夏钱币的发行已经逐步稳定下来,钱币的信用得到充分认同,随着银行系统的逐步完善,大面值纸钞也成功推出,现在在华夏内部,不仅华夏银元、铜元流通顺畅,纸钞使用也很方便。

银行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就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这个系统直接间接盘活了大量的资本,而且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华夏国民银行、华夏商业银行、湖州商业银行等几家规模较大的银行,已经将分行设置到各个府城,而且很多县城也有支行,发展可谓非常迅速。

银行和金融系统的完善带来的最大作用就是民间资本的活跃,东南各省从来都不缺少有钱人,浙江、福建的商人本来就很出名,加上华夏开放的商业政策,更是调动了民间资本的热情。

民间资本的兴旺反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就是各种企业的股票越来越多,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增加了几百种股票,这还是证券管理司严格审核标准以后的结果,当然这种所谓的审核标准和后世相比还是很简陋的,但起码要求规范的管理,严格的财务审核,而且必须接受独立的会计审核,这种新式的管理也被引入到上市的商户中,只有通过审核的商户才能在交易所发行公众股票。

除了股票,交易所还公开进行债券的交易,目前发行的主要是像铁路、电报这样几个大工程的债券,而叶枫则筹划着发行第一期华夏债券,相当于国债。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02 产业

华夏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高速发展,但是这种模式更多的是依靠诺贝尔财团的技术和资本输入,以及叶枫作为政权执掌者控制的资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近代工业存在的技术壁垒并不大,譬如蒸汽机、轮船甚至是发电机的制造精度都不是很高,也就是在冶金、化工等领域对于配方、温度和工艺等技术性比较强,但也不存在微电子行业那种天然的工艺级差。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还处在工业化的前夜,在绝大部分领域都还是手工作坊时代,就算是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但一直到六十年代湘淮地方实力派掌权,开始发起洋务运动,中国都没有真正的近代工业。

叶枫回国时国内的工业基础可谓是一穷二白,好在他对此早有准备,第一批就从美国带回了大量的技术人员、技术资料和设备,在台湾开矿山、办工厂,开始了工业化的步伐。

正是依靠诺贝尔财团的技术和资金,又利用国内的资源,叶枫奠定了华夏的发展基础,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华夏的发展也都离不开诺贝尔财团的支持,特别是研究中心出现的新技术,都会毫无保留地被使用,而且还可以根据这边的需要,制定专门的研究计划。

叶枫一直认为只要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人从来是不会比任何人差的,他利用诺贝尔财团的资源播下种子,在台湾、福建、广东、浙江兴办起一批近代工矿企业。早有一批先行者投身工业化地努力,他们中有少部分人是看到工业化对华夏复兴的意义,但大部分人却是些精明的商人。

在这些先行者的影响下,加上华夏政府刻意营造的工商业氛围、各种鼓励政策,随着证券市场、银行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叶枫觉得是时候让诺贝尔财团转变角色了,这同时也应该是华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

叶枫的计划是让代表诺贝尔财团的远东基金会从其控股地华夏公司各产业中逐步撤出,虽然叶枫本人对财富没有多大的概念,但是诺贝尔财团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即便他是远东基金会的唯一股东。但是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财团向这个基金注入了大量的资本,却丝毫不影响他在财团的股份,如果细细算起来的话,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好在诺贝尔财团的核心成员关系都比较亲密,叶枫过去作出地贡献也最大,加上财团的发展情况非常好,尤其是在美国和俄国的石油工业带来了大量的利润,当然诺贝尔财团在煤化工、军工、电气、通讯、冶金等行业也拥有强大的实力和很高地利润率。足以满足叶枫的要求。

不过随着华夏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继续依靠诺贝尔财团肯定是不现实的,而且叶枫还有别的考虑,那就是诺贝尔财团的重心毕竟还在瑞典,虽然他现在还是能发挥巨大的影响力。但时间长了就不好说了,他总不能让一个瑞典的财团控制华夏地经济命脉。

何况从远东基金地情况来看,当时只是考虑播种,起到工业化的示范作用,不仅产业分布比较广,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领域,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