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发明-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真的,那石达开肯定会声明支持四省新政,”赵烈文摇了摇头:“不过,就算加上广西也还不够,江南半壁,两湖、两江、四川才是重中之重。”

两江是财税重地,两湖是米粮产地,四川天府之国,这些地方眼下都在湘军地手中,但是曾国藩能指挥地也只有湘军,由于清廷并未授予其实权,曾国藩与地方封疆之间的关系一直不算融洽,他地第一次退隐也是因为如此,而且前不久正是因为厘金问题和江西巡抚陈启迈发生冲突,另外湖南巡抚骆秉章、湖北巡抚胡林翼、湖广总督官文、四川总督这些地方实权派对曾国藩不可能言听计从,也不会支持四省新政,所以赵烈文才说“土崩瓦解之局不成”。

曾国藩点了点头:“惠甫说得不错,叶兴华此举必无人应和,除石逆与其早有勾结外,便是与天京的长毛也说不到一起去。”

曾国藩手抚着那份通电不再说话,房间里很快陷入沉默,大家都觉得怪怪的,赵烈文抬头看了看其他人,道:“其实,四省新政中有些东西倒真的不错。”

“胡说,”曾国藩眼神一闪,呵斥道,却又没继续往下说。

赵烈文笑了笑,接着道:“大人方才提到英夷,在下记得一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叶兴华固然目无君上,然则其师夷长技以自强,却未必有错,如果他与石逆有勾结,那杉关上的新军也应该是此人所做吧?”

李鸿章眼睛一亮:“不错,洋人的火器确实厉害,若是给我一支那样的军队,何愁发匪不灭?”

“据英夷所说,在广州城的福建军确实是全部西式装备,”曾国藩微微叹了口气,其实还有很多事情大家都没有说,包括那个各族平等,汉族不应该做二等公民的提法,在座都是汉族人,谁能没有想法?

不过曾国藩受到的教育和他的思想不容许他对朝廷生出不臣之心,而且正如赵烈文所说的那样,清朝还不到分崩离析的时候,他这个时候站出来,在道义上占不到上风,就好像现在的叶枫那样,一定会遭到全国各地的声讨。

“洋务是强军之道,也是强国之道,不过眼下关键是强军。”曾国藩看了看几位心腹:“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英国人愿意向我们提供帮助。”

“英国人?他们不是一直和叶兴华勾结的么?”李鸿章不解地问道。

曾国藩点了点头,事实上湘军处于内地,与洋人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到,曾国藩对于英国人主动伸出的援助之手也感到奇怪:“英国人愿意向我们提供新式火枪。”

“这就怪了,”赵烈文皱了皱眉头:“这些洋人贪婪成性,向来是无利不从,他们要什么?”

“不错,他们确实有条件,但似乎对我们更有利,”曾国藩笑了笑,目光从曾国荃、萧启江转到李鸿章身上:“英国人邀请湘军协防上海,将为协防军队提供新式武器。”

第六集 中国攻略 260 蚕学馆

在宣布新政以后,华夏新军和警备军开始紧张备战,四省总督府紧张地关注各方的反应,叶枫和幕僚都觉得清廷对此肯定不能容忍,但是也没有力量进行征讨,而太平军和湘军估计也不愿意凭空竖立一个强大的敌人,所以他们可以有一段不长的时间消化刚刚占领的上海,并实行新政的过渡。

新政对旧秩序并没有马上做出太大的改动,叶枫采用的方法还是最直接和最简单的鼓励工商:“发展才是硬道理啊,有了发财的机会,我想大家都会接受新政。”

叶枫不断灌输这种理念,王韬、冯桂芬等人早已经习惯,以前在福建、台湾的时候就是发展各种工矿企业,效果也很明显,不仅解决了劳工问题,改善了基础条件,采矿、冶金、炼油、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体系都有了基础,军工也能支持军队的扩展,染料、肥皂、火柴、造纸等产品也增加了贸易收入。

而这些工厂的发展,都离不开诺贝尔公司的技术、设备和投资,可以说正是叶枫和诺贝尔公司的投入,才使得台湾和福建以极快的速度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建立起一个小规模的工业体系,从原材料、设备到生产逐步可以自给自足。

在这个过程中,叶枫投入了大量资金,即便是现在这个体系也还是要靠输血维持,因为重工业的产品多数只能投入到建设或者是军队中,依靠地方上的那一点税收显然是不够的。

不过叶枫也不想让自己太亏,更没有必要做烂好人。所以这些投入基本上是以政府债务地名义形成契约,至于以后是不是要还,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浙江是传统的赋税大省,叶枫觉得是到了自己翻身停止输血的时候了,在杭州安定以后除了布置军事和与各方势力打交道,叶枫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浙江的赋税。

浙江的赋税最要来自于蚕丝及其加工,乡间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这里生产的丝茧占到全国总数三分之一,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贸易非常兴旺。

叶枫觉得。处理好丝织业就等于是治理好浙江,他让徐荣村派人对浙江的养蚕、丝织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虽然这里每年出口的生丝很多,但是和这个国度地很多方面一样,这个古老的行业已经和世界的发展脱节了。

叶枫一直关注世界上最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他作为诺贝尔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对各领域都有了解,特别是巴斯德为了帮助法国的养蚕农户曾经向他问过这方面的问题,叶枫也对此进行了了解。

和现在的西方相比。浙江无论在养蚕、缫丝还是丝织领域都已经全面落后,叶枫了解得越多就越忧心,眉头不由皱了起来。对那个负责调查的青年说:“林启,你这份报告做得不错,反应了很多情况,但是没有结论分析,对这些调查地情况,你是怎么看的呢?”

林启是福建候官也就是福州人,原本是个生员,后来参加了容闳的速成班学习,是个能接受西学地传统读书人,他很支持冯桂芬的那套理论。注重经世学术:“浙江蚕桑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诚东南生民衣食之源。”

叶枫挥了挥手,示意林启说得直白些。虽然他理解这些之乎者也没有问题,毕竟听着不舒服:“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这件事变得更好,说说你的看法。”

林启点了点头,知道叶枫是在考察自己:“浙江的生丝大多出口欧美,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曾经接触过宁波的外国商人。据他们说有一种缫丝机。还是织丝机,都是用蒸汽机带动的。非常节省人工,还有提花织机,不需人工操作就可以织出固定的花纹。”

“而浙江的养蚕户、织工还是手工缫丝、织丝,效率上差许多,而且据洋人说生丝粗细不匀,质量上也不如机器缫丝,所以学生觉得应当引进这种机器,”林启在福建见过近代化的工厂,知道机器和人工相比地巨大优势。

叶枫点了点头:“你说得不错,最近就有这方面的设备运到宁波,但是如何将机器推广,是直接卖给商人,还是先办厂示范,你去拿个方案,还有其他想法吗?”

“博士果然深谋远虑,”林启衷心地赞叹道:“还有就是博士曾经说过的,大凡商品,总是加工越深所具价值越高,学生虽不知生丝运到欧美价值几何,想必其中空间甚大,如今浙江或以蚕茧运往上海,或以生丝卖往国外,若是能织成丝绸,想必所获利润更大。”

“嗯,你说的这是深加工,”叶枫赞许地点了点头:“初级产品自然是最不值钱的,不过这个我们可以慢慢来,你想蚕茧要成为最终产品,不仅有缫丝、织丝,还有染色,染色就需要染料,丝绸当然不能直接穿,还要做成衣服;要做衣服地话就需要缝纫机、针、线,总之这是个产业链,上下游设计的产业很多,我看浙江都可以发展。”

在叶枫看来,福建那样的输血式发展只能用于一时,不能持久,所以他要实行新政,就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找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好在浙江本身的基础不错,只要大力发展丝织业,就可以搞活全省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也可以减轻叶枫身上地经济压力。

“如何全面发展丝织产业,这个你也去想想,尽快提交个计划给我,”叶枫对林启说道:“另外还有件事,不仅是缫丝、机织,在桑蚕地养殖方面也有提高的必要,我已经让欧美那里招募相关地专家了,但是有些事你可以组织人手先做起来。”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蚕种培育,选取,你看看浙江蚕农现在的办法就是土法制种,这不行,不利于优选,特别是有些病毒不容易控制,哦,就是瘟疫。这是我说的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