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发明-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不是呢,他和埃尔文哥哥一样,对什么都感兴趣。”凯瑟琳娇笑道,她和这些人一起从柏林过来,一路上似乎已经很熟了。

“我只是觉得有很多问题不解。”王文达狂热地看着叶枫:“不能说是兴趣,只是想知道答案。”

“好,很好,有些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我想我们可以去研究。”叶枫拍了拍王文达的肩膀,总算不是一无所获。

“一切的疑问,都应该向主询问。”说法语的中国人稔熟地说道,气得叶枫直翻白眼,打发他们乘另外一辆马车。

到了住的地方,叶枫让伊莉莎安排大家休息,王文达说什么也不肯,一定要向叶枫请教一些不解的问题,叶枫无奈,他有事情和陈东他们说,只好让普朗泰领他去参观研究中心。

“陈东,阿尔伯特,这次辛苦你们了,能不能说说具体的情况?”因为时间比较紧,叶枫将陈东和阿尔伯特留了下来,希望赶紧了解一些情况。

陈东和阿尔伯特此行并不顺利,因为随着葡萄牙在远东势力的衰弱,那不勒斯的中国学院,这两年已经停办了,他们在那里只联系到很少的几个留学生,其他的不是被派遣回国,就是失去了联系。

他们只能想各种办法,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跑了很多冤枉路,才联系到一些人,但也只有三个人愿意跟他们过来看看。

“那两个人怎么回事?怎么老是我主我主的?”叶枫虽然从小就被洗礼,但从他心里来说,是不怎么信教的,而且瑞典信的基督教路德宗,和罗马天主教也有区别,语气并不恭谨。

“那不勒斯的中国学院是教会学校,他们接受的就是传教士的培养,所以不足为奇。”阿尔伯特道。

不过,教会学校也会培养出王文达那样的科学疯子,也算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典范。

不过,王文达对叶枫的远东计划,似乎也帮不上什么,这样的人做研究还可以,让他独当一面,恐怕是不行的。

叶枫注视着一路风尘的陈东,微笑道:“陈东,这次辛苦你了。”

“东主客气了,这次那不勒斯之行,历时大半年,却仅仅找来三个人,还不是东主所需要的,陈东心中实在有愧。”陈东脸色很不好看,看上去很自责。

“不不不,你们已经尽力了,不过……这大半年的游历,不知道你可有什么体会?”叶枫希翼地看着陈东,这是他唯一的希望。

陈东深吸了一口气:“这大半年来,在下游历意大利半岛各邦国,唯有撒丁王国让人眼前一亮。”

“是吗?不知撒丁王国是何模样?”叶枫微笑道。

撒丁王国也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参战方之一,因此出现在法国报纸上的机会比较多,该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现任首相便是大名鼎鼎的加富尔。

“撒丁王国虽然是个小国,但是在意大利邦国之中,却是最有活力的,首相加富尔推行新政,国内商业发展很有活力。”陈东捋须道。

“噢,不知道撒丁王国推行了哪些新政?以陈先生看来,这些新政,对我中华可有借鉴意义?”叶枫心中已经有了撒丁王国的资料,加富尔的新政,无非是改良主义。

陈东似乎对此早就有所思考,闻言毫不犹豫地说道:“以我观之,撒丁国的新政,无非是修路、统一税制、发展银行、鼓励商业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很大,尤其可为国内借鉴。”

陈东是商人,目光自然还停留在商业上,而撒丁王国的新政,也确实仅仅是经济上的改良,意大利半岛的统一和独立,还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陈东毕竟只到过俄国、普鲁士和意大利这三个欧洲相对落后的地方,他的目光,还受到这个时代的诸多限制。

陈东的眼界,要比徐荣村更开阔,但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相似的阶段。

陈东以为,如果中国可以像撒丁一样,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则一定可以强国。

第三集 巴黎扬名 134 救国八大策

认为,贸易是催化剂,工业才是根本,催化剂固然促但如果反应物不够,再多的催化剂也起不了作用。

而体制和思想就是温度、压强这些反应条件,条件适宜,会推动反应的发生,反之,则会造成障碍,甚至引发预想不到的异常反应。

撒丁王国地处意大利半岛,商业传统历史悠久,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水到渠成。

而在中国,在现有的体制和思想不改变,在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贸易这样的催化剂,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叶枫觉得,最大的可能,是这种催化剂,被看作危险品,开始就被排斥。

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微笑道:“那么要在国内推行撒丁王国改良的经济政策,是否可能?”

“不可能!”陈东苦笑着摇了摇头,他以为叶枫不了解国内情况,试图解释道:“国内视商人为祸水;官僚层层盘剥,税负过重;国内处于动乱之中,流通风险太大;交通、通讯等落后,流通成本较高;还有更重要的是,外商机器生产的成本低廉,国货恐怕难以竞争。”

“其实,你说得这些困难中,有很多是可以在贸易中逐渐完善的,比如交通和通讯的落后,商业发展了,自然有人修路、修电报,但有一些问题,确实贸易无法解决的。”

“官僚的盘剥,现有体制无法解决;国内动乱,民生问题无法解决,动乱就不可避免;和外商的竞争,政府无法提供保护,而且还敌视新技术,阻挠技术的发展,人为设置种种障碍;而国人的思想传统,商人无法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商业总是受到歧视,政府总是采用抑制商业的做法,积极的贸易政策,根本不可能推行。”叶枫扳着指头数给陈东听。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只要是新事物,国内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反对,不改变反应的条件,撒丁王国的改革,在国内也是不可能发生的。”叶枫总是在想,中国近代化失败的根源,到底在哪里,难道真的是思想守旧?然而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封疆大吏,也会做出积极的尝试;徐荣村、陈东这样的商人,也会漂洋过海;中国也有容闳这样留洋回国,对西方经济和制度了解甚深的有识之士。

甚至早在十几年前,林则徐、魏源等已经看到了中西方之间的差距和异同,他们早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却依然什么都没有学。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中国的文化并非保守,也不盲目自大,反而善于学习。

保守和自大是存在的,存在于一小部分人的身上,而正是这一小部分人,掌握着这个国家的权柄。

叶枫越说越激动,甚至连听不懂的阿尔伯特,也被感染,忍不住拍起了桌子。

而陈东更是长叹一声:“东主所言,如亲眼看到中国的情况,确实发世人所未发。到过西洋,方知世界发展一日千里,而国人却裹足不前,不思进取得令人发指。”

陈东也知道,一国之改变,最有力的办法莫过于改变国策,譬如他眼中的撒丁王国。

国策掌在当权者手中,如果当权者不改变,那么只有一种办法,就好像意大利人对奥地利做的那样,将他们驱逐出去。

有些想法,陈东只是有模糊的念头,就算他想到了,也不敢提出来,毕竟他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商人。

陈东和徐荣村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视叶枫为东主,而叶枫让他做的事情,他会尽力去做。

所以,当叶枫说出自己的打算,并希望陈东代表自己,担当他在中国代言人的时候,他咬着牙答应了下来:“陈东一定尽心尽力,唯恐能力不足,耽误了东主的大事。”

“我要做的事情,在国内很难,你能尽力,我很高兴。”叶枫认真地看着陈东,这个时候,两人之间唯有相互信任:“不知你陈氏家族,可还有什么后代?你回去后,可以着人送来瑞典,我负责将他们培养成才。”

“多谢东主。”陈东也知事关重大,当然叶枫也做了周密的规划,有爱棠这位法国公使的庇护,陈东未必有多大危险。

“回去后,一切事情的着眼点都是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传播,其他的事情,多做少说。给你这个法国人的身份,是确保人身安全,但是你要记住,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依靠外国人做我们自己的事,而不是给外国人做事。”叶枫叮嘱道,为了方便陈东做事,他从爱棠那里,给陈东弄了一个法国人的身份。

叶枫给陈东一个计划,回去后,第一件事,筹办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法租界建一座机械化的印刷厂,械、字模都从法国运过去。叶枫还会用高价招募一两个印刷工人,一同去中国,争取早日建好印刷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