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第6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王守仁说的警惕跟这些东西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朵颜三卫的生活习惯也跟建州女真类似,是属于半游牧、半农耕的,部落越靠南方,农耕的比例就越高。

因此,遭了冰雹之后,沉重的打击有可能让他们铤而走险,尤其当他们得知,辽镇大丰收之后,想必同时身为豺狼的后代和祖先,朵颜三卫的鞑子有什么迟疑,没有就去抢,向来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多谢伯安兄提醒,小弟省得了。”谢宏点点头,笑道:“先不理这些琐事,伯安兄连日奔波,极是辛苦,待小弟为你接风洗尘后,然后好好休息才是正理。”

“这倒不忙,谢贤弟,辽阳的事情你可知晓了?”

“辽阳?那里有什么事?”谢宏微微一愣。

“陈世良自缢了,死前有留书一封……”王守仁的表情依然很平静,看不出喜悲,谢宏却是皱起了眉头,因为他一时没想起来这是谁。

“原来是那个巡按,哦,这人倒是决绝,不过我明明就没打算怎么着他啊?”谢宏一摊手,很无辜的说道。

虽然陈世良一直试图跟他捣乱,可实际上,除了给京城传递过一些不确定的消息之外,他充任的也不过是蒋干的角色罢了,谢宏这个周瑜又怎么会记恨蒋干呢?

至于辽西的不合作,其实谢宏也是乐见其成,有意对之放纵,否则单凭几个军将又岂能与他抗衡?他原本的计划是,用辽西、辽北等地作为对比,让其他地方的军民看得更清楚,也更珍惜新政带来的生活。

而有了今年的经历,等到明年将整个辽东纳入新政体系之内的时候,就不会有任何抵触和障碍了。当然,天有不测风云,这场天灾实在是出乎了他的预料,不过既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那事情就并未脱离他的掌控。

所以说,陈世良在他心中的印象极少,恶感更是全无,就如同被蚂蚁挑衅的大象,完全就没有任何影响。

当然,在王守仁面前还是要撇清一下的,虽然对方也不是那种迂腐的书呆子,可也没必要竖立一个冷血无情的形象给他看。

“谢贤弟,你不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吗?”

“啊?”王守仁似乎打定了主意要把谢宏绕晕,每句话都是突出奇兵,让人摸不到头绪,即便是以谢宏的聪明,也是听得一头雾水。

“陈世良的留书我已经看过,他表示陈家将会彻底退隐……除了这封信和一个送他骨灰返乡的家人之外,他什么都没有留下,而辽西又是一片乱相,也就是说,在近期内,辽东和京城的消息是隔绝的。”

“伯安兄的意思是……”谢宏摸到了点头绪。

王守仁颔首道:“不错,我们正好可以对外统一口径,祭天之说太过惊人,就算以皇上的性子和贤弟圣眷之隆,也难保没有差池,何况,以贤弟你如今的声望,实则也没必要再锦上添花,除非……”

“哦,没有除非,伯安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话题可不是什么好路数,那个除非哥是敬谢不敏的,谢宏连忙打断了王守仁的话头。

“某没明白……”两个人打的机锋很是玄妙,令江彬很苦恼,“功高盖主,某倒是懂,可这又如何称得上是机会?”

“这是推广格物学的好机会!”王守仁一声清啸,断然说道:“以谢贤弟如今在辽东的声望,统一口径想必不难,只要让百姓对当日之事守口如瓶即可。而通过候德坊和路边社,京城的舆论贤弟也已经掌控了大半,那么……”

“伯安兄所言即是。”谢宏眼睛一亮,没错,陈世良事先已经将辽东的消息放了出去,然后只要配合辽东大丰收的消息,格物学势必会让京城,乃至天下震动。

若是将原因归诸于鬼神之说,除了给他个人增添声望之外,并没有其他好处,可若是借助舆论机构,却是彻底推广自然科学的大好机会。

陈世良死的果然正是时候,这阵子辽东的所有人都在忙于抗灾,并没人关注他的动向,他确实是有机会把消息放出去的。

不过,他死了,而且死前还有些大彻大悟的意思,再次给自己带来了契机,从不利己,专门利敌,至死不休……这人难不成真是蒋干转世?兴奋之余,谢宏也有些犯嘀咕。

“推广格物学只是第一步,”王守仁声音不高,可说出来的话却是震耳发聩,如同雷霆轰鸣一般:“打破千年以来儒家独大的格局,恢复百家争鸣之势,扬我华夏之威,此其时也!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这句话如果传出去,足以引起轩然大波,士林中人若是听到,必会将说话之人痛斥为邪魔外道,堪称大逆不道之极的言辞。

谢宏原本以为,只有自己才有这个念头,可没想到,居然从眼前这位准圣的嘴里听到了这番言论,他很讶异的看着王守仁,可除了飞扬的神采,他找不到一丝异样。

“贤弟你的新政固然兼顾众利,堪称仁政无余,实践度也很高,不过,却也有局限性,在传统势力薄弱的边镇自是通行无阻,众皆欢腾拥戴,可若是到了中原腹心之地,势必难以施行,你可知其中缘故?”

王守仁话锋一转,开始旁征博引,将话题引到了新政的推广上面。

“士绅。”

谢宏当然知道原因何在,华夏千年,名义上治理天下的是皇帝,是朝廷,但真正管理地方的却是士绅阶层。

在地方上叫乡绅,出仕为官就是士人,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也同样是华夏的基石,维持着天下的稳定。不过,当生产力开始提升的时候,他们就会反过来构成阻力。

谢宏的新政在边镇可令所有人皆大欢喜,可士绅们却不会如此认为,有功名的人可以免徭役,不纳粮,拥有这样的特权,他们又岂会甘心和那些军将一样?

而没有功名的人若是得了田地,也同样不会满足,因为明朝还有投献一说,也就是把自家的田地挂靠在有功名的人家里,自然也就不用纳税了。

只要有功名一方收取的管理费比朝廷的税率低,就可以保证短期内的收益,至于日后可能会被强取豪夺,形成土地兼并,普通百姓的眼光却没有那么长远。

所以,若是照搬辽东经验,在内地施行新政,肯定会碰得头破血流,血本无归。

而且,士绅也不是人畜无害的,即便不像谢宏这样浑身都是刺,可也相差不远。

在和平时代,他们治理地方,纳粮交税,有那良善的,可能还会造《。文!》桥铺路,造福《。人!》乡里;在战《。书!》乱时期,他们《。屋!》或者招兵买马,逐鹿天下,或者拥兵自守,待价而沽,又或辨识风色,投机搏富贵。

可无论什么时期,只要他们联合起来,就是一股足以动摇天下的力量,所以才能左右华夏千年。

当年太祖立国之时,之所以会有‘天子与士人共治天下’的言论,也多半缘由于此,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他也没办法统一天下,此举既是筹功,也是为形势所逼。

新式农具的好处他们当然也看得到,可他们又岂能甘心用田土和特权去换?强取豪夺才是他们的本性,否则儒家又何须将工匠压制了千多年?

“不错,正是士绅,若是你强行实行新政,必会损伤到所有士绅的利益,尽管你已经在朝堂取得了优势,并且控制住了京城。可是,施行新政,取消士绅的特权,同样是逆天,而且难度更是远在防治冰雹之上,一个不小心,很可能就会使天下大乱,烽烟四起……”

王守仁长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句的吐气开声道:“这些,你想过了吗?”

“工业加海贸,足以创造出来让人心动的财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进而改变大部分人的观念……循序渐进,由缓而急,先在观念相对开放的地方做试点,然后再……”

虽然一直忙碌,无暇分身,可说起施政,谢宏也是有着完整的构思的。强行推行当然不可取,激起天下士绅的亡命一搏,就算自己最终获胜,恐怕也会伤了大明的元气。

不过,他对土地的出产本来就不是特别重视,粮食这东西只要够吃就可以了,想创造财富,还得靠工商。在三边推广新政之后,想必就可以自给自足了,接下来就是全力向外开拓的时候了。

南洋的条件就很不错,只要占领那里,并且将那里改造成以种植为主的殖民地,以后的粮食供应就更加不用愁了。

“至于试点,我已经有了两处布置,一处是天津,一处是威海……”说的兴起,谢宏干脆铺开了舆图,指点着对王守仁说道:“威海卫那里是军镇,只要效法辽镇即可,倒没什么可说的,不过天津这里却是很有示范意义,我已经委派了得力之人前往,年后应该就可见端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