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鼐进到谢宏的书房以后,也是心存犹疑的,王庸心情比较放松,觉得谢宏是在出神,可在张鼐看来,这分明就是对方在给自己下马威,他又如何敢出声惊扰?

谢宏并不知道,自己无意间让张鼐体验了一把后世的学习时间,王庸的说话声他还是听到了,抬眸一看,却见人已经到了,他淡然问道:“张御史,你来见本官所为何事?”

“下官……”不谈技术问题的时候,谢宏还是很能控制情绪的,他这句话语气平淡,完全听不出来喜怒之情,不过他这样的神情反倒让张鼐更加忐忑了。

老头抬头看看王庸,又瞅瞅王云,显然是觉得这俩人在这里,不好说话,书房里倒是还有几个护卫,可张鼐本就心存忐忑,又怎么敢轻易提出那种要求。

“王知州,你且先在外面等等,本官另有安排。”谢宏一般是不理会来客这种要求的,不过他见王庸自己很有些退缩之色,也不强求。

他已经看出了张鼐似乎有投靠服软的意思,只是不知道对方拿出来的是什么筹码,万一要是太过机密的事情,王庸也未必适合听。

“谢大人,张公实致仕之后,如今都察院正是群龙无首之局,虽然您的下院自成体系,可终究是被天下人视为一体的,若是换上了个不识相的,处处跟大人作对……尽管以大人您的权威,些许宵小也是举手可平,可终究也要费上一番手脚……”

张鼐想的明白,与其求化解,莫不如求投靠,既能升官又能免除威胁,至于名声和后患,那是日后的事了,若是过不得眼前的一关,一切还不都是枉然?

谢宏如今也不是原本的政治小白了,只听了个开头,他就已经知道对方想要什么了,左都御史这个位置谢宏自己不好强上,可若是换成张鼐,资历倒是够了,而且张鼐的说辞也让他有些动心。

不得不说,朝堂上的都是聪明人,只不过看心机用在哪里罢了,谢宏虽然没有表露出来什么,可张鼐冷眼旁观,还是发现了谢宏想迅速稳定朝局,然后另有所图的意图,这才提出了这番说辞。

“哦?”谢宏眉头一挑,似笑非笑的反问道:“张御史,可你我之间似乎也是敌非友,本官就算推举你上去了,又怎知日后你不会与本官为难呢?”

“谢大人容禀。”张鼐也是老官僚了,倒也听出了谢宏的言外之意,也不知是不是升官发财的热切期盼,他心中忐忑一下就去了大半,口才不但恢复了平时的水准,甚至还更有些增进。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谢大人您如今势如中天,跟您作对本就是不智之举,何况如今的都察上院也远没法与您的下院抗衡,不过,若是新上任的左都御史跟您阴奉阳违,您也不好便即动手拿他,岂不是无法让朝堂和民间的舆论统一?窃以为实乃憾事……”

“张御史,你说的就是这些?”

听得谢宏语气中有些不耐烦的意味,张鼐不敢再卖弄口才,略略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下官当然不敢用空口白话糊弄大人,此来实则有机密事要对大人讲,其实……”

眼前这一幕有些熟悉啊,看来所谓士大夫的风骨,也不是那么靠得住的,谢宏在心里鄙夷了一句,然后也是侧耳倾听,听了几句,他的神情也是凝重了起来。

这一次事情的严重性虽然不如严嵩那次,可确实也有些棘手,看来自己就是个劳碌命,跟安享太平什么的完全搭不上边。

第361章 危急现,乱四起

谢宏早就知道文臣们对付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手段,而且多半都很灵验,可即便他有先见之明,又得了张鼐的提醒,当真正面对着这些情况的时候,他还是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

皇上您要独揽朝政?谢宏你要权倾朝野?没问题!

在刘大夏死后,以李东阳为首的朝臣们姿态大变,由原本的强势力谏之铮臣,迅速变成了唯唯诺诺的庸人,除了廷推的时候,举荐了王鏊入阁,其他意见则是一条也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听凭圣裁。

消极怠工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若是有必要,谢宏和正德是有魄力将朝堂上轮换个遍的,但是朝臣的消极怠工不是单独行为,是有配合的,和他们保持默契的,就是各地的地方官员。

湖广饥!

凤阳饥!

陕西大旱!

河南水灾,黄河决堤!

短短一个月间,告急求赈的奏疏铺天盖地的涌向了京城,很快就淹没了司礼监,以谷大用为首的一干太监忙得头晕目眩,几乎连吃饭都顾不上了。

当然,也不单是他们,内阁的一旧二新,三位大学士也是忙得团团转,都是旬月没有出宫,一直呆在文渊阁批阅奏疏。

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李东阳以及新任大学士王鏊并都算是尽责,而焦芳更是殚精竭虑,力求报效,但是,情况却没有半点好转。

想要解决这些告急的奏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派钱粮赈济,可谢宏又不傻,现在是明朝正德年间,又不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哪可能全天下都遭灾啊?里面肯定有相当大的水分。

而且就算是朝廷拨了钱粮下去,到底能不能保证到位,那也是个问题,通过午夜系统的深挖,谢宏很清楚这里面的猫腻,除了少数人之外,大明朝堂上的官员,就没有哪个是清正廉洁的,调拨的钱粮大半都得落入他们的口袋。

没法直接解决,可完全不理会却也不是办法,华夏大地幅员辽阔,致使各地情况总是有些异同,就算在科技生产力远过如今的后世,每年各地也多少会有些灾害。因此,那些告急文书虽然多半都是夸大其词,可难保就那么些真的。

就算不考虑百姓的疾苦,这些灾荒也不能不理会,因为那很可能酿成民乱,正如明朝末年的大乱一样,说到底,就是政府的不作为,甚至对灾区百姓的压榨,才导致了流民无法生存,进而揭竿而起,倾覆了大明朝。

比较传统的办法就是派钦差下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赈济程度,并且全程监控赈灾过程,减少意外的漂没损耗。

不过,若是派普通官员下去,定然是与事无补;自己人的话,若是在几年以后,谢宏手上倒是可能会有充足并可靠的人选,可现在么,一两处还好,可面对处处告急的情形,他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派出去。

再说士大夫们乃是蓄势而来,那些地方官想必也都是严阵以待,想要蒙蔽政务经验浅薄的新丁,想必也是不难。而蒙蔽不了的,他们会不会暗下黑手,那也是很难讲的,这条路也是行不通。

刘瑾倒是出了个主意,那就是责成六部解决问题,若是对方办事不力,正好趁机收拾掉剩下的几个尚书,将六部掌握下来。可还没等谢宏考虑清楚,吏部马文升,户部韩文,都是不约而同的上表求乞骸骨,让刘瑾的计策落了空。

尽管提拔严嵩到吏部做了侍郎,用曹元任尚书控制了兵部,用刘宇任尚书掌控了户部,可这也是无济于事,乍升高位,他们想要完全控制衙门都困难,遑论各地的地方官员?

那些地方官都是与各地士绅连成了一体,别说六部衙门的命令,就算是皇帝的圣旨,他们依然可以不加以理会。

奏报这种事很容易解释,大灾自不用说;而小灾报成大灾,可以说自己心忧黎民疾苦,因而言辞恳切了一些;而没灾报成有灾也不要紧,用后世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自己被蒙蔽了。

就算是皇帝也不好因此而定罪,何况如果较起真来,没灾变成有灾,小灾变成大灾,也是很容易的,士大夫做这种事最拿手了。

在这一刻,谢宏充分体会到朱元璋当年为什么要设立锦衣卫,而后的皇帝又变本加厉的设置了东厂和西厂,这些举措实在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没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就算是皇帝,一样只有被人玩的团团转的份儿。

士大夫们最强大的不在于他们的谋略,也不是因为他们遍布天下的势力,而是他们完全没有底限,也没有廉耻,可以只是为了他们自家的那点利益,就致百姓存亡和天下安危于不顾。

在这一点上,谢宏确实没法跟他们比,他虽然脸皮挺厚,但廉耻和正义感还是有的,这种事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谢宏本也是打算采用强势做派,用厂卫钳制士人,用酷刑收拾敢于冒头的,正如明朝开国的那二位,以及前世的正德还有后来的天启,这样的做法为士人们所憎恶,但是效果的确不错。

只不过如今的厂卫已经闲置了太久,各地的卫所早就烂掉了,根本就达不到谢宏的要求。而谢宏自己建立的情报系统,午夜的势力范围仅限于京城,还有待扩张;而路边社更是还在筹备阶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