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下却是对张文保所说的话不以为然,只是不想打击他的热情。

在农业社会里,要推广一些花费颇大的科技产品,是很困难的,主要是资金的问题,这些水车,每样花费都很大,普通的农户,便都是承受不起,否则,现在的黄来福大水车,黄河边称为的兰州大水车,早在嘉靖年间就出现,如果容易推广的话,想必早已就推广到各地,也不会等到黄来福来卖弄了。

就拿五寨堡外的各地民堡来说,他们是最先接触黄来福各种灌溉工具的地方,但现在除了一些较富足的人家外,能用上一些黄来福大水车,黄来福大灌井等,大部分人,还是用不起这些灌井工具。

事实上,五寨堡今年之所以大丰收,除了这些灌溉工具外,还是黄来福施展的大农场计划之功,运用大组织的力量,合理的制度,调动军户们的积极性,强悍的水力系统,配套昂贵的耕具等,一系列的运作下来,才有了五寨堡最终的结果。

五寨堡是个特例,地广人稀,可以办大农场,但放在其它地方,特别是内地州县,是决对不可能的。就眼下和张文保说起农场制度,怕他也不理解,还是不说了。当然,不办大农场,这些水车等能推广到一些地方也好,至少可以缓解一些地方的灾荒,让百姓们多少有些正常的收成,尽量延迟大明的社会矛盾。

讨论了一阵大水车和灌井后,何副千户看了看天色,在旁陪笑道:“张大人一路来辛苦了,不如先去沐浴更衣,我等和千户大人将略备薄酒,以为大人接风洗尘。”江永胜江百户,杨安章杨百户等人也是在旁纷纷陪笑应和。

张文保道:“不急,本官还有些公务要办。”

他看了一眼黄来福,道:“对了,黄大人,听说五寨堡此次大丰收,收取屯米四十余万石,可有此事。”

黄来福说道:“这都是五寨堡将士之功,些许粮米,不足挂齿。”他知道自己的各个农场大丰收,是瞒不过别人的,当下含笑应道,心想这什么管粮主事终于谈到此事的正事了。就不知道这次这位老兄来打秋风,要让自己的五寨堡出多少血。

张文保道:“黄大人过谦了,屯粮四十万石,决对不是些许粮米,放眼整个边镇,也只有黄大人一人有此大功,本官将领衔上奏,请户部表彰大人的功劳,……不过,本官先前一路而来,见堡内商贾云集,运粮的车马四出,似乎是黄大人将堡内的粮米出售,这应都是上缴户部的屯粮,黄大人私自售出,此法不妥啊。”

第58章 各方争功(2)

黄来福道:“上缴户部的屯粮?张大人,本官有一事不明,国朝不是在世宗肃皇帝时就免了边镇卫所的屯粮归仓了吗?怎么张大人现在和本官说,又要上缴户部屯粮子粒了呢?”

按明时的卫所制,各军镇、各都司,都设有户部分司,专管军储。明初各卫所的屯田,每年军士所收获的谷物,自己留粮六石,纳粮上交12石。上交的粮,除了卫所自用外,余粮便由各地的户部分司调度,统一支用。

不过到了嘉靖后期时,大明屯田制早就败坏,所征屯粮越来越有限,政府不得不免了边镇各卫所军田的粮食归仓,特别是小冰河后,更地卫所的军粮更多是由国库拨给。

而在一些内地卫所,则是纳粮和民户无一,每亩收取子粒一斗。屯田军士们,不是成了佃农,就是成为了自耕农。这也是明中叶后武将势微的原因之一,钱粮的拨给握在文官的手里,想硬,也硬不起来啊。

当然,黄来福不存在这一情况,他现在粮饷可以自给自足,现在就可以公然质疑这位山西镇的管粮主事张大人,可以和他进行不卑不亢的辩论。如果是换了别的军堡的话,就算他是一个参将,副将,因为粮饷的拨给掌握在这位老兄手中,怕也要低声下气地陪笑说话,不能和黄来福一样的硬气张文保有些惊异地看了黄来福一眼,先前他就觉得这黄来福说话举止和普遍武夫很不一样,虽是年轻,但知书达礼,不卑不亢,此时听见黄来福公然质疑自己,再看着他满眼的精明,张文保有一种感觉,说这黄来福是一个军汉千户。不如说他是个商人更合适。

而他身为户部山西镇管粮主事,不论是哪个武将见了自己。都要恭敬有加,没想到一个区区的五寨堡千户,竟敢顶撞自己,不过黄来福确是不一样,因为依卫所制,户部只是管粮饷,而军官的考勤评论等。则是兵部的事,自己能掌控他的地方确实不多。

他皱了皱眉,强忍心中的不悦,朝天拱了拱手,道:“黄千户,你也知道眼下年景不好。各地屯田欠收。流民遍地,不论是皇上,还是各有司官员,都是忧心忡忡,黄千户你既为朝庭官员,就应该为国分忧。”

他的声音转厉。有点恨铁不成钢地道:“肃皇帝时,国朝免了边镇卫所的屯粮归仓,那是朝庭体恤将士,并不是因此卫所就能不纳粮地原因。现今各地军屯欠收,无粮可纳,那也是没有办法,但黄千户的五寨堡既然颇有收获。测试文字水印3。就应该上思以报国恩。为君分忧。黄千户,难道你不想为朝庭出力吗?”

黄来福微笑道:“张大人言重了。本官何谈不想为朝庭出力?张大人也知道,五寨堡以前是什么样子,一个苦寒之地,每年堡内地一千余旗军粮饷都要靠户部的拔给。但现在,我五寨堡粮饷不但能自给自足,还有余力向外输粮,如果这不叫为朝庭出力,本官不知道什么才叫为朝庭出力。难道那些懒惰不思进取,每年指望朝庭输粮的军堡才叫为朝庭出力,而我五寨堡这种不需要户部操心,朝庭忧虑的军堡反而是不为朝庭出力了?张大人的话,太过匪夷所思,也太让五寨堡的将士心寒啊。”

他这话一出,震惊四座,张文保猛地站了起来,他指着黄来福,半天,却是张口结舌,不知该说什么,只是道:“你,你这叫什么话……哼,真是牙尖嘴利,牙尖嘴利……”

张文保身旁几个家人小吏也是跳了出来,纷纷对黄来福喝叱,早见先前,他们见黄来福那种不卑不亢的样子,就看不顺眼了,他应该奴颜婢膝才对啊。

对上这些人,黄来福却是不必如对张文保一样客气,他皱了皱眉,喝道:“你们是什么人?上官说话,哪有你插嘴地份?真是不知尊卑体统。”

黄来福身旁的江大忠,杨小驴等人也是纷纷出声喝叱,以助声色。论官品,自己的大人和这位叫什么张文保的同级,又不担心粮饷,自然他们是丝毫不惧,更不要说他们身为千户大人的家丁,理因和大人一起共同进退了。

不过何副千户,杨百户等人则是对上头文官的畏惧是根深蒂固,他们纷纷出来和声道:“两位大人息怒,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张文保怔怔地看了黄来福一阵,猛地笑了出来,他指着黄来福哈哈大笑道:“好好,没想到黄千户倒是性情中人,本官一向为国抡才,对黄大人,本官倒是有些欣赏了。”

他坐了下来,缓缓地道:“本官实话和黄千户说吧,黄千户为国屯粮,使兵食充足,国有所赖,这是大功,不过这粮,肯定是要纳地,只是多少地问题罢了。”

张文保知道,在这一片萧条中,五寨堡这个亮点肯定会受到上头的格外关注和嘉奖,否则户部尚书王遴也不会急令自己前来五寨堡了,显是朝中已经关注到了五寨堡,并对此有什么震惊争论不成。黄来福怕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才有些有持无恐。其实黄来福现在还不知道万历帝等人对他的关注,只是他来自后世,没有此时武将对文官那种根深蒂固的畏惧罢了。

其实五寨堡的大丰收,放在整个大明来说,并不算什么,那些粮,也不能对整个大明边镇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但他开创了国朝自明中叶以来卫所不能自给自足地特例,这太让人震惊了。

眼下大明各地军镇卫所的粮饷负担日渐沉重,如果多些边镇能象五寨堡这样的话,那对大明朝堂的负担,将是大大减轻。

朝中注意到五寨堡,怕用意就是要树立出一个典型出来,就如明初时,朱元璋下令嘉奖军屯得力的康茂才所部一样,以广为宣传,让各边镇如五寨堡一样。能自给自足,不要再让上头劳累了。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而今天就算自己和黄来福的争议传出去。上头只怕会晒然一笑罢了,不会对黄来福怎么样。加上张文保确实也对黄来福有了几分欣赏之意,现在在各边镇卫所中,象黄来福这样的人才不多啊。张文保自认忠心体国,勇于公事,不会和黄来福这个武夫一般计较。

黄来福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