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但如此,朝鲜国还中了日本间谍要时罗的反间计,在万历二十五年正月十一日时,以抗令不遵不罪,将李舜臣押入囚车,绑送汉城,由元均接替三道水军使之职。

本来对于上次日人称为文禄之役的失利,丰臣秀吉的分析就是因为海路不通,海路不通最大的障碍就是李舜臣,所以他在发动陆地攻势之前,一定要把朝鲜水军消灭干净!而这关键的人物,就是除掉李舜臣。眼下目标达到,日本人没有忧患了。

万历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丰臣秀吉发布全国总动员令,各军团纷纷自名护屋再次出阵朝鲜,最后入朝兵力近达十五万人,与上次出兵规模相当,日本史称庆长之役,朝鲜称之为丁酉再乱,大明称之为二次援朝之战爆发!

潮水般的日军涌来,登陆朝鲜沿岸各地,朝鲜举国震惊!朝鲜国王除了令元帅权立刻点起重兵,抢先占领通往汉城的天险草梁道外,还于二十五日快马遣使向大明求援。本国地兵马靠不住,眼下大明在朝鲜的驻军又只有几千人,朝鲜国王又做好了逃亡的准备。

消息传到了大明京师,己是二月初。

此时大明对日封贡正使杨方亨正好率团回京,封贡失败,这是大事,他将过错全部推到沈惟敬身上,并交出石星手书,书中有“如事办妥,荐沈惟敬为督抚”的话。加上事先大明得到朝鲜情报,倭将加藤清正已经奉命赴朝鲜整治军队,无数战船往来对马与釜山一线运送军力粮草。当天下午,朝鲜地使臣到达京师,向大明求援,这事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万历帝雷霆大怒,下旨着锦衣卫捉拿沈惟敬,兵部尚书石星也倒了大霉,受牵累被革职待勘!很快的,锦衣卫查到沈惟敬在朝鲜庆州,将他抓了回来,关进了诏狱。三年后,沈惟敬经刑部定审,被判处死罪,于菜市口处斩!这位“民间外交家”,终于结束了他那奇特的一生。

册封失败,日人又再次开战,万历帝深恨丰臣秀吉无礼,正好朝鲜国向大明求援,万历皇帝顺水推舟,决定出兵救援朝鲜。

在万历皇帝地严厉督促下,大明上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廷议朝鲜之事。

二月初五日,明廷召百官议论朝鲜战局形势,分析日军动向。十一日再议援朝事宜,决定调宣府、大同和蓟、辽军队七千人,募浙兵三千七百人,并诏令朝鲜设立海防司道官。

二月十五日,廷议决定再度出兵援朝。命原延绥总兵官、都督同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帅南北诸军。杨元,刘,董一元等人为副总兵,统兵四万余人,即日入朝抗倭!其中,杨元部三千人马率先抵达汉城,然后马不停蹄地奔赴全罗道重镇南原,开始构筑防御工事。

三月十五日,升山东布政司右参政杨镐为右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为了加强后援,支持杨镐经理朝鲜军务,紧接着又命兵部左侍郎邢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兼理粮饷,经略御倭。杨镐未至,先奏十事。其中有令朝鲜官民输粟,得增秩、授官、赎罪以及乡吏丁夫等免役。又以朝鲜君臣隐匿钱粮,不饷援朝明军,劾奏其罪。因此,朝鲜官民多怨杨镐。

三月二十五日,万历皇帝再召山西镇总兵黄来福进京,商议筹备东征军粮饷之事!

此次援朝之战的武将统兵人选,本来万历皇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如松,可惜现在李如松正与辽东土蛮大战,分身无力。万历皇帝不是没想过让黄来福统领大军,毕竟这些年黄来福的战功是摆在那的,打仗确是有一手。不过要紧的是黄来福现在还是太年轻了,才二十几岁,就是一镇总兵,还加着都督同知的衔,这军功再赏下去,到时赏无可赏怎么办?不论是万历皇帝,还是别地大明阁臣们,都认为黄来福这么年轻,如果立功太多的话,对大明,对黄来福将来,都不是好事。

在年初的塞外之战时,虽然黄来福斩首颇多,战功很大,不过兵部只是议定赏了他与部下一些银子,并且再将黄来福妻子顾云娘的诰命提了一级了事。所以此次的备倭总兵官,便改由麻贵担任,这位老兄,也是一员老将了,几十年来劳苦功高,又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是个合适人物。而且他年龄也到了,再打不了几仗了,没有功高震主的嫌疑。事实上,麻贵在任延绥镇总兵时,己经几次上书兵部,希望能提早荣休,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他己经疲倦了。不过这次再接到兵部地任命,他只能提起精神上了。

不过黄来福赚钱确是有一套,这是整个大明上下都承认的。此次战事一起,国库里花钱如流水般,很快的,万历皇帝便觉得承受不了的。又不知道要打几年仗,这援朝军队粮饷的筹备,便显得极为重要起来。内阁地意思是向大明百姓加派东征赋税,原来历史上就是这样干的。不过在眼下,万历皇帝朱翊钧却是想听听黄来福地意思,能不能不向百姓加派钱粮,而搞到充足的钱粮。

在这样地背景下,黄来福带着自己的班底,还有大批随行人员,又一次来到了京城中。

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

历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黄来福领着一行人,又来成门外。在去年前,黄来福曾来到京城,没想到几个月后,他又再一次光临帝都了。

这些时间在山西镇,黄来福主要是忙着复设卫胜卫之事,有闲的时间里,便将刘玉梅与刘二妞姐妹俩叠在一起玩比目鱼吻,也是刺激。不过万历皇帝有召,黄来福向来是国事为重,女色放到第二,旨令一到,他便随之上京了。

在阜成门外不远的一个亭口前,站满了迎接黄来福的人群,有户部与礼部的官员,此外还有御马监监丞陈阳之,御马监奉御太监陈奉,银作局掌印太监,上林苑监监丞等人,还有晋商会馆的王崇义带着一干晋商们站在后面,礼仪鼓吹,熙熙攘攘的,好一片热闹。

阜成门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这个地方向来人流繁盛,从山西河南陕西往京师来的商客车马,从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车也多出入此门,每天车马不断。城外过往的行人见亭口处如此多迎接的大人物,许多人都是驻足围观,或是打听原由。除此之外,亭边官路的两旁,更是挤满了许多看热闹的北京市民或是文人。不过他们都被五城兵马司派出维持次序的兵马拦开。

万历皇帝召黄来福进京筹备东征粮饷之事,百官们自然都是听说,京师内的茶楼酒肆也是将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各说是各种说法想法都有。不过文人百官中对黄来福的嫉妒与羡慕,却是占了主流,观那黄来福以一介武人,却是如此受皇帝宠爱,自然是深深地刺痛了许多人的神经。

眼下虽是二次朝战将爆发,但对许多文官们来说,这是遥远的事,不重要的事,眼下京中万历皇帝下令开矿榷税等事,才是关乎他们切身利益之整。在今年正月时,为了万历皇帝开矿権税之事,百官们继续纠缠。出名地人物大事中,便有吏科给事中戴士衡,翰林院庶吉士刘纲,巡按直隶御史周盘,翰林院检讨李腾芳等人的上疏,要求万历皇帝罢免矿事,起复被斥诸臣等,闹得不可加交。

在前些时间里,黄来福控制的山西镇《五寨堡新闻报》也传出几篇文章,为万历皇帝的开矿榷税之举辩护,引起了许多文官们的愤怒,不过他们发觉自己并没有什么应对的方法,眼睁睁地看着京师的舆论阵地被夺走一部分。

其实黄来福地《五寨堡新闻报》并没有什么闻名天下的主笔文人,论起报馆内绝世才情的人物,更是一个没有,大多地主笔记者都是些破落秀才或是小吏之流。但纳不住黄来福走的小白路线,大量的钱砸下去,大量低俗的言论信息被散发出来,每张报纸更是象不要钱似的散发,采用地又是白话文,也算是通俗易懂,自然夺走了很多小老百姓的心。

对于普通地老百姓来说,《五寨堡新闻报》那些记者们写的东西有趣不说,也算很有学问了,反正各人学问有限,更高级地文章他们也看不懂,有这样水平的文章看己经很不错了,事实上,大多的市民更是连报都不看,只是听茶楼酒肆说书先生唱地报,听着听着,《五寨堡新闻报》灌输的东西不知不觉便进入了他们地内心,越来越觉得报上东西说得很有道理。

说句客观的,《五寨堡新闻报》在眼下大明文人圈中并不能抢夺什么阵地,那些文人们购买《五寨堡新闻报》,也不是为了支持黄来福地观点,只是为了了解黄来福又要搞出什么花样罢了。《五寨堡新闻报》,走的还是迎合或是抢占底层百姓或是小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