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笔庞大的花费……或许,这钱是花得值得的……又或许,还有一条水路可走。从归化城到关内,不是可以走黑河,再到黄河,再到偏关吗?黄来福听说许多商人己经开发出来黑河到偏关的航线了……不过这条水路,应该是将来自己经营包头城时,才是发挥最大效用的时候……

城头写着斗大“明”字与“黄”字的大明旗帜己经被冻得飞扬不起来,面对边墙外地塞物风情,黄来福只是按剑沉思着,他的神色深沉,在他地周边,一排排顶盔披甲的家丁们站得笔直,他们个个身材高大,神情坚韧,就算是脸上被寒风拉开了一道道口中,也还是静立不动。

周边一处寂静,只有城门口不时商客通过地驮马銮铃响动声。

寒风瑟瑟,不时一阵风卷起地上的积雪,向城头地人迎面扑来,天地一片苍茫,数十米之外便难辨物。黄来福只觉得阵阵冷风似乎要透入自己的肌骨中去,身上的铁甲披在身上,就如穿上一件冰衣一般,冻得心肺都要冷了。才迎着风口站了一阵,黄来福觉得自己要冻僵了。

这时脚步声响起,却是镇虏营游击许忠泰走上前来,他低声道:“军门,城头风沙大,要不您回官署上去?免得冻坏了身子!”

身旁

腮胡子的水泉营堡守备谢庆奎也是粗豪地大声道:得不错,这城头,有我们哥几个看着就行了,军门大可以放心,眼下塞外虏人早己被军门打破了胆,再也不敢来骚扰。

就算他们来了,我们也保证他们有来无回!军门大可安心坐镇老营堡之中。”

从万历二十年黄来福接管老营堡来,原先的老营堡守备刘正威、千总梁治平、千总谢庆奎、原副总兵亲将许忠泰等人,因为相继的一些战功,各自身份己经有了一些变化。

许忠泰现在是游击,统领镇虏营三千人。谢庆奎己经升职为守备,带五百人,驻扎于水泉营堡中,还兼当守市人员,维持互市的市场秩序。梁治平也是升职为守备,带五百人,驻扎于红门堡之地,同样兼当守市人员。至于刘正威,拿着游击的衔头,己经荣休了,现在在五寨堡之地买了房子,悠闲地过日子。

这几年中,许忠泰等人,己经彻底地融入黄来福体系中,其镇虏营,也成为与五寨营一样的虎狼之师。光光一个镇虏营,就可以威慑塞外数百里之地,护卫塞外的诸多农场安全。

听了谢庆奎的话后,黄来福微微一笑,人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眼下的自己,当然不会再担心有蒙古人敢来入寇山西镇边墙等地,所以相比别的军镇,这几年山西镇地防冬防秋都很轻松,现在自己要考虑的是,是如何掌控塞外周边的广大土地,让他成为大明的粮仓畜场,而不是威胁之地。

当然了,这个心思,与他们说了也不会明白,他们只要严格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事就行了。不过说实在话,他还是很喜欢谢庆奎这个粗豪汉子的,相对地,许忠泰就谨慎,小心翼翼得多。

他笑道:“谢守备说得是,蒙古人早己被我们打破了担,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再来入寇边墙,看来这个冬天,我们又可以太平地过去了!”

许忠泰抱了抱拳道:“这都是军门勇猛无敌,所以虏人闻之丧胆,不敢再来冒犯我大明!”

黄来福点了点头,道:“将他们打怕了还不够,要让塞外那片土地成为安乐之地,我们还要做很多事!”

见二人不知所云的样子,黄来福笑了笑,道:“这水泉营堡没什么事了,回老营堡吧!”

老营堡离水泉营堡边墙并不远,快马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相比水泉营堡,老营堡就大了许多,险要了许多。周边五里,城墙高厚,自山西镇建镇来,老营堡就是每年镇城总兵来到此处地防冬之地。

自万历二十年黄来福经营老营堡来,四年过去,老营堡变了许多,不但街头宽敞整洁,商肆店铺更是密布。街上行走的,也多是衣衫整洁,精神抖擞的军户们,还有那些雄赳赳气昂昂的镇虏营将士们。严格地训练,充足的粮饷保障,让原来充满老弱残兵的镇虏营,己经成为一个如五寨营一般的虎狼之师。

城外面一片的白茫茫,积雪数尺厚,不过回到老营堡街道时,只有几寸残雪浮冰。边塞之地城堡,居民与商贾们,都养成了雪随下随扫的习惯,否则积雪几尺厚,把门封住,稍一迟延,冻成坚冰,想开门更是麻烦了。街上的积雪,也早被扫除干净,余下一些浮冰,铁蹄踏上,哗哗作响。

看着黄来福的大队骑回来,街上不论是军户还是商贾们,闪避之余,都是露出了景仰的神情,正是因为有黄来福与他地军队在,所以山西镇边墙现在是越来越太平,不再有兵火之灾。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好谁不好,他们可以分辨得出。

回到老营堡官署内,黄来福拿出塞外地图,仔细察看。黄来福的军队中有专门的情报局,或是派专人,或是利用贸易的商人们,在塞外收集各部落的情报,绘制各地的水源,最后的结果,便是汇成手上这张相对精致的地图。

黄来福地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着,陪在他身旁的,除了顾大刀,阿智等心腹亲将外,就是老营堡游击许忠泰,还有一干随行地幕宾赞画等人。黄来福接管了宁武关后,前总兵刘明安相应的一干参谋幕僚人员,他也接收了下来。自己身旁地将官大多是些大老粗,很多文书工作,还是需要这些幕僚人员处理的,有些军务,也要他们参谋。

不过黄来福有这个心思,在五寨书院中开办专门地军事学科,聘请军官们,传教自己的心得,形成书册,这样好培养一些专业的军事人员,参谋人员,后勤人员等。这个时代的大明军将,多是各搞各的私人参谋体系,没什么全国的整体制度。虽然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有开办专门的军校,兵部的职方司,也有某些军事测绘的职务,不过都不专业,不能推广,多还是依靠将官们私人努力,所以古时多有什么军将世家,名将之称。

黄来福手指移过清水河与准格尔旗后,停在了塞外东胜与镇虏两个地方。这二地,是明初山西行都司,在塞外设的卫所,眼下都荒废了。在山西行都司的建制中,

东胜卫,镇虏称镇虏卫。在他们的上面一些,在后格尔县城,还设有云川卫,统管包含归化到大青山等大片地界。在镇虏卫右边不远处,还设有玉林卫。

看地图就知道,这些卫所都在要害地点,他们的设置,也曾经有力防护了山西镇及大同镇,还有宣府镇地安全。特别是东胜卫,位于黄河东北岸边上,离归化城1里,离老营堡约二百里,威镇黄河两岸,并辐射周边数百里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历史上的东胜卫于洪武四年初建,城墙高近十米,城周边长十六里,雄居于边塞之上,东胜卫的建立,将大明边防线大幅度北移,大大防护了内地的安全。

可惜明中叶后,大明势力内缩,更由于东胜卫离内地太远,补给不易,加上蒙古人的骚扰严重,最后不但东胜卫,还有镇虏卫,云川卫,玉林卫等边塞卫所,全部都放弃了,大明只依靠长城九边,作为内地的防护。没了这些缓冲地,九边内地直接承受百年地战火便可想而知了。

大明现下顾虑太多,也无力恢复这些卫所,不过对于黄来福来说,复设东胜卫与镇虏卫的时机己经到了。

从万历二十一年开始,黄来福大规模布局塞外的经营,最初移民地清水河及黄浦川河一带,己经有移民二十余万,农场及居住点不计其数,开垦的耕地有百万亩之多,还有众多的草场被开辟为畜牧农场。甚至有许多移民,己经越过这两地,前往后世的达拉特旗一带,甚至更有胆大之人,己经在后世地包头之地安家落户了。

由于黄来福的移民制度完善,这些移民们人口文册,都劳劳地掌握在他的手上,除了与黄来福合作的一些农场黄来福会有分红外,从明年开始,三年的免税期己经过了,到时自己还可以向那些移民们收税了。

这些移民及到时收上来的税粮,是自己将来最为有力的后勤保障,可以就补地,不再存在着补给太长的问题。再加上今年初时,自己领军大败卜失兔,杀得他远窜西边,河套周边的蒙古部落们,无不胆战心寒,不敢再起对抗自己地心思,在河套东边之地,自己己经没有能威胁自己的人。所以复设东胜卫与镇虏卫的时机,己经成熟了。

等这两卫复设后,山西镇再无安全担忧,还顺便照顾了大同镇的安全。自己再设立包头城,那河套之地,便真正劳劳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