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部被重新安排,就是原来三宫皇庄地界内的村民们己是不足,需要向外招募人手。

由于报酬稳定诱人,一时间,不说宛平县地百姓纷纷前来做工,就是外县地百姓们,也是纷纷前来,让宛平越发热闹。而依五寨堡模式,原先的皇庄土地变成农场,还有众多的畜场等,都需要大量识字的文书帐房等。这些人手,都要在当地解决。一时间,宛平县的那些小吏们,纷纷去农场担任兼职。

黄来福在宛平大搞地事。很快还传到了京城中。市民们是议论纷纷。成了京城中热门地话题。这些年来。黄来福地名头颇大。大家都对他在五寨堡创造出来地成绩很是好奇。现在他又来到了宛平。众人都想看看这位总兵大人。会在宛平县中。搞出什么名堂来。

经营宛平地皇庄畜场。还要与上林苑监合作。当然需要很多银子。不过这些钱。对黄来福来说不是问题。将来地回报也不是这么点。这投资是值得地。况且还有大批地五寨堡商人等着与他合作呢。京畿重地。附近就是北京城。如能将宛平等地变成另一个五寨堡。可以说是又搞到了一个摇钱树。怎么不让众人趋之若骛?

六月二十日。北京城地天气炎热。

皇宫地东暖阁内冬暖夏凉。还装有循环流水地地龙。颇为清凉惬意。黄来福一边吃着万历帝赏赐地解暑避热水面汤。一边与万历帝进行着问答。

万历帝问了一会宛平三宫皇庄地事宜。听闻进展顺利。满意地点了点头。内心很期盼别年该地地样子。而黄来福地风格就是尽量放权于手下。五寨堡各农场畜场经营多年。己经形成了完善地发展制度。顾世宝。王启年等人来京后。黄来福就将宛平三宫皇庄地事宜尽数地交给他们。自己倒是闲了下来。

万历帝站起身来,负手在阁内来回踱了几步,叹了一声:“这两年来,国用日匮。平宁夏,征朝鲜,费银数百万,眼下倭人蠢蠢欲动,怕又将进行第二次平朝之战,又不知要费银几何。只是国库空虚,连坤宁、干清二宫因为火灾,都无钱重修,国家无钱如此,真是让人叹息,不知黄爱卿有何妙法?”

第一次朝鲜之战时,万历帝就问过黄来福相同的问题,眼下又重问,显见财政的窘迫,万历帝的无可奈何。这几年中,对于相关问题,黄来福也仔细想过,当下他道:“回皇上,依臣反复思量,对于农税的征用,国朝潜力己是挖掘殆尽。从古以来,只听说过农民造反,没有听说过商人造反的,农民不可压之过甚,商人则杀之无妨。将来想要财政丰盈,唯有从国家的商税,矿税,或是发行国债等方面入手。”

依黄来福的想法,大明发展到现在,商业繁华,如果商税征收完善得力,一年收个几千万,上亿两银子,实在是很轻松。依黄来福从笔记本电脑中收载下来的史料中得知道,万历期中,大明的商业税收入中,包括盐税有250万两,茶税有

两、市舶税有两、通过税有60万两、营业税有20::)不过区区340万两。

而放在南宋末时,光是盐、酒、茶三项,一年收入就为万贯,假设宋代一贯钱大约相当于明代的一两银子,这便意味着宋朝在这三项上地税收是明代的十七倍!还不计其它的商税收入。明末的商业繁华,肯定是超过宋末的,所以说,大明在商税矿税的征收上,是非常有潜力可挖的。

不过这如要征收,便涉及到非常复杂的事情,毕竟现在的大明是官商一体,进行经商的人都是官员们地家人或者奴仆,任何赚钱地行业,都有他们的身影在后闪动。动了那些商人的钱,便等于动了百官们的钱,百官又全是文人,高级知识分子,掌握了此时全大明的话语权,可想而知,到时会有一场血雨腥风地争斗。不过黄来福倒是知道万历帝有这个魄力与胆色,换成他软弱的老爹隆庆帝,黄来福便不会说这番话了。

黄来福说话这么直接,万历帝不由轻咳了一声,不过他就欣赏黄来福这种性子,直上直下,不虚伪,又全是为了自己考虑。他点了点头,道:“此事朕会仔细思量。”

对于万历帝来说,征商税,开矿等,这是肯定要办地事,不过他还需要更多的财源,最好是一些立竿见影的财路,当下他转移了话题,道:“黄爱卿经理三宫皇庄顺利,朕有意再将各处皇店交于爱卿经营,你看如何?”

黄来福道:“臣谢过皇上厚爱,不过皇店不比皇庄,各类事物繁杂,各位经理皇店的公公们也管理得不错,臣自认不比他们更高明,或许,臣可以进项一些赚钱的项目,与各位公公一起经理。”

确实,皇庄自己有后世的眼光见解,可以依大农场似地方法独特发展。不过在商业上,黄来福不认为自己就比眼下大明各位商贾太监们更高明。在此时的大明,商业繁华,光光在北京,就有商贩四万余户,经营范围涉及130多个行业。在江南江北,豪强大贾们也是不计其数,拥有百万或千万地富商比比皆是,如此时的大盐商谭景清、大珠宝商屠宗顺、大木材商王天俊等,都是富商巨贾地代表人物。

这些大商贾们,垄断了诸多的行业,背后又是有着高深地背景,就算黄来福有万历帝的支持,但要与这些人竟争,也是怎么死都不知道。大明初期,本来有众多的官营手工业工场,分布在全国的各大中城市中,如营缮清吏司,光光在北京,便建立了手工工场11C个,什么琉璃瓦、砖瓦、木材、铜铁器皿、各种木桶、蒸笼、木炭、龙床、家俱、冠冕、袍服、鞋袜等等,都在经营之中,不过到万历时期,他们都倒闭得差不多了。由此可见民商的力量。

对于皇店,历史上名气不好听,明史上称其“尽笼天下货物,令商贾无所谋利”,事实上,各处的皇店总共加起来,每年经营所得,收入内库的钱不过八万两银子,就算连皇室的牧场、皇庄、皇店三项合在一起计算,每年也不过二十三万两白银。还不如大盐商谭景清一年的所得。

皇店的利润,也远不如此时一些商贾们经营的事物。

还有皇店事物繁多,利益纠缠不清。经营的项目也单调,除了一些花酒铺,一些杂货店外,一些关隘榷税外,便没了。自己统管皇店后,想要发展,肯定要开新项目,这样要与大明大大小小的商贾们激烈地竟争,毕竟那些行业利益都被他们占满了。还要与各位御马监太监们纠缠斗角,许多皇店事物,是由他们在管理,到时权力好处怎么分,而且许多太监还有私店,这些又怎么说?到时费心费力不说,如果赚不到钱,还影响自己在万历帝心目中的地位。

还不如自己进些新项目,与各位太监们合作,这样更单纯些,也容易形成垄断的新行业,省心又省力,还大大赚钱。在黄来福的心中,以后的玻璃厂、水泥厂等,都可以与皇室合作,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事物,肯定会财源滚滚。黄来福可以想象,到时玻璃与水泥大规模生产后,大明平民百姓都用上的情景,还可以出口海外,那是一个多大的市场,可以赚来多少的钱。

还有大超市等,也可以在京师内设立,这种大超市,如果放在汉唐时,当然没有前途,因为当时商店不能随便开设,都是集中在城市内东西几个坊中,本身商货集中便如大超市一般,不过放在大明中,却是非常有发展的潜力。

听了黄来福对于玻璃厂与水泥厂,还有大超市地解说后,万历帝也是非常感兴趣,连连催着黄来福赶快去办。

大明设有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等二十四监,由专任的宦官掌握,二十四监中,多有为皇室服务的厂库,寺庙、坊舍等手工生产基地,内中的烤饼坊、造酒坊、甜食坊、兵冑坊、马房以至印书藏书库等,应有尽有。

皇室需要的东西,大多这里可以办到,不必假手于外。

在这个四司八局十二监二十四个衙门中,银作局就是专门掌管打造金银器饰的地方,并控制有几个冶炼的作坊,其中就有专门的冶炼琉璃之所。

在黄来福的计划中,水泥厂可以先搞,毕竟

握着配方,在五寨堡等地,也有丰富的开办水泥厂经简单,此类事情,交给渠源锐去办就可。他领着一大票地五寨堡商人,来到京师后,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京畿市场呢。

不过对于玻璃厂等相关事物,自己还得与银作局商议,毕竟在大明,他们垄断着琉璃地生产,控制着相关的技术工匠。还有,琉璃与玻璃,相关的技术相差很大,自己也得让银作局好好研究研究。

依黄来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