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府中幕宾却是全部留任,这让众人个个都是对黄来福感激涕零。

昨日时,黄来福一天都在翻看文册,今天又继续看。此时。杨小驴走了进来,对黄来福道:“军门,众将己是到齐,是否要升帐了?”

黄来福点了点头道:“开启辕门吧!”

很快号炮响起,各兵将肃整冠服,序秩而入,在檐下行两跪礼,黄来福降容悦色。让他们进入。

诸将分序坐定,看着上首年轻的总兵官黄来福,个个都是非常好奇,对于黄来福的种种传说。他们自然也听多了,二十多岁地总兵官,也是山西镇独有。不过好奇归好奇,在上官面前,他们可不敢失礼。

他们一一报名,整个山西镇有北楼口参将、守备各一员,河曲县参将一员。利民堡参将、守备各一员。广武站守备一员,偏头关参将、守备各一员。神池堡参将一员,八角堡游击一员。水泉营守备一员,盘道梁堡操守一员,代州参将一员,汾州参将一员,平刑关守备一员。

各将一一拿出随身文册,向黄来福叙职,介绍自家军堡情形。多言自己兵马衰萎,粮饷不足,各地兵备道盛气凌人,让人难以忍受,很多人言语间落泪,直言军士之苦。

黄来福一一安慰,言道只要自己黄来福在,就会解决诸将的粮饷问题。各将也是精神大振,自觉有了主心骨,这位新总兵官,真是与前任总兵刘明安大为不同。而且有五寨堡,老营堡,神池堡的例子,他们也是对黄来福充满信心。

接见后,黄来福又在府内设大宴,款待诸将,各人又是一片欢腾。

接见众将后,黄来福又在各人的陪同下,视察宁武关内外。外堡的大小军官们,也是陪同在黄来福的身旁,对他们来说,这等于是公费游玩宁武关啊,怎么会让他们不开怀。

当他们骑马走在宁武关的街道上时,密密麻麻的武将情形,引来了围观地人群无数,本来当地关于黄来福的传闻就多。这两天黄来福与文官们冲突的消息传出后,又增添了各人的好奇心。

走在街上,除了巡抚衙门,总兵府聚集的七百户街外,余者城内各街道都是让人不敢恭维,街道坑坑洼洼,房屋破烂,垃圾遍地,实在是称不上镇城啊。看着周边军户百姓们衣衫褴褛,好奇中带着畏惧,又带着希望的眼神,黄来福对四边的人群拱了拱手,引来了叫好声一片。

“军门,那边是军营,那边是粮草军器仓,那边是大庙戏台,那边是……”

站在城北华盖山巍峨耸峙的华盖楼上,高大地护城墩蜿蜒而去,长达数十里。站在华盖楼上俯瞰全城,整个宁武关尽收眼底。但见身处的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城池犹如凤身,城北东西延伸俨然凤翅,南城的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凤凰城之说,到也恰当。

据刘全利介绍,宁武关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初周长只有两里,到弘治十一年时,关城才被扩展为周七里,从这里看去,整个宁武关南北较狭,东西较长,周边布满了炮台与敌楼,地势算是易守难攻。恢河如一条带子,从宁武关地南边流过,往北边而去,流入大同境内后,又称为桑干河。

看了良久,黄来福道:“好了,今日宁武关诸将回去召集将士准备,明日我要在关城外阅兵!”

他又对杨小驴道:“你去通知杨巡抚及刘兵备,让他们明日也到场,宁武的一干大小文官们,都要来!”

第174章 耀武扬威

宁武关城外有一个大较场,向来是镇城官兵检阅会操的地方。作为一镇之首的大较场,平时全镇官兵经常在这里操演,场地自然非常大,足以容纳数万官兵同时排兵布阵。

此时较场上早己是旌旗如云,站满了密密麻麻的官兵,结个一个又一个的方阵。这些人中,有城内驻防的四营兵,有宁武关的卫所军,还有各地的火路墩守卫军等,还有黄来福带来的二千家丁们,无一不是站在这里。话说人过一万,无边无沿,望眼看去,较场上就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

除了这些官军外,较场外还挤满了各地来看热闹的宁武关百姓们,有城内的镇民,还有四边的百姓,将一个较场四周,挤得是水泄不通,各人都是用兴奋好奇的目光看着场的中间。难得啊,这样的机会不是每天都有的。

较场上的演武厅高台上,满是宁武关的大小官员们,有黄来福,马公公,杨巡抚,刘兵备等人,还有外堡来镇城拜见黄来福的各地武将们。除此之外,演武厅高台两边,就是密密麻麻的亲卫旗手等,黄字大旗,高高飘起。

站在高台上,黄来福按剑四望,毫情涌起,马久英公公也是穿了一身的甲胄,得意洋洋地站在他的身旁。只有旁边的杨巡抚,刘兵备等一干宁武关大小文官们神情很是不好,还有旁边一干的外地武将,也是神情不自然,频频地往较场右边看去。

兵备松弛,有如儿戏,在镇城原官兵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镇城内原有四营兵,原总明刘明安的标兵一营。巡抚杨方略的标兵一营,还有散兵各两营,这些人都是拿饷的营兵,每年不知道要消耗朝廷粮饷多少。两营散兵衣甲不整不说,还多老弱在里面。手上拿地兵器也多是锈迹斑斑。

就是两营标兵,虽多青壮,衣甲也颇为整齐,但在这种严肃的场合中,却是纪律松弛,排列阵列稀稀拉拉原总明刘明安的标兵们为了让现总兵黄来福看上自己,还在参将刘全利的约束下极力挺胸凸肚。拿出一副威武的样子。而巡抚杨方略地标兵一营中,却是人人呼舞搏笑,没有一点军人的样子。

至于他们再旁边的卫所军。就更是糟糕。本来这些军卫军己经成为了专业的屯田兵,几十年都难得操演一次,又粮饷不足,青壮大批的逃亡。因此此时在宁武关指挥使孙之去的身后。原额五千六百名的卫官官兵,现在只有不到二千人,但尽是个个军衣破烂,且多为老弱残兵。

反观黄来福带来地两千家丁们,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标兵精锐!每个人都是出奇的年轻,身材高大结实,身上披着精制地铁甲,手上的兵器也是雪亮,神情中威武强悍,充满了血战后的煞气。特别是他们纪律严整。列队后。各人就伫立不动,有如树林。

他们排列的阵形。从哪方面看都是一条直线,让旁边地人看了无不震骇。他们才明白。什么是令行禁止,什么才是军人的样子。

不说他们旁边的卫所军,还有一些营兵们,个个以羡慕畏惧的神情看着这些来自五寨堡的军士们,就是高台上的杨巡抚等人看了,也是心中百味夹杂,非常的不舒服。

黄来福带来的军队到了宁武关后,就一直待在军营内没出来,杨巡抚当日没看到,他还得意洋洋地自认为自己手下标兵乃是一镇之首,在黄来福面前有横行的本钱。没想到与黄来福带来的家丁们一比,却是天差地远了。这让他感到非常失落。

就是台上地那些外堡武将们,本来他们认为镇城内地标兵营兵们,相比他们军堡的军士,确实是算是精锐了,不愧为镇城之军。只不过再看到黄来福地军队后,才深刻了解精锐的含义。也明白了黄来福流星般崛起地原由。

还有场外那些围观的百姓们,也是看出这一点,原先他们身在镇城中,不了解周边的情形,也一向以镇城的标兵们为傲,此时才觉得以前自己错得厉害,黄军门手下的儿郎们,才是真正的军爷啊。‘‘‘‘各人议论纷纷,都是叹气。

黄来福微微一笑,一摆手,高台上的黄旗、红旗、黑旗、青旗、白旗同时举起,立时场中慢慢静了下来。黄来福再一挥手,高台上的旗手挥动旗号,立时五寨堡军队随之变动阵形阵势,不论台上扬的是旗号,还是吹打的是金鼓,都是丝毫不乱。

台下那几营却是手忙脚乱,走来走去,有的人向东,有的人向西,不一会儿勉强结成的阵形己是一团糟。至于那些卫所军们,则是呆呆地站着,多年没有操练,他们己是看不懂台上的旗号了。

四周的百姓们轰笑,各人指指点点,黄来福微微摇头,台上的杨巡抚脸色难看,刘兵备也是脸色苍白,这才明白自家军队之烂,黄来福军队之精,果然不是说说的。不过台上如此,台下杨巡抚的标兵营们却是不以为然,神情仍旧。他们还认为百姓们的轰笑是对自己的夸奖,个个得意洋洋。

只有台下刘全利参将及一干原总兵标兵们,却是人人满头大汗,自己这个出丑的样子,到时黄军门不要对自己失望才好。他们可是真心想投靠新主人黄来福的。

很快,高台上的黄旗、红旗、黑旗、青旗、白旗都是同时举起,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