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有截敌,后有追兵。打正部众蒙古兵更是心慌不己,个个都是神情绝望。此时他们丢盔弃甲,辎重驮马,己经完全抛弃完毕,人人都是狼狈之极。更可怕的是,这数千蒙古兵,从打正到小兵,己经没有一个人有丝毫斗志。

战斗没有丝毫悬念,蒙古兵一触即溃。除打正率二千多残兵逃回草原外,在花马池城下,留下了二百多具蒙古人的尸体。还有四千八百多蒙古人被俘虏,还获得驮马无数。

这样,打正部率一万蒙古兵入寇,在石沟城下死伤千人,在花马池城下损失五千人,还有一千多人失踪,可说是大败。打正部大伤元气,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很快被别人吞并。整个部落消散在风沙之中。明军大胜,整个花马池城都是欢声笑语,不论是城内的百姓军户,还是士兵军将们,大家都出来迎接麻贵部及黄来福部,并观看那些俘虏的打正部蒙古兵。

迎接地人群中。自然有甘肃镇游击龚子敬。还有将官董一元。这二人都是满脸笑容。特别是董一元。更是心情愉快。他这次领军捣毁河套部大营。大捷归来。这丰厚地军功赏赐。决对是免不了地了。这还不说。这次在花马池城又大败蒙古兵。数功并列。想不飞黄腾达都难了。

看到龚子敬。黄来福有些感慨。在原来地历史中。他与慌乱逃回地打正部大战。战死在花马池城下。此时或许是历史改变了。他还是活得好好地。

进城后。自然是免不了寒暄。不过在军功首级地分配中。黄来福平静地喝着茶。麻贵却是和龚子敬与董一元争得脸红脖子粗。获得地辎重马匹好说。各人平分就是。但城下砍死地二百多个蒙古兵。首级该怎么分。是个问题。而且血战一场。只有两百多首级。确实是少了一点。

黄来福提议。不是俘虏了四千八百个蒙古兵吗?将他们尽数斩首。这首级不就多了?

黄来福此言一出。不说麻贵。就是龚子敬与董一元都是呆住了。

半响。董一元才颤声道:“黄将军。……这个。杀俘不祥。”

黄来福冷然道:“胡虏犯我大明,该有如此下场!”

最后商议地结果是,找出八百人献俘,余下的四千蒙古兵,尽数杀了。

第二天,在花马池城外,整个花马池城的人都出动了,真是人山人海地围观。

在一块丘陵下,四千个被俘虏的蒙古兵个个跪在地上,人人都是五花大绑,在他们的挣扎嚎叫中,他们被一个一个按照在地,由五百个五寨堡战士主刀,将他们一个个斩首,砍豁了好多口的钢刀,才将这些的首级全部砍完。

浓厚的血腥味中人欲吐,不论军民,旁边围观的人都是脸色苍白,黄来福只是平静地看着,目光深远,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那些蒙古兵地惨叫声一个接一个,忽然黄来福哈哈大笑起来,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中,他高声叫道:“我喜欢这个热血沸腾的时代,是地,我喜欢!”

明军大捷归来,总督叶梦熊,巡抚朱正色,监军梅国桢等人自然是大喜,这论功行赏自然是免不了。获得的辎重等,黄来福等人回来时己经自己分了。

黄来福获得了马匹三千匹,这是麻贵等人退让的结果,相比马匹等,他们更愿意要首级,因为就是有马匹给他们,他们也养不活,而黄来福则没有这个问题,五寨堡商队源源不断而来,给他带来了充足的粮食草料等。

关于首级,此次斩首五千多,黄来福获得了首级一千五百具,自是所得丰厚了。麻贵也是得到了一千五百具首级,也是笑得见牙不见眼的。龚子敬得到了一千具首级,也是乐得不得了。还有董一元,花马池城下,得到了首级一千,还有他在塞外获得的三千首级,算是所得最丰厚的了。

此战后,黄来福算是声名远播,己有仅次于李如松名声的大明勇将之称,连麻贵也自认不如他。不说自家军队各士兵们自豪,就是随同而来的五寨堡商队们,也是个个感到骄傲,自家军队就是战无不胜,各人更坚定了与黄来福合作地决心。

不过羡慕嫉妒各人军功的同时,听说黄来福斩杀数千的蒙古俘虏后,宁夏城下的各军将都是心情异样,黄来福心狠手辣之名,不但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就是城下的明军们,也是有了鲜明的印象。总督叶梦熊等人,也是重新认识了黄来福。对于黄来福这个做法,他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假装不知道,沉默了开去。

此次麻贵,黄来福等人迎战打正部,大获全胜,还俘虏了八百蒙古兵,总督叶梦熊除了赶快报捷外,还询问朝廷,这些俘虏该如何做,是否要押解京城?不久万历帝有旨下来,旨意中,万历帝非常高兴,除对叶梦熊等文官,还有有功的将士们大大夸奖一番外,他也作出指示,俘虏的八百蒙古兵,尽数斩首,以儆虏寇!

叶梦熊可不是心软之辈,在得到旨意地当天,他就将那八百蒙古俘虏,全部拉到宁夏城下,一个个斩首,这让城内的叛军们看了后更是个个心惊胆战,更感绝望。

迎战来援的蒙古兵后,宁夏城下的大水,还是继续灌。

从七月二十一日开始,一直灌到三十日,城外水深己经达到八尺之多,宁夏城的四面,己经被水浸坏达数十丈。

三十日夜,拜派遣百余叛军,趁夜乘小舟出来,意图挖堤泄水。不过他们意图败露,李如松、刘承嗣派出家丁,擒斩出城的叛军十六级,并生擒一人。这人言道城中缺粮,士兵们都在杀马,城内的马匹只余五百多匹,城内的百姓更是只能吃树皮,每天死亡的人不断。

八月一日,万历帝旨意到,军中战事五日一驰报。就在这天,都护吴世显、参将来保所治堤,各崩二十丈,水位下降。魏学曾仍待罪军中,怒斩吴世显以徇,而来保因灵州功免,仍命其悉力补堤。

八月六日,城内叛军四百人,出城来袭扰明军补堤,总督叶梦熊急调兵反击,多被斩获。此时,围城已久,民心求安,城中百姓希望招安。拜说道,朝廷已有铁券招安,不过城外朝廷大军不准,意图杀尽城内百姓。城中百姓信以为真,个个愤怒无比。

八月十二日,监军梅国桢得知城内谣言后,用强弓射入檄文,告知城内叛军百姓,如要招抚,先要报于城中饥民数量,让城下大军备下粮食,在城内收到檄文三天后,开关迎朝中大军入城开赈,或者让城内饥民出城受赈。三天后,拜不回复消息,梅国桢大怒,认为拜才是想饿死全城地百姓。

八月十七日,万历帝地诏书到,同来的有一批锦衣卫,以魏学曾辱国之罪,逮魏学曾进京问罪。上谓::“酿乱损军,耽延日久,致贼勾虏入犯,残黎民、绝饷道,皆前督魏学曾之过,命锦衣卫逮系来京究问”。

在魏学曾离开时,叶梦熊等文官前去相送。梅国桢也去相送魏学曾,督抚与监军,在同一战场上已快二月地时间,而此时才第一次见面,而之前不过是书札往来。

八月十八日,拜派遣心腹刘元前往河套部,向河套的蒙古顺义王力克求援。

第137章 宁夏平、论功行赏

万历二十年八月二十一日,公元1592年9月28日。

秋高气爽,草长马肥,天气颇有些凉意。

镇北堡处在贺兰山山脉中间,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离宁夏城西约有70里,全以黄土夯筑而成。整个堡的外形雄浑,苍凉,带着浓浓的荒凉及黄土味。

镇北堡地势重要,在这里,有着大明宁夏镇一千总守之。此时,在镇北堡外,正有数百名蒙古骑兵呼啸示威着,激起一片片的尘土。正是蒙古顺义王力克增援宁夏城叛军的两路援兵之一。

看着堡外的蒙古骑兵,守军只是紧闭堡门不出。

与此同时,在离宁夏城北数十里远的李纲堡惠农河附近,数以万计的蒙古兵,正在密密麻麻地用“浑脱”渡河。

这“浑脱”是一种牛皮囊,平时游牧民族用于盛装乳酪。北地缺乏林木,所以他们行军遇到河流时,都是用“浑脱”渡河。把衣服和其他物件放入皮袋,把袋口捆紧,人坐在上面,渡河时,把皮袋系于马尾,派一个人在前面同马一起游水,以便牵着马前进。这样就渡过了河。

这种渡河的方法,最先盛行于唐朝的军队,之后被游牧民族普遍使用。特别是在宁夏镇,由于河流众多,所以塞外的蒙古人骚扰宁夏边地时,夏秋都是用浑脱浮渡,严冬时则踏冰卒入,入寇宁夏镇各地。

“大汗,部族的勇士们己经尽数渡过河流了。”

在惠农河西岸,一个亲将策马过来,对骑坐马上,正沉思不己的蒙古顺义王力克道。

“很好,传令下去,让各队的千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