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原来老营堡的那些军户们,他们本来过得就比营兵们还惨,眼下自己和家中的老婆孩子人人能吃饱,他们己经别无所求了。

偏关境内,后世约有耕地五十万亩。很大部分,是位于关河的两岸。虽然这两岸的田地,不象五寨堡清涟河边那样地平坦,不过毕竟靠近河边。相对引水来说会方便些。由于田地支离破碎,这里不好搞大农场,不过只要水利灌溉系统修建上来,黄来福估计到时这里田地亩产一石,还是会有的。

当然,沿关河两岸的土地,有一半是位于偏关境内。不过眼下的偏关堡,依朝廷的意思。其治下的土地。都是归了黄来福治理。这些时间老营堡原军队的变化,偏关堡的军队们也都是看到眼里的。很多人都是羡慕。很多人心中打了主意,逃到老营堡去。

在黄来福放出治理二堡田地的风声后,偏关堡地新任参将和兵备官,也是拜访了黄来福,希望多多合作。**黄来福也是乐见其成。

虽说偏关堡的土地,现在都是归黄来福治理,不过由于屯田的人力问题,还是需要偏关守将协助,毕竟他们手下也有几千的人力。况且偏关一带,和蒙古人开有多个民市,很多商人来往贸易,老营堡将来要经营贸易,就要和偏关守将合作。

关于偏关,由于黄来福是老营堡副总兵,平时有照应偏关安全地义务,有战事时,还可节制偏关军队。当然在平日里,依大明军中大小相制的潜规则,黄来福并不能对偏关的内事指手划脚,只能商议合作。

黄来福答应偏关参将及兵备官,如二堡合作,每年黄来福将分润多少银两给他们,不过他们必需出人力,一下子,偏关参将及兵备官,都将自己治下的军队赶到田地里去了。反正在黄来福在,对于偏关的防务,他们都是很安心,很有安全感。

毕竟黄来福手下的军队战力强悍,威名远扬,有几千首级摆在那,就算蒙古人来了,又担心什么呢?

商议后,老营堡沿偏关关河一带,热火朝天,己是开始了屯田之事。

经过几年的发展后,五寨堡内,己经有了丰富的屯田经验。黄来福从五寨堡各农场中,调来了一些经验丰富地屯丁,屯长们,来老营堡一带担任管理工作。相信有他们在,老营堡屯田之事,很快便可以上了轨道。

和五寨堡一样,老营堡及偏关一带,主要问题就是缺水,特别是眼下大旱连连地情况下,关河的水,水量己经减少了许多,很多地带,河岸都是高出河沿许多。=

还是老办法,黄来福让人制作黄来福大水车,将一些能屯田地带地关河之水引上岸来,并大修水利水渠,让河水可以直接流到田地旁。

在老营堡屯丁及偏关军士们的努力下,一丈一丈的水渠不断修建出来,当然,那些大水车及大灌井水车,都是从五寨堡运来。眼下的五寨堡民器坊,制作各样水车,己经是非常成熟了,除了满足五寨堡的需要外,还远销各地。

往常,这样的大工程,需要大笔的财力,不论是老营堡,还是偏关堡,都没有财力建设,但对黄来福来说,这当然不是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他的钱财还是丰厚的。

特别是有成功的经验在前,那些五寨堡的商贾们,可说是非常乐于投资。黄来福走到哪。他们都是跟到哪。这不,黄来福刚在老营堡站稳脚跟,就有大批地五寨堡商贾们,纷纷涌入了老营堡,特别是渠源锐这个急先锋。早跟了过来。他现在是黄来福走到哪,他也就跟到哪。不单是他,很多晋商们,都是这个心思。

原来在五寨堡时,很多晋商只是家中的掌柜,或是偏房族人才到五寨堡去经营。但到了现在,很多家族,己经是家中的重要人物,在五寨堡设号,重点关注了。

有五寨堡的先例在,商贾们都相信老营堡将来也会建设得如五寨堡一样。而且老营堡靠近蒙古部落,每年都有着大量的贸易量。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里设店,对将来地贸易,都方便了很多。

他们来到老营堡后。或是和黄来福商议屯田地事,或是在老营堡内开设店铺。老营堡内原来只有几家商店,才十几天后,就变成了几十家。

商贾们想得很清楚。眼下的老营堡可不比以前,有副总兵黄大人地军队在,这消费能力,可是猛地提高了一大截,特别是他们很看好老营堡以后的发展前景。连原来一些在偏关设店的商贾们,来赶来凑热闹。这些偏关的商贾们,当然都听过黄来福的大名。五寨堡地发展,还有随之那些商贾们的发财。他们都是羡慕不己的。眼下黄来福这个财神来了。他们可不能错过。特别是一些延绥镇的商贾们,也是纷纷赶来。

按黄来福的规定。只有投资的商贾们,将来才有权购买五寨堡的粮食,投资越多,将来的价格就越优惠,眼下最优惠的就是渠源锐,每石粮,仅以六两银的价格卖给他,余者地商贾们,都是七钱,八钱,或是九钱不等。眼下大明的粮食,一直都是供不应求,无论是运到哪里去,都可很快销售一空,可以预见,在未来大明的很多年里,卖粮,都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一件事。

在大量财钱地投入下,老营堡各地屯田的水利,以极快的速度修建着。除了安装河边的水车外,就是打井以安装不近河边的灌井水车了。

要提高农田的产量,最不好就是提水灌溉农田,灌井水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中国从唐代开始应用水车提取井水。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的《旱田用水疏》中,根据不同地砌护材料将水井分为石井、砖井、苇井、竹井和木井等,并明确提出井以深、大为佳。

依五寨堡地经验,五寨堡大灌井是晋西北最好的选择。灌井水车,早在五寨堡就使用成熟,只要照搬过来就是了,而且由于水泥地使用,眼下的五寨堡各农场大灌井,可以打得更深,更减少了塌方的危险。

除此之外,黄来福也考虑过,偏关之所以缺水,除了降水量少外,境内缺少树木,也是原因之一,为了将来老营堡等地的长期,这种树,也要提上议事日程。

不过按传统的方法种树,怕是难成活,偏关这个地方,本来降水量就远远少过发量,可说是树一颗,死一颗。不过黄来福查看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后,找到了后世有效的一种植树方法。

20日时,在关河边,在视察老营堡屯丁们的屯田情况时,黄来福对老营堡千户石泽道:“石千户,经我搜寻有关资料,发现要在旱地植树成活,有一个良方,那就是,可将树苗劈头剁脚成一个光杆,留芽,顶部抹上漆,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将树根浸于一个空罐之中,以防止根部渗水。然后将罐中置水,连罐带树一齐放在树坑里埋好,来年一定成活。”

石泽听得眼睛都直了,种了一辈子田,植了几十年树,还没听说过这种方法。不过既然是副总兵大人说的,那自己就试试,至于情况怎么样,等以后再说。

在黄来福大力指挥老营堡的屯田之事时,老营堡内的修葺,也一起开始。

首先,就是老营堡那条主街道的建设问题。坑坑洼洼的土路,要铺上水泥路,余者街道,等以后老营堡的田地搞好再说。当然,眼下进入老营堡的商贾们,这水泥的集资建设,他们必需出钱出力,只有出钱出力的人,才有资格进入老营堡开业设店。

眼下五寨堡的水泥,己经使用普遍,不单是五寨堡内,就是附近的州县,也多有购买,这让大五寨堡水泥厂的建设,越来越大。此次老营堡内铺水泥路,只是这应用广泛的一个表现罢了。

此外,对于老营堡及偏关的防务问题,黄来福也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只单纯防守的话,军堡建设得再坚固,如有外敌入寇,也是被动。

去年冬天时的五寨堡保护战就是如此。虽说斩敌甚重,也没多少人员上的伤亡,但却财物上损失惨重。这对黄来福来说不能忍受的。光防守,这不是黄来福的风格,要打出去,走出去,增加缓冲地带,最少也要御敌于国门之外。眼下的大明,因为财力问题,己是无力攻入草原,但对黄来福来说,他这个问题不大。眼下,摆在黄来福面前的,可以境外防守的,就有两个良好的地方,就是老营堡外及偏关堡外的两个地方,一是偏关西方,也就是后世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一是老营堡前方,后世呼和浩特市的清水河县。

这两个地方,一左一右,位于二堡的前方,位于蒙古境内,只要占了清水河及准格尔旗,对老营堡及偏关的安全,将形成极大的缓冲。眼下,这两个地方,蒙古人的势力都不强,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