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上下五千年 全集-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百年来,这出戏一直受到 人们的喜爱赞赏,关汉卿也成为人民称颂的戏剧家。

上下五千年

221 一只眼的石人

元朝从成宗以后,又传了九个皇帝,皇室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 灾难深重。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 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

河北有个农民叫韩山童,他祖父是个教书先生,曾经利用传教的形式,暗地组织农民反 抗元朝,被官府发现,充军到永年(今河北邯郸东北)。韩山童长大以后,继续组织白莲会 (一种秘密宗教组织),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难的农民,烧香拜佛。韩山童对他们说:现在天 下大乱,佛祖将要派弥勒佛下凡,拯救百姓。这个传说很快就传到河南和江淮一带,百姓们 都盼望着有那么一天,弥勒佛真会下凡来。

正巧在这个时候,黄河在白茅堤决口,又碰上接连下了二十多天大雨,洪水泛滥,两岸 百姓遭受严重水灾。有人向朝廷建议,把决口的地方堵住,另外在黄陵冈(今山东曹县西 南)开挖河道,疏通河水。公元1351年,元王朝征发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等十 三路民工十五万和兵士两万人,到黄陵冈开河。

修河工程开始了。民工们在烈日暴雨下,被迫日日夜夜没命地干活,可是朝廷拨下来的 开河经费,却让治河的官吏克扣了去。修河的民工连饭也吃不饱,怨声载道。

韩山童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发动群众。他先派几百个会徒去做挑河民工,在工地上传播 一支民谣: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民工们不懂这歌谣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到里面有“天下反”三个字,就觉得好日子快要 到来了。开河开到了黄陵冈,有几个民工挖呀挖呀,忽然挖出一座石人来。大家好奇地聚拢 来一瞧,只见石人脸上正是一只眼,不禁呆住了。这件新鲜事又很快地在十几万民工中传开 来,大家心里都想,民谣说的真的应验了,既然石人出来,天下造反的日子自然来到了。

不用说,这个石人是韩山童事先偷偷地埋在那里的。

百姓被鼓动起来了。韩山童有个伙伴刘福通,对韩山童说,现在元朝压迫百姓那么厉 害,百姓还想念着宋朝。如果打起恢复宋朝的旗帜,拥护的人就会更多。韩山童很赞成这个 主张,就跟大家宣布,说韩山童本来不姓韩,而是姓赵,按辈分排起来,还是宋徽宗的第八 代孙子;刘福通也是南宋大将刘光世的后代。他们说得那么有鼻子有眼睛,百姓们听了,也 不由不信。

韩山童、刘福通挑选个日子,聚集了一批人,杀了一匹白马,一头黑牛,祭告天地。大 家推韩山童做领袖,号称“明王,并约定日子,在颍州颍上(今宏徽阜阳、颍上)起义,用 红巾裹头作为起义军的标记。正在歃血立誓的时候,有人走漏了消息。官府派兵士把韩山童 抓去,押到县衙门杀了。韩山童的妻子带着他儿子韩林儿,逃脱了官府追捕,到武安(今河 北武安)躲了起来。

刘福通逃出包围,把约定起义的农民召集起来,攻占了颍州等一些据点。原来在黄陵冈 开河的民工得到消息,也杀了河官,纷纷投奔刘福通的队伍。因为起义兵士头上裹着红巾, 当时的百姓把他们称做红军,历史上把它称做红巾军。不到十天,红巾军已经发展到十多万 人。

元王朝听到刘福通声势浩大,吓慌了神,赶忙调动了六千名色目人组成的阿速军和几支 汉军,镇压红巾军。阿速军本来是元王朝的一支精锐的队伍,但是那时候,已经十分腐败, 将领们只知道喝酒享乐,兵士们到处抢劫。一碰上红巾军,还没交锋,主将带头挥着鞭子, 骑马向后逃奔,嘴里还不停地叫喊着:“阿卜,阿卜!”(阿卜是走的意思。)下面的兵士 一看主将临阵脱逃,也都四散逃窜。

过了一个月,刘福通的红巾军又连续攻下了一批城池。江淮一带的农民早就受到白莲会 的影响,听到刘福通起义,纷纷响应,像蕲水(今湖北浠水,蕲音qí)的徐寿辉,濠州 (今安徽凤阳)的郭子兴,都打起红巾军的旗号起义。也有不打红巾军旗号的,像江苏北部 的张士诚。

公元1354年,元顺帝派丞相脱脱集中了诸王和各省人马,动用了西域、西番的兵 力,号称百万,围攻占领高邮的张士诚起义军。高邮城被围得水泄不通。起义军正在危急的 时候,元王朝突然发生内乱。元顺帝下令撤掉脱脱的官爵。百万元军失去了统帅,不战自 乱,全军崩溃。

元军溃散以后,刘福通的北方起义军趁机出击,大破元军。第二年二月,刘福通把韩山 童的儿子韩林儿接到亳州(今安徽亳县)正式称帝,国号叫宋。韩林儿被称为小明王。

韩林儿、刘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权以后,分兵三路,出师北伐。西路军由李武、崔德率 领,进攻陕西、甘肃、宁夏、四川;东路军由毛贵率领,从山东、河北,直逼元朝京城大 都;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从山西打到辽东,配合东路军攻打大都。

三路北伐军都取得很大的进展。毛贵的东路军一直打到元大都城下。刘福通亲自率领大 军攻占了汴梁,把小明王韩林儿接到汴梁,定为都城。红巾军声势浩大,元王朝大起恐慌, 纠集地主武装加紧镇压,三路北伐军先后失利,汴梁又落在元军手里。元王朝又用高官厚禄 招降了张士诚,刘福通保护小明王逃到安丰(今安徽寿县)后,受到张士诚的袭击,公元1 363年,刘福通在战斗中牺牲。北方起义军经过十二年的战斗,终于失败。

上下五千年

222 和尚当元帅

在刘福通红巾军转战北方的时候,濠州郭子兴红巾军正在壮大起来。

郭子兴本来是定远(今安徽定远)地方一个财主,因为出身低微,经常受地方官吏的敲 榨勒索,心里气忿不过,加入了白莲会。他拿出家里的钱财,摆酒杀牛,结交江湖好汉,只 等一有机会,就杀死那批贪官污吏,出口恶气。

公元1352年,也就是刘福通起义的第二年,郭子兴看见时机成熟,就和四个朋友一 起,带着几千个年轻人,趁着黑夜,打进濠州城,杀了州官,把濠州城占领了,宣布起义。 郭子兴和他的四个好友都自称元帅。

元王朝派大将彻里不花带兵围攻濠州。彻里不花害怕红巾军,不敢攻城,在老远的地方 扎下营垒,却派兵士在城外捉了一些百姓,当作俘虏向上级冒功请赏。城外的老百姓遭到迫 害,过不了日子,纷纷逃到城里投奔郭子兴。郭子兴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有一天晚上,濠州的红巾军正在城门边巡逻。忽然城外来了一个青年和尚,说要投奔红 巾军。守门的红巾军兵士怀疑他是元军派来刺探军情的奸细,一面把他捆绑起来,一面派人 报告郭子兴。

郭子兴一听,心想也许来的真是投奔他的好汉,亲自骑马到城门口去察看,只见那个被 捆绑起来的和尚,虽然衣服穿得破破烂烂,却长得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郭子兴一看,心里 十分喜欢,马上命令兵士松了绑,把和尚带回元帅府。

那个投奔郭子兴的青年和尚,名叫朱元璋。他父亲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一个贫 苦农民。朱元璋十七岁那年,淮北地方闹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和蝗灾,接着又蔓延了瘟疫。朱 元璋的父亲、母亲和大哥接连传染上了疫病,咽了气。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连买口棺材 的钱也没有,亏得邻居同情他们,帮助他们把父母埋葬了。

朱元璋失去了父母亲,生活没有着落。邻居给他出了个主意,要他到附近的皇觉寺当小 和尚,混口饭吃。这样,朱元璋就出了家。那种寺院里的小和尚,其实是给人使唤的佣人。 朱元璋每天伺候师父、师兄,起早摸黑,扫地,上香,敲钟,做饭,日子过得挺苦。

但是,那个日子里要在皇觉寺混口饭吃也不容易。原来,皇觉寺是靠收租米过日子的, 这年灾情严重,皇觉寺收不到租米。朱元璋在寺里呆了才五十天,眼看要断粮了。师父、师 兄们一个个离开寺院到外面化缘去,朱元璋也被打发出门,带着小木鱼和钵头到淮西一带流 浪讨饭。过了三年,濠州的灾情稍微缓和了一点,他才又回到皇觉寺。

又过了一年,红巾军起义爆发了,朱元璋在寺里不断听到外面传来的消息,一会儿是刘 福通占领了颍州,一会儿是芝麻李占领了徐州。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