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盗墓传奇-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多大声名。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河的名气大了起来,引黑河水济西安缺水之急酝酿、讨论、证明、计算了10多年,终于有了真进展。

  炸山筑坝、蓄水成库,黑河正好便处于水库的水里了。

  搬迁,成了燃眉之事。

  但,作为文物古迹,搬迁或是重建,无疑意味着原有的文物价值的损失。于是乎,不同的观点四处蔓延。政府要拆迁法王塔,文物、文化界意想能保则保。甚至为了保住塔,使文物的原本价值得以留住,一些人也在报刊上著文呼吁保护文物为第一要义。

  但,炸山开炮的隆隆声响,还是震落了法王塔顶部的隋砖。

  搬迁已无法阻挡。

  1998年10月,法王塔开始了它的搬迁岁月。

  这是一座舍利塔,为隋仁寿元年隋文帝杨坚诏令建造的。时文帝令全国31州建塔供奉舍利,周至法王塔正是其中之一。

  10月17日,有《北京晚报》的一篇报道,原文为——

  本报西安专电 今天中午,电视直播引起无数人关注,陕西仙游寺法王塔地宫,终于撩开了神秘面纱,幽闭千余年的石函、石碑伴随着诸多神秘面世。

  仙游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的周至县,法王塔地宫的发现实为偶然。当时在法王塔拆迁中清理塔基,并未发现有地宫,但继续往下清理才发现迹象。循迹下挖,终于发现塔基下1.65米处的地宫门洞。

  今天中午12时许,记者看到塔基地面中心已经挖出一个3米见方的坑,深约1。5米,地下宫殿石室的顶部已完全露出。地宫顶部周围露出排列神秘的五块卵石,无人知晓它们代表着什么。1米多宽、2米多高、1.5米长的通道上原来堵满的卵石已被搬出,卵石中夹杂着古代的残石构件和地下宫殿石门的残件。

  迎着幽闭千古一经开起(应为启,作者注)漫于四周的神秘气氛,记者小心翼翼地向前移挪,接近宫门,恍然感觉有古人当面而来,那是高0.7米,宽0。4米的宫门两旁的线刻人物画像,线条流畅,雕刻精美传神。凑近地下宫殿往里看,宫中放有石函一具,约60厘米见方,高40厘米,外部雕有精美花纹,盖上放着一只造型优美的陶熏炉。石函左侧放着一块约50厘米见方、厚约10厘米的青石碑,碑两面刻有铭文,一面是隋《舍利塔下铭》,约100多字,另一面为唐《仙游寺舍利塔下铭》,约200多字。据文物专家介绍,按记载分析,法王塔和法王塔地宫大约在隋仁寿元年(601年)建造,距今已1300多年。




杨坚的“薄葬”遗嘱(2)




  中午时分,考古工作者正小心翼翼地将石函、石碑等出土,函内所藏,有待专家进一步探究。

  至本报截稿时止,地宫的发掘和清理仍在进行中。 

  毕竟,黑河水已改道东流去西安了,法王塔简朴地搬迁了。隋文帝给后人留下了葬奉简朴的榜样,却没有给后人留下可以奠定考古地位的机会!

  尽管后来,即法王塔地宫发掘完三个多月里,一些人仍对此喋喋不休,各种观点偏据一词,有的说是塔下地宫的真正珍宝如金银器皿,被盗墓贼盗过了;有的说地宫曾被人打开过,不过决非盗墓贼的个体行为,而是政府行为,对地宫珍宝“收拾保存”,对装舍利的器物神秘地进行了“调包”;还有的说,石函应内套铜函,出土的却是铜棺,玻璃瓶应内套金瓶,出土时却不见踪影,瓶内应只有1枚舍利,却意外地发现了10枚……疑团满天,不一而足。

  而我们认为,正如佛语有云:一切的因便有自身的果。真正的答案,恐怕只有种因的隋文帝杨坚知晓。因为他信佛而下令全国31州建塔供奉舍利是真,也因为他提倡俭葬习俗是真,才有今日的没有让千万人看到大批珍宝自塔下滚滚而来的壮观场面。其实,敬佛崇佛、奉佛事佛的高境界是捧一颗真心就是了,捧金捧银地大肆铺张,不是正处于广积国财、励精图治阶段的隋文帝杨坚的作为。盗墓贼没有机会,“可以息心矣”!发掘者没有一举成名惊天下的造化,也可以去了虚张声势、劳神费力之心。




。杨广之墓被盗后的疑案(1)




  生性骄奢淫逸的隋炀帝杨广,在草草地“薄葬”了自己的父皇——隋文帝杨坚之后,登上大隋天子的宝座,登基还没有几日,便着手进行迁都洛阳的浩繁工程。

  天生花柳性格,唯抱“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莫蹉跎”思想的隋炀帝杨广,大概没有想什么自己的身后之事,没有任何要为自己修筑一处豪华皇陵阴宅以供升天之后享用的动机。大隋的史书上,毫无一星半点儿记录。也许,聪明的他已参透人生生死来去无牵挂的道理了。尽管自隋伊始,也就是说,从他父亲杨坚开始,就恢复了秦汉的封土为坟的陵寝制度,而他隋炀帝所做的,恰恰是对这一制度的反叛。继位之初,他没有为自己择陵封土,圈地建陵,而是大胆地实施只顾眼前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举措。

  604年十一月,隋炀帝亲自驾临洛阳,对洛河、伊河、瀍水三河流域进行全面考察,并开始征调数十万成年男子挖掘沟通上洛的“护城河”,用以设置关卡加强对未来都城的防卫。“护城河”实为一道长无边际的壕沟,从龙门始,向东连接长平、汲郡,抵达临清关,渡过黄河以后,再延至浚仪、襄城,最后通向上洛。

  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名正言顺,隋炀帝特意下诏以说明自己这一不同寻常举措的理由。诏令说:

  天道演变化成,阴阳因而有消有长;治国有因袭旧制与创立新法的不同,人民因而顺从和谐。假若上天的旨意一成不变,推演变化怎么能形成一年四季?人世间各种事情如果丝毫不变,处理政务怎么能管好千家万户?《周易》不是说过吗:“事情不断变化,使人民不懈怠”;“变化就能通畅,通畅就能持久”。“有道德就能长久,有功业就能壮大”。朕又听说过,安置得舒适然后能迁移,人民生活因此而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姬氏建立了周朝的两个国都,是依循了新王的旨意,殷人五次迁都,完成了汤王开创的事业。如果不依靠人力,顺遂天意,使功业显现在变革中,那么,爱民治国的人能不说话吗?

  洛阳是自古以来的都城,王城周围千里之内,是天地汇合的中心,阴阳调和。控制着洛河、伊河、瀍水三河流域,凭借四面险要而坚固无比,水陆路通畅,四方贡赋同样能送到。所以汉祖说:“我走过天下很多地方,唯独看中了洛阳。”自古帝王,何曾不留意此地,所以不在这里建都大概是有缘由的。或者认为九州尚未统一,或者因为府库困乏,建造洛京的规划因而无暇顾及。我隋朝立国之始,就想创建这怀、洛二邑,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事情拖到了今天,朕念念不忘这件事,提起来就感叹气结!

  ……

  多么多么充足的理由和宏大的构想啊!由此,历史注定了要在杨广手里跟大隋开个悲剧式的大玩笑,加速自己的覆灭。宛若昙花,一现便衰。而炀帝却始终不渝地认为只有迁都可以带给国运万代昌盛,他不顾一切地把自己推向已经点燃的欲火之坑。

  605年3月,阳春柳翠的时候,杨广命令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强行迁徙豫州城下的百姓来洛阳,扩充都城。

  在宇文恺手下服役的营建洛宫的民工,每月多达200万人。

  为了迎合杨广的贪欲花柳之心,宇文恺运用自己熟练驾驭军队的手段,开始了极尽豪侈的营建施工。他亲自指挥皇宫修筑工程,在规模上力求宏伟大气,富丽无比。在京都西部,建造西苑,周二百余里,苑内造海,海中造山,山上建殿阁台观。海北修渠为水之源,沿渠建宫院16座,院内多养美女。西苑内,殿堂穷极华丽,奇树仙花,四季不凋。而秋冬之季,湖海水面则缀满用彩绫鲜缎剪成的荷花和菱角。仅显仁宫,就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石异材无以数计。加上嘉木异卉、奇兽珍禽源源不断地通过专道运输线供送,不长时间,名宫园苑,便已塞满。

  与此同时,得力大将监督的浚通南北水路工程,也在日夜不歇地修挖。通济渠被打开了,从西苑引谷水、洛水通向黄河,从板渚引黄河水通向淮河,直至江都,一路水天,畅顺无碍。水路浚通之后,大将军们又揣测皇帝的心思,以竞赛施工的速度,沿着水路,在西岸选址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