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盗墓传奇-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之兄,东吴大臣诸葛瑾墓也在明朝时被盗。这一事实见于《三冈识略》一书。书中写道:吴郡的东关外有封土堆,当地人都传其为皇坟。明朝时有一猎户到关外打猎,见到土堆旁有一个孔穴。于是当夜便潜了进去。进去后,他发现里面有石床石几,上面堆满了金银器物。最奇的是里面有一宝炉,形状古朴,色彩鲜艳。这只宝炉后来几经转手,被当地一富豪购得。富豪将其置于案上,只见炉内香烟自发,结成五色云,更奇的是,在云中还能隐隐约约看到一只白鹤在其间飞翔。墓中有一短碑,其上刻的文字表明墓的主人是诸葛瑾。后来吴郡的官府抓获猎户,将宝物全部没收。但那只宝炉却散失于民间,下落不明。




。诸葛亮墓地之谜(2)




  东晋大臣桓温之墓,在南朝时被掘。据《南史·周山图传》记载:“山图迁淮南太守。时盗发桓温冢,大获宝物。客窃取小遗山图,山图不受,簿以为官。”其后,桓温之女的墓葬也被盗发,盗墓贼“得金中箱织金篾为严器,又有金蚕银玺等物甚多”。

  南北朝时陈朝的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之墓曾被盗掘。

  陈霸先,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人,他家世寒贱,不列在士族。早年当里司、油库吏、传令吏等微职。后来得小军职,因镇压一起小股农民起义,官位渐显。梁朝末年,朝内大乱,陈霸先与梁朝另一大将王僧辩在消除内乱、拥立梁元帝方面立下了大功。梁元帝死后,两人又拥元帝之子萧方智为主。此时,强大的北齐国派兵护送梁武帝萧道成之侄萧渊明回国,要与萧方智争当梁国国君。陈霸先坚持维护原主,而王僧辩则畏惧北齐的强大,要迎萧渊明为主。两人为此争执不下。于是,在再三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陈霸先突然发兵,袭击王僧辩,并将其杀死。557年,陈霸先又灭掉梁朝,自立为王,建立陈朝,自称陈武帝。

  陈霸先即位未及三年,便病逝宫中,被葬于建康万安陵。王僧辩之子王颁得知陈霸先的死讯后,召集其父的旧部千余人,连夜赶到万安陵,掘墓剖棺,焚尸成灰,并且取骨灰投水而饮之,以报杀父之仇。

  陈霸先的万安陵遗址,位于今天的南京市郊江宁县上坊乡石马冲。陵的原貌早已荡然无存,只有陵前的一对石兽经历风雨沧桑,昂然屹立。




王公贵族为首的盗墓集团军(1)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绵,纷争不断,盗墓之风再度掀起狂潮,且盗墓者多以“集团军”的形式出现,而为首的多为王公贵族。

  西晋十六国时的前赵国国君刘曜,本是汉王刘渊的同族,后来在一系列战斗中,势力日渐强大,319年,他建都长安,建立赵国。称帝后,他大兴土木,发600万民工为其父及其妻修建陵墓,《魏书》、 《晋书》记载其“下洞三泉,上崇百尺,积石为基,周回二里,发掘古冢以千百数”,结果是“气塞大地,暴骇原野,器声盈衢”。由于其大量地挖掘古坟,并将尸骸遗弃荒野,造成了太原一带瘟疫流行,老百姓死者无数。这一暴行,自然引起了老百姓的愤恨,仅仅过了十年,刘曜即在一次战斗中被后赵国国君石勒俘获,并被杀死。

  石勒杀死刘曜后不久,便得病而死。他的侄子石虎乘机杀死了石勒的儿子,自己做了皇帝。这个石虎前文已有提及,此人性同野兽,十分残暴,他即位后,大造宫室,昼夜荒淫,穷奢极侈,人民的脂膏被其搜刮得干干净净,老百姓被饿死的就达到十之六七。除此之外,他又是一个盗墓狂。《晋书·石季龙载记》中说其“曩代帝王及先贤陵墓靡不发掘,而取其宝货焉”。这一点也不夸张。

  此外,十六国时的前秦君主姚苌、后燕君主慕容垂等,都是盗墓能手,每到一处,即“毁发丘墓”,掠取宝物。经过这些人的大肆盗掘,前代陵墓大多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更令人发指的还有一个人——始兴王陈叔陵。此人是后陈皇帝陈宣帝的儿子。表面上看来,他文质彬彬,入朝时在车马中总是执卷读书,还高声朗诵,一副书生模样,但背地里却十分残暴荒淫。他不仅草菅人命,滥杀无辜,而且好色成性,“微有色貌者,并即逼纳”。又私下里将其随从的妻子、女儿招来,与之奸合。不仅如此,这个淫荡之徒还有个嗜好,专好在坟墓中游荡,并将死者的尸骨当做收藏品来欣赏把玩。《南史·陈宗室诸王传》记载“好游冢墓间,遇有茔表主名可知者,辄令左右发掘,取其石志石器并骸骨肘胫,持为玩弄,藏之府库”。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陈叔陵为了安葬其母,竟然派人“发故太傅谢安旧墓,弃去安柩以葬其母”!真是荒唐透顶!

  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也曾当过“盗墓贼”。两汉时期,蔡邕的书法达到了最高水平。他能画、工书,八分尤为精工。176年,他以八分体写《尚书》、  《周易》、  《公羊春秋传》 、 《礼记》 《论语》五部经书,使刻工刻成石碑46块,立在太学讲堂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熹平五经。熹平五经成为两汉时期书法的典范。对于蔡邕的成就,钟繇十分仰慕。一次,他到朋友韦诞家做客,发现其家藏有蔡邕的遗墨,欣喜若狂,不惜千金要买,但韦诞视其为心之最爱,决不相让。钟繇求之不得,耿耿于怀。后来,他得知韦诞死后将遗墨带进了坟墓,不禁起了歹心。他重金收买盗墓贼于黑夜偷偷挖掘了韦诞墓,将蔡邕遗墨盗出,自此据为己有。

  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的极度动荡,还出现了地方官自盗本地名人坟墓的怪事。

  晋时,刺史温放之盗掘属地王士燮墓,并得到了报应。《异苑》一书记载:“苍梧王士燮,汉末死于交趾,遂葬南境。而墓常蒙雾,灵异不恒,屡经变乱,不复发掘,晋兴宁中,太原温放之为刺史,躬骑往开之。还,即坠马而卒。”

  南朝时宋国的下邳太守王玄象也干起了这种勾当。据《南史·王玄谟》载:“玄谟从弟玄象,位下邳太守,好发冢,地无完椁。人间垣内有小冢,坟上殆平。每朝日初升,见一女子立冢上,近视则亡。或以告,玄象便命发之。有一棺尚全,有金蚕铜人以百数。剖棺见一女子,年可二十,姿质若生,卧而言曰:‘我东满王家女,应生,资财相奉,幸勿见害。’女臂有玉钏,破冢者斩臂取之,于是女复死。玄谟时为徐州刺史,以事上闻,玄象坐负郡。”小小的下邳已被这位太守挖得地无完椁。连一个小冢也不放过。又只因女臂上有玉钏,便命斩臂以取,全然不给死尸一个“生还之机”,真是太过分了!




王公贵族为首的盗墓集团军(2)




  这一时期,关于盗墓,也留下了种种神秘的传说。

  《茸乡赘笔》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吴县华亭南桥北二里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个庄稼汉名刘叟,此人务农为业。一天早晨,他下田干活去,在路上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子。这刘叟十分惊奇,也忘记了干活,一直往前,去追红衣女子。当追到一块丘垄地时,红衣女子忽然消失了。刘叟本来就是个不务正业、好管闲事的人,遇到了这样的怪事,自然不会轻易罢休。他想:为什么到这儿就消失了呢?肯定这块地底下有东西。于是,他取下扛在肩上的镢头,挖了起来。大约挖了半个时辰,他发现土中出现了巨墩。这一发现令他十分惊喜,挖起来也更有力气了。终于,经过一番努力,他发现地下有一个土屋。他大胆地走了进去。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坟墓!刘叟当下出了一身冷汗。但是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感到,也许发财的机会就在眼前。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往前深入。但是很快,他就感到失望了:坟内除了一块石板,石板上卧着一具骷髅外,就剩下几个破石凳子和一个小石碑了。石碑上的字刘叟认得,他数了一下,共有十一个,写着“陆公逊第三女王夫人之墓”。“什么鸟夫人!”刘叟由于没有得到想象中的金银财宝,骂了一句,准备离身而去。就在他向坟墓看最后一眼时,他突然发现石几下面有个东西。他急忙走上前,拂去浮土,原来这是一个瓦盆,颜色十分鲜艳,像是玉做的。刘叟十分高兴,抱着瓦盆就往外走,这时,他又仿佛看到了那个穿红衣裳的女子,用手指着他说:“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拿走!”突然之间,他感到天旋地转,哇的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