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目的地不明-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能否安排下来。” 
  她走后,赫瑟林顿小姐尖酸刻薄地说:“这就是那种美国女人,从一个地方奔到另一个地方,从不在任何地方好好呆一会儿。今天到埃及,明天去巴勒斯坦,有时我真觉得她们连自己是在哪个国家里都搞不清楚。” 
  她猛然咬住嘴唇停止了议论,站起身来,仔细收拾起正在编织的毛线,向希拉里点点头,就走出了这间土耳其式的房间。希拉里看了看表,决定今天晚上不按惯例先换衣服再去吃晚饭。她独自坐在这间挂着东方帘帷的昏暗的低矮房间里。服务员向里看了一下,打开了两盏灯,又走开了。灯不很亮,昏暗宜人。这是一种东方的宁静。希拉里背靠沙发,盘算下一步怎么办。 
  仅仅在昨天,她还拿不准她承诺要干的事情是不是一种骗人的玩意儿。可是,如今——如今,她却真的要开始干了。她一定要小心谨慎,特别小心谨慎,一点差错都不能有。她就是奥利夫·贝特顿本人,受过一般性的良好教育,不爱好文艺,不搞歪门邪道,但思想显然左倾,而且是一个对丈夫绝对忠诚的女人。 
  “我可不能出一点地差错呀。”希拉里低声对自己说。 
  竟独自一人在摩洛哥坐着,该多奇怪啊!她感到仿佛到了一个神秘而迷人的国度。她身旁那盏昏暗的灯!要是她双手拿住灯的雕铜把手并擦一下,灯神会出来吗?她想到这些,便惊讶起来。 
  忽然,她发现从灯那里出现了阿里斯蒂德斯那张充满皱纹的小脸和那一抹尖尖的小胡子。他谦恭有礼地点了点头,然后在她身边坐下,并且说: 
  “允许吗,夫人?” 
  希拉里也很有礼貌地作了回答。 
  他打开烟盒,递给她一支香烟。她接了过来。他自己也点燃了一支。 
  “您喜欢这个国家吗,夫人?”过了片刻,他问。 
  “我刚到这里不一会儿。”希拉里说。“我发现这里实在太迷人了。” 
  “噢,您逛过旧城了?喜欢吗?” 
  “我认为旧城妙极了。” 
  “是的,妙极了。那里的一切和过去一样。——熙熙攘攘的市场,宫廷里的阴谋,老百姓中间的窃窃私议,门板后面的活动,城市所有的神秘和激情,都包含在狭窄的街道和高大的城墙之中。夫人,当我在非斯街头漫步时,您知道我想起了什么吗?” 
  “不知道。” 
  “我想起了伦敦的大西街。我想起了街道两旁工厂的高大建筑群。我想起那些被霓红灯照得如同白昼的高楼大厦。当你驱车从路上驶过时,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的人们。一切都是毫不隐蔽的,没有一点神秘之处。甚至窗户上连窗帘都没挂。他们在那里干他们的工作,让全世界都看吧,只要全世界都想看的话。就像把蚂蚁窝的盖揭开了一样。” 
  “您是说,”希拉里很感兴趣地说,“这种对比使您很感兴趣。” 
  阿里斯蒂德斯先生把他那上了年纪的玳瑁头点了一下。 
  “是的,”他说,“那里一切都是公开的,而在非斯古老的大街上,没有什么是露天的。一切都隐蔽而黑暗……但是……”他向前靠着,用手指轻轻敲了一下那张小小的黄铜咖啡桌子。“……但是,同样的事情在进行。残忍、压迫;权欲、讨价还价和争论不休。” 
  “您认为人类的天性到处都是一样吗?”希拉里问。 
  “在任何一个国家,过去也好,现在也好,总是有两件东西面临着一切,那就是残忍和仁慈!这一件或那一件,往往是二者都有。”他一口气继续说,“有人告诉我,夫人,日前您所乘的飞机在卡萨布兰卡出了事?” 
  “是呀,出了事。” 
  “我真羡慕您。”阿里斯蒂德斯先生令人意外地说。 
  希拉里对他投以十分惊异的眼光。他再次摇头晃脑,表示非常自信。 
  “是的,”他补充道,“应该羡慕您。您有了经验。我很喜欢九死一生的经验。有了那种经验而又幸存下来——夫人,难道您没感到从那以后您就判若两人了吗?” 
  “是一种颇为不幸的方式。”希拉里说,“脑震荡使我头痛得非常厉害,并且影响了找的记忆力。” 
  “那仅只是不方便而已。”阿里斯蒂德斯先生说着,把手摆了一下,“但您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冒险,是吗?” 
  “不错,”希拉里慢条斯理地回答:“我已经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冒险。” 
  她想起一杯维希矿泉水和一小堆安眠药片。 
  “我从来没有过那种经验。”阿里斯蒂德斯先生用一种不大满意的口吻说,“别的经验倒有的是,但没有这种经验。” 
  他站起身来,点了点头说:“夫人,向您致敬。”就走开了。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八章



  希拉里想,所有的机场何其相似!它们都那样毫无特色,距离所属城镇都很远,以致使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你可以从伦敦飞到马德里、罗马、伊斯坦布尔、开罗,飞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而且,假若你是乘直达飞机路过,你就根本不知道那些城市看起来是个什么样子,假如你从空中瞥它们一眼,它们只是一张闪闪发光的地图而已,像儿童用积木搭盖的一样。 
  她环顾四周,苦恼地自忖:为什么一个人总是要这么早就得到这些地方来呢? 
  她们在候机室里等了将近半小时。那个决定陪同希拉里去马拉喀什的卡尔文·贝克夫人一到这儿就喋喋不休地和她东拉西扯。希拉里只是像台机器一样地应答着。可是,此刻,她发现贝克夫人不再唠叨了。原来,贝克夫人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坐在她附近的另外两位旅客身上了。那两个人都很年轻,身材修长,潇洒英俊。一个是美国人,笑嘻嘻的;另一个是表情严肃的丹麦人或挪威人。那个挪威人说话很慢,声音低沉,英语讲得字斟句酌,颇带学究气。那个美国人很明显因为发现旅伴中有别的美国人而高兴。立刻,贝克夫人以一种非常认真的样子转向希拉里说: 
  “先生,我愿介绍我的朋友贝特顿夫人和您认识一下。” 
  “我是安德鲁·彼得斯,朋友们都叫我安第。” 
  另一个年轻人也站起来,比较呆板地点了点头,自我介绍道:“托基尔·埃里克森。” 
  “好啦,咱们现在都认识了。”贝克夫人高兴地说,“咱们全去马拉喀什吗?我的朋友是第一次去那里。” 
  “我也是,”埃里克森说,“我也是第一次去那里。” 
  “我也是第一次去。”彼得斯说。 
  播音器突然响了起来,正在用嘶哑的法语播送一个通知。内容几乎听不清楚,好像是召唤大家上飞机。 
  除了贝克夫人和希拉里,还有四名乘客。其中,除了彼得斯和埃里克森之外,还有一个瘦高的法国人和一个表情严肃的修女。 
  晴空万里,很适于飞行。背靠着座位,眯着眼睛,希拉里满腹疑窦,如坐针毡,只好打量旅伴,希望能够分散自己的思想负担。 
  过道的另一侧,贝克夫人坐在她前面一个座位上,穿着一件灰色旅行服,活像一只洋洋得意的肥鸭子。浅蓝色的头发上戴一顶有穗的小帽子,她正在翻阅一本封面漂亮的杂志。那个满脸笑容的黄头发年轻美国人彼得斯坐在她前面,她不时倾身向前轻轻拍一下他的肩头。这时,他就回过头来,笑得更愉快,很有生气地应答她所说的话。希拉里想道,美国人是多么和蔼友好啊!同那些呆板的英国旅行者迥然不同。比如,她难以想象,赫瑟林顿小姐会那么容易就同飞机上她本国的一个年轻人攀谈上,她还怀疑那个年轻人能像这个美国青年这样令人愉快地应答别人。 
  过道对面是那个挪威人埃里克森。 
  当她的目光和他相遇时,他生硬地点了点头,并斜过身子把他刚阁上的杂志递给了她。她道了一声谢,就拿了过去。埃里克森后面的座位上是那个瘦削的、黑头发的法国人,他的两腿伸开,好像睡熟了。 
  希拉里转睑向后看。那个表情严肃的修女坐在她后面。眼神非常冷漠、恬静,与希拉里的眼神相遇时,也毫无表情。她一动不动地端坐在那里,两手紧握。对希拉里来说,这简直是在变一场古怪的时间戏法:一个着中世纪传统服装的女人,在二十世纪乘飞机旅行! 
  希拉里想,六个人在一块儿旅行,目的不同,目的地也不同,几个钟头以后,又各自西东,或许今生今世再也见不着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