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西夏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木县北)等地安抚使,及时进行安抚。而对于那些安抚无效的起义,
① 《唐会要》卷89,《党项羌》。
② 《全唐文》卷737,沈亚之:《平夏》文。
③ 《大唐诏令集》卷129,《洗雪平夏党项德音》。
④ 《太唐诏令集》卷130,《平党项德音》。
① 《全唐文》卷649,元稹:《授王王琬银州刺史制》。
② 《旧唐书》卷198,《党项传》。
③ 《全唐文》卷700,李德裕:《赐党项敕书》。
则派大军围剿。如公元850 年(宣宗大中四年),“(党项)内掠邠、
宁,诏凤翔李业、河东李栻讨之,羌乃破殄”④。
唐王朝与党项羌内迁前后的关系,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有
时甚至兵戎相见,但从总体上和主流方面去看,仍然是友好的和密切的
臣属关系。其所以如此,与唐王朝对党项羌所采取的总政策——怀柔、
安抚,有着很大的关系。党项羌同唐王朝基本上保持着密切友好关系,
这对党项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无疑起了加速的作用。
第二节 西夏拓跋氏的族源
在阐述了作为西夏的主体民族——党项的兴起、迁徙、定居及其与
中原王朝的关系之后,紧接着有必要以一定的篇幅谈一下建立西夏王朝
的拓跋氏的族源问题。
西夏皇族——拓跋氏究竟出自何族,是西夏史中值得进一步深入研
究的问题。对于该问题,国内外学者曾经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探讨和争论,
但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西夏拓跋氏其
族源出自鲜卑,另一种意见认为西夏拓跋氏与羌族同源。如果将两种意
见加以比较,似乎第一种意见比较有说服力,因为它能找到较多的确凿
根据。
首先,唐宋辽元明的有关记载,说明了西夏拓跋氏与拓跋鲜卑同出
一族源。
唐人林宝早在元昊立国前200 年,就已指出:
“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元氏。? 。开元后,右监门大将军西
平公静边州都督拓跋守寂亦东北蕃也,孙乾晖银州刺史,侄澄岘今
任银州刺史”①。
拓跋守寂是党项大首领拓跋思泰之子,与拓跋乾晖、拓跋澄岘均为西夏
拓跋氏的成员,“东北蕃”意为鲜卑。说明西夏拓跋氏与鲜卑拓跋氏同
出一源。说明元昊自称是元魏的后代,并非高攀冒认、伪造祖先历史,
而是有所本和有据可寻。
宋人有关记载颇多。《宋史·宋琪传》云:
“自银,夏至青、白两池,地惟沙碛,俗称平夏拓跋,盖番姓
也。自麟、延以北,多土山柏林,谓之南山野利,盖羌族之号也”。
所谓“拓跋,盖番姓也”,“野利,羌族之号”,说明在宋琪眼里,平
夏拓跋不是羌族,而是属于“东北蕃”,即出自鲜卑拓跋,而野利属于
党项羌族之大姓,两者不容混淆,应该严格加以区分。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也认为西夏拓跋氏与鲜卑拓跋氏同出一
源,称西夏拓跋氏,出自“北番”。这一看法与唐人林宝,北宋宋琪完
全相同。
《辽史·西夏外纪》云:“西夏,本魏拓跋氏后,其地则赫连国也”。
元人修《辽史》虽然参考的著作颇多,但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史料却是
耶律俨编修的《皇朝实录》。耶律俨是汉人,本姓李,赐姓耶律,在辽
④ 《唐会要》卷98,《党项羌》。
① 《元和姓纂》卷10,《拓跋》。
朝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监修国史。地位很高的耶律俨,作为一
代史官,对于辽的友邦西夏的历史,自然比较熟悉。既然《辽史·西夏
外纪》的撰修,主要本于耶律俨的《皇朝实录》,那么,它的西夏拓跋
氏“本魏拓跋氏后”的观点,当属可信。
元明两代均有关于西夏拓跋氏的记载。如《李世安墓志》云:“公
西夏贺兰山于弥部人。”①《元史·李恒传》云:“其先姓於弥氏,唐末
赐姓李,世为夏国主。”李世安、李恒均为西夏王族拓跋氏的后代。两
条史料均提到“於弥”。何谓“於弥”?据王静如等先生的考证,“於
弥”乃“嵬名”之异译②。何谓“嵬名”?宋代不少文献如李焘《长编》
等,均认为是元昊所改西夏国姓。”自号嵬名称吾祖”。但欧阳修却认
定元昊所改为“元氏”。“赵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恶之,遽
改元曰:“康定”③。欧阳修为当时人记当时事,且德高望重,所言当有
所本,应为可信。据此推之,“嵬名”一词,似应为“元”之西夏语音。
如果此推断可以成立,联系“嵬名”(於弥)姓氏,早在“唐本赐姓李”
之前,即已存在(同时西夏赋亦可印证),那么,元昊并非改姓,而是
恢复旧姓。如果我们再联系到位于今宁夏回乐县西北的贺兰山,历史上
曾居住着鲜卑族和“於弥”部人①,那么,西夏拓跋氏出自元魏,源于拓
跋鲜卑之说,则又是可信的。
其次,从西夏统治阶级的自述看,除元昊上表自称“臣祖宗本出帝
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②,以及赍宋嫚书:“况元昊为众所
推,盖循拓跋之远裔”③外,还有南院宣徽使罗世昌撰《夏国谱·序言》:
“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固以旧姓为拓跋氏”④。一般的家族和部族,对于
自己祖宗的族系,总是记忆犹新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西夏统治者的
自述,宋、元、明的有关史实互相印证,有力地说明西夏皇族出自元魏
拓跋鲜卑。
第三,拓跋鲜卑流为党项羌别部。前面已经提到党项羌内有8 个著
名的部落,其中八部之一的拓跋部为党项羌中最强和最重要的一支。但
这个拓跋部并非党项羌里原来就有的部落,而是外面迁徙进来的。正如
明代宁夏的学者胡汝砺所指出:“夏本拓跋魏之后,流为党项别部”⑤。
那么,这个拓跋部又是怎样流进党项羌中来的呢?据有的史学工作者考
证,其流入的过程大体是这样:拓跋鲜卑原居于我国东北额尔古纳河东
南大兴安岭北段的大鲜卑山一带。公元1 世纪,拓跋鲜卑乘蒙古高原上
的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势力衰颓之机,南下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湖一
带。到2 世纪初期,辗转迁徙到今河套、阴山一带。公元3 世纪中叶,
拓跋鲜卑中的一支,迁到了河西地区,并建立了南凉政权。公元414 年
① 《吴文正公集》卷42。
② 王静如:《西夏国名考》,载《西夏研究》第1 辑。
③ 《归田录》卷1。
① 《太平环宇记》卷36:“贺兰山在县(回乐县)西北,鲜卑之类多依山谷为民族”。
② 《宋史》卷285,《夏国传上》。
③ 《长编》卷125,宝元二年闰十二月。
④ 《金史》卷134,《西夏传》。
⑤ 《嘉靖宁夏新志》卷6,《拓跋夏考证》。
(晋义熙十年),西秦灭南凉,秃发(拓跋)鲜卑一分为二,先后归服
于吐谷浑政权。此时,党项之名虽已出现,但只是属于吐谷浑政权中的
一个部落。
隋末,吐谷浑在隋王朝的打击下,曾一度被逐出以青海湖为中心的
驻牧地,以拓跋鲜卑为核心的党项诸部,乘吐谷浑势衰之机,向东迁徙,
并吸收了宕昌、邓至、白狼等部羌人,形成了一个以拓跋鲜卑为核心的
党项部落联盟。这时,吐谷浑乘隋末战乱,又重返青海湖驻牧地。但此
时的吐谷浑和党项羌已成为各自为政,各有自己领地的政治实体。此后,
党项羌各部在拓跋氏的领导下,同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发生关系,一步步
发展成了西夏国家①。
第四,从拓跋部与羌族的关系看,自从拓跋部流进羌族之后,在此
后领导群羌建立西夏国家的过程中,既有合作协调的一面,又有矛盾对
立的一面。这突出表现在西夏统治者往往把皇族拓跋氏,同一般的“羌
人”、“羌户”、“羌部”对立起来。如宋太宗“谓继捧曰:‘汝在夏
州用何道制诸部?’对曰:‘羌人挚悍,但羁縻而已,非能制也’”②。
十分显然,如果西夏拓跋部与羌是同一族源,就不会产生这种对立状况。
第三节 夏州地方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一、夏州地方政权的建立
公元873 年(唐懿宗咸通十四年),或其稍前,拓跋思恭占据宥州
(今陕西靖边县东)。唐开元二十六年曾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
海勃湾一带建宥州,宝应后废,唐宪宗元和九年五月复置,距旧州城300
里。元和十五年移治长泽,即今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874 年(僖宗乾
符元年),爆发了著名的黄巢大起义。880 年(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
攻入长安,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