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废除封建制度的主要后果,是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正式分开。当然,事实上新的地
主们在当地社会上拥有很大势力,包括政治势力。可是至少在职务上他们不是当地的政
治统治者,虽然他们通过财富和声望时常能够对国家任命的官员施加影响。这总算前进
了一步。
    新的贵族,如官僚和地主,有许多人远远不是儒家所要求的有德有才的人,可是他
们全都需要儒家专门提供的一些知识。这就是有关繁文缛礼的知识,要靠这些来维持社
会差别。汉朝的创建者刘邦降服了他的一切对手之后,第一个行动就是命令儒者叔孙通,
和他的门徒一起,制订朝仪。首次试行新的朝仪之后,刘邦满意地说:“吾乃今日知为
皇帝之贵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的作法,他的同行儒者有些人很不赞成,但是成功了,由此可以看出为什么
新的贵族喜欢儒家学说,即便是对于它的真正精神他们也许反对,也许不知。
    可是最为重要的,是我在第三章指出的一个事实,就是西方人把儒家称为“孔子学
派”,很不确切,须知儒家就是“儒”家。这种“儒”不仅是思想家,而且是学者,他
们精通古代文化遗产,这种双重身份是别家所不具备的。他们教授古代文献,保存伟大
的文化传统,对它们作出他们能够作出的最好的解释。在一个农业国家,人们总是尊重
过去,所以这些儒也总是最有影响。
    至于法家,虽然成了秦的替罪羊,可是也从未全部被人抛弃。在第十三章,我已经
指出,法家是些现实的政治家。他们是能够针对新的政治状况提出新的统治法术的人。
所以,随着中华帝国版图的扩展,统治者们不能不依靠法家的理论和技术。这就使得汉
朝以来的正统儒家,总是责备各朝的统治者是“儒表法里”。但是在实际上,不论儒家
学说、法家学说,各有其应用的适当范围。儒家学说的专用范围是社会组织,精神的和
道德的文明,以及学术界。法家学说的专用范围则限于实际政治的理论和技术。
    道家也有行时的机会。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时期,政治、社会秩序大乱,人们对于古
代经典的研究一无时间,二无兴趣,很自然地倾向于批评现存的政治、社会制度。在这
样的时代,儒家学说自然衰落,道家学说自然兴盛。这时候道家学说提供尖锐的批评,
以反对现存的政治、社会制度;还提供逃避现实的思想体系,以避开伤害和危险。这些
正适合生于乱世的人们的需要。
    汉朝亡于公元220年,接着是长期的分裂和混乱,直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才告
结束。这四个世纪,有两个特征。一个特征是频繁的战争和朝代的更迭,一系列的朝代
统治中国的中部和南部,一系列的朝代统治中国的北部。另一个特征是几个游牧民族的
兴起,有的是用武力越过长城,定居华北;有的是和平移入的。北方的几个朝代就是他
们建立的,其势力始终未能扩展到长江。由于这些政治特征,这四个世纪通称“六朝”,
又称“南北朝”。
    这是一个在政治、社会方面的黑暗世纪,悲观主义极为流行。有些方面它很像欧洲
的中世纪,时间也有一段是同时。这时候,在欧洲,基督教成为统治力量;在中国,新
的宗教佛教迅速发展。可是,若是说,这是文化低落的世纪,那就完全错了,——有些
人就是这样说的。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取文化一词的狭义,那就可以说,在这个世纪,
在几个方面,我们达到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绘画,书法,诗歌和哲学在这个时期都
是极好的。
    下面两章就来讲这个时期主要的本国哲学,这个哲学我名为“新道家”。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新道家”是一个新名词,指的是公元三、四世纪的“玄学”。“玄”是黑色,又
有微妙、神秘等意思。《老子》第一章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玄学”这
个名称表明它是道家的继续。

名家兴趣的复兴
    在本书第八、九、十章,我们看到,名家将“超乎形象”的观念,贡献给道家。在
三、四世纪,随着道家的复兴,名家的兴趣也复兴了。新道家研究了惠施、公孙龙,将
他们的玄学与他们所谓的名理结合起来,叫做“辩名析理”(此语见郭象《庄子注》的
《天下篇注》)。我们在第八章已经看到,公孙龙也就是这样做的。
    《世说新语》这部书,下一章将更多地提到,其中说:“客问乐令‘指不至’者。
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又举麈尾曰:
‘若至者,那得去?”(《文学》篇)“指不至”是《庄子》《天下》篇所载公孙龙一派
的人辩论的论点之一。“指”字的字面意义是手指,但是在第八章我把它译为“univer
saI”(“共相”)。可是在这里,乐广(乐令)显然是取其字面意义,解作手指。麈尾不能
至几,犹如手指不能至几。
    以手指或别的东西触几,平常都认为是至几。可是在乐广看来,若至是真至,就不
能离去。既然麈尾柄能够离去,可见它似至而非真至。乐广就这样用辩“至”的名的方
法,析“至”的理。这是当时所谓“谈名理”的一个实例。

重新解释孔子
    值得注意的是,新道家,至少有一大部分新道家,仍然认为孔子是最大的圣人。其
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孔子在中国的先师地位已经巩固了;一部分是由于有些重要的儒家
经典,新道家已经接受了,只是在接受过程中按照老子、庄子的精神对它们重新作了解
释。
    例如,《论语·先进》中说:“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穷得没有办法。‘空”是缺少财货。可是《庄子
·大宗师》里有一个虚构的颜回“坐忘”的故事,太史叔明(474—546年)心里想着这个
故事,对孔子这句话作了以下解释:
    “颜子……遗仁义,忘礼乐,隳支体,黜聪明,坐忘大通,此忘有之义也。忘有顿
尽,非空如何?若以圣人验之,圣人忘忘,大贤不能忘忘。不能忘忘,心复为未尽。一
未一空,故屡名生也焉。”(皇侃《论语义疏》卷六)
    顾欢(453年卒)对孔子这句话的解释是:
    “夫无欲于无欲者,圣人之常也;有欲于无欲者,贤人之分也。二欲同无,故全空
以目圣;一有一无,故每虚以称贤。贤人自有观之,则无欲于有欲;自无观之,则有欲
于无欲。虚而未尽,非屡如何?”(同上)
    新道家.尽管是道家,却认为孔子甚至比老子、庄子更伟大。他们认为,孔子没有
说忘,因为他已经忘了忘;孔子也没有说无欲,因为他已经无欲于无欲。《世说新语》
记载了裴徽与王弼(辅嗣)的一段这样的“清谈”。王弼是玄学的大师之一,他的《老子
注》、《周易注》,都已经成为经典。这段谈话是: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
申之无已。何耶?’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
恒训其所不足。’”(《文学》篇)这个解释,也就是《老子》第五十六章中“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的意思。

向秀和郭象
    郭象(约312年卒)的《庄子注》,如果不是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哲学著作,至少也是最
伟大的哲学著作之一。这里有一个历史问题,就是这部著作是不是真是郭象的,因为与
他同时的人有人说他是剽窃向秀(约221一约300年)的。事情似乎是这样的:两人都写了
《庄子注》,思想大都相同,过了一段时间,这两部《注》可能就合成了一部书。刘孝
标在《世说新语·文学》篇的注中说,当时解释《庄子·逍遥游》的,主要有两派,一
派是支遁义,一派是向郭义。向郭义就是向秀、郭象二人的解释。现在的《庄子注》,
虽然只署郭象的名,却像是《庄子》的向郭义,可能是他二人的著作。所以《晋书·向
秀传》可能是对的,它说向秀作《庄子注》,后来郭象又“述而广之”。
    据《晋书》所说,向秀、郭象的籍贯都在现在的河南省,都是玄学和清谈的大师。
这一章以这两位哲学家为新道家唯理派的代表,并且沿用《世说新语》的用语,以《庄
子注》为向郭义,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