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湖南与江西交界的南部多山地区,即横跨在从广州北上的贸易和走私道路上 
  的地区。到十九世纪中叶,秘密会社已在某种程度上深入到了湖南广西边境 
  地区的少数民族中间。 
       但对政府说来,更加危险的是秘密会社新近在珠江三角洲周围富庶诸县 
  组织定居农民的能力发展了。这一过程似是开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它标 
  志着该会社的社会基础有了明显的变化。它们的组织原来主要在城市和贸易 
  道路上的破产者以及在山间和海上的亡命者中间招兵买马,现在能在富饶的 
  三角洲诸县的定居社会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了。其原因至今还不清楚。练 
  武术 (包括传统的拳术)的三合会会员在互成世仇的宗族中间找到了方便的 
  庇护所。或许更加重要的是,三合会有能力使一部分农民抱有得到集体保护 
  和在经济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希望,因为他们得不到正统家族制度的好处。以 
  公共捐赠的田地及其收益为形式的宗族的资产往往归富户豪绅掌握;它们的 
  利益很少泽及贫苦农民。在人口过剩和激烈的经济竞争的情况下,濒临赤贫 
  境地的农民可以通过加入三合会会堂得到幸存的机会。三合会会堂的网络结 
  构也向西延展到广西省的各河流域,它们在这里变成了小股盗 匪和走私活动 
  的大本营。由“米饭主”主持的会堂的公共金库把赃物分给会徒。虽然这种 
  组织与流浪的盗匪建立了紧密的和谋求财物的联系,但它们本质上仍然保持 
  着地方的性质,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村庄和集市社会中有尚待填补的社会和 
  经济需要。 
       这种由共同神话连结起来的信徒们的网络结构使广泛的动员有了可能 
  性;所以紧接在鸦片战争的大破坏之后,广东的分裂的社会产生了一些更加 
  野心勃勃的三合会冒险活动。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叶开始,人数达数千人 
  的各股三合会会徒开始集结;它们侵占城市;广州城也受到威胁。地方民团 
  和政府军队的镇压行动只取得了暂时的成功。高潮是1854年红巾军的大规模 
  暴动,数万名三合会会徒攻占了许多县城,包括广州西南的大镇佛山在内。 
  但是在他们最得势的时候,叛乱领袖却失去了势头。他们的恢复明室的口号 
  没有得到地方名流的支持,同时他们想建立文官政府和整饬掳掠行为的企图 
  使他们与其追随者离心离德。城内的三合会被隔绝,得不到乡村的支持,因 
  为地方名流领导的、以宗族组织为骨干的民团与之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民团 
  得到政府的坚决镇压行动的帮助,使红巾军在1855年初被击溃。由于没有新 
  的、令人相信的皇室旗号可资利用,又没有新的社会幻想足以动员和训练它 
  们的徒众,这些秘密会社便注定地陷入了瓦解和失败的命运。① 

                                     白莲教叛乱 

       以三合会来衡量,白莲教不是一个秘密的会社,而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 
  徒集会的网络结构,它是西起四川省东到山东省这一地带几个省的民间宗教 
  的主要传布工具。这一教派发源于十一世纪的一个世俗宗派,是更古老得多 

① 关于红巾军叛乱,写得很好的一篇著作是小韦克曼的《1800—1856 年广东的秘密会社》,载谢诺编:《中 

国的民间运动与秘密会社,1840—1950 年》,第29—47 页。关于三合会影响的增长和性质,见谢兴尧: 
 《太平天国前后广西的反清运动》;钟文典:《太平军在永安》,第159—165 页。 

… Page 87…

  的佛教净土宗的继承者。它的僧侣能结婚,主张吃素和念诵白话经文,这使 
  得它同时受到正统佛教僧侣和儒家文人的反对。白莲教由于扎根在地方社会 
  中,它所信奉的经典因地而异,而且各个教派的信仰是兼收并蓄的。白莲教 
  在它原来的阿弥陀佛教义中又增添了创世的神话和民间道教的养生法,以及 
  弥勒佛的千年太平说和摩尼教教义。这后两种因素看来是使它参与叛乱的手 
  段。“未来”佛——弥勒佛——的降世表示要进入世界历史的最后阶段和建 
  立一个和平与富饶的盛世。而且一个降生的摩尼教神祗——“明王”——将 
  在世界最后大劫难中使光明战胜黑暗。象三合会那样,白莲教在各地方的村 
  社中有一个普遍的、分权主义的组织基础。另外,它与三合会不同的是,它 
  把热诚的信仰和叫人非信不可的末世论具体化起来,使这些宗教因素能够动 
  员广大的信徒群众起来反对现存的国家制度。① 
       还有一点与三合会不同,白莲教以能够回顾自己的一个重大的历史功绩 
  而感到自豪,即它在十四世纪中叶的大叛乱中帮助打垮了异族的蒙古王朝。 
  虽然它在元朝的继承者明朝的统治下遭到残酷的镇压,可是在明代快要垮台 
  之前,这个教派仍然不断地参加了动荡不安的十七世纪的许多次起事 (最著 
  名的是1622年的山东叛乱)。 
       它在清初的地方社会中挣扎着生存了下来,但直到十八世纪的最后二、 
  三十年它才又开始显示出大肆活动的新迹象。 
       乾隆时代重新恢复起来的白莲教领导是由教首们组成的松散 的网络结 
  构:这些教首的地位是通过世袭获得,他们的内部关系则是通过师徒的纽带 
  结合起来的。他们的信徒用捐钱来支持他们,有些人便当上了游方的传教师, 
  并把白莲教教义传布到了许多省份里去。例如,未来的叛乱基地鄂川陕地区 
  是由河南和安徽来的人广为传道而改变了宗教信仰的。政府的迫害实际上反 
  而使这种传教活动得到了发展,因为它的领袖们总是迁移住处以避免被抓 
  获。使白莲教恢复活动的先驱是河南人刘松,他早在1775年便被认为是白莲 
  教的组织者,并被驱逐到甘肃省。他的传教事业被他的主要门徒刘之协所继 
  承,后者显然是一位有魅力的人物和能干的战略家,他马上宣称发现了明宗 
  室的合法后裔,并且宣布刘松的一个儿子是弥勒佛转世。这些启示性的政治 
  信条是爆发人民叛乱的强大推动力。恢复明室的思想 (与在元代有恢复宋室 
  的思想一样)看来是一个附属要素,一个主要是乞灵于汉族种族主义的机会 
  主义提法,而不是白莲教教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刘之协负责在湖北西部建立 
  了许多组织,但他没有能够把领导权集中在自己手里。他的一个门徒与他闹 
  分裂,自己另外招募了一批追随者。各地方的组织迅速发展了自己的领袖, 
  但它们只把刘之协等人在精神上尊为巡方式的先知。 
       1793年,政府意识到了叛乱迫在眉睫,下令调查整个中国中部的白莲教 
  组织。对地方政府中掠夺成性的人来说,这证明是一次特许他们敲诈勒索的 
  好机会,于是农村笼罩上了恐怖的统治。白莲教的组织在被迫要么出钱或要 
  么教徒死亡的情况下,纷纷拿起武器自卫。湖北西南部的宜都和枝江等县由 
  于附近的湖南和贵州在1795年爆发苗乱而实行了军事化措施。在白莲教的影 
  响下,这些地方自卫组织变成了抵抗的核心。这些武装起来的村社面对着不 

① 奥弗迈耶的《中国民间的佛教宗派》(芝加哥大学未发表的博士论文,1971 年)是对白莲教传统重新评 

价的一篇重要论著。铃木中正的《中国的革命和宗教》则是论述中国传统整个叛乱题材的主要著作。又可 
参看他的《清朝中期史研究》。 

… Page 88…

  可忍受的官吏压迫(地方官还往往暗示它们与苗民勾结),便于1796年2 
  月爆发了公开的叛乱。叛乱沿着湖北西部边境山区迅速向北扩展,并且迅速 
  席卷了湖北、四川与陕西的三省交界的地区。白莲教徒从一开始就缺乏保卫 
  和治理战略城市的能力。他们攻占过行政中心,但都不能长久占领。白莲教 
  徒退回山区中的设防乡村,袭击山谷里的市镇来取得给养和征集兵员,顽强 
  地抗拒派来消灭他们的清军。 
       中国民间宗教和叛乱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铃木中正 
                                ① 
  和奥弗迈耶等人的最近研究 表明这种糅合诸说的教派,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