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哈勒开始被指派驻在伊犁。准噶尔当局不能获得足够的布来使官方的哈萨 
  克贸易垄断保持在一个满意的水平上,于 是便放宽限制,允许汉商参加更多 
  品种的货物的贸易,开始是在塔尔巴哈台实行,后来在1845年时也在伊犁实 
  行。准噶尔居民一直在某种程度上负担着六城地区的军费,在十九世纪三十 
  年代又遭受严重的粮荒。因此,政府努力增加准噶尔的农田,并且着手实施 
  各种增加那里收入的计划。由于中国本部缺少土地和政府希望缩减因驻军给 
  养而输到新疆的白银数量,从前的障碍开始崩溃了。北京以越来越大的决心 
  努力劝诱汉人移居新疆,耕种交纳租税的土地。1835年,政府答应汉商的要 
  求,让他们带家属定居在喀喇沙尔。 
       最初并没有很多汉族移民被吸引到边远的六城地区来。他们就是到了那 
  里,生活也是很不容易的。在汉族移民和当局之间发生了几次事件。1837年, 
  在喀什噶尔地区的清驻军派出士兵烧毁了汉族移民房屋和抢劫他们少量财 
  物。在巴尔楚克,移民的工作搞得如此之糟,以致在1838年移居者竟不顾军 
  队的制止,弃地而逃。政府没有钱为日益增加的移民建造新的灌溉工程或提 
  供种子、工具和耕畜,就向六城地区的伯克们要求私人捐助,而以给予擢升 
  作为回报。在伊犁,布彦泰将军委托因积极反对鸦片而被黜的林则徐在1844 
  年整顿移民事宜。1845年,清朝中止了对新到六城地区的汉族移民豁免地税 
  的规定,提高了准噶尔地区移民的赋税,而且传令嘉奖林则徐,允许对那些 

① 沃森: 《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第662 页。 

… Page 253…

  为开垦新土地作出贡献的失宠官员缩短流放期限。在1845到1848年之间, 
  在六城地区 (不包括喀喇沙尔地区)开垦了将近八万英亩(约五十二万五千 
  亩)农田。其中四分之一是汉人完成的,其余则由东突厥斯坦人完成。① 
       1839年开始,政府还用汉族移民来补充六城地区的驻军,允许以移民志 
  愿者来补足缺员的部队。由于士兵得随时被征召作 战而使军垦趋于衰落, 
  1843年军队开始放弃农地,让位给平民移民来耕种。在1845年以后,六城 
  地区换防的士兵得到准许作为农民和他们的家属一起留在那里,政府又命令 
  所有获赦而有家口的流犯都应送往六城地区从事农业。这些措施使减轻中国 
  本部的人口压力有了一些希望。它们加强了清朝在东突厥斯坦的存在;它们 
  使六城地区更充分地和清帝国的其余部分融为一体。 
       一方面北京因从中国本部流出白银支付驻军的饷项而发愁,一方面还要 
  为白银从新疆流出国外而感到困恼,这种情况更由于在沿海偿付鸦片的白银 
  损失而加重了。从伊犁和塔尔巴哈台流出白银的情况还不算严重,但是从六 
  城地区外流的情况却是严重的。张格尔的圣战和1830年浩罕的入侵已经引起 
  了物价暴涨。铜钱不足和大量清军的来到(部分军饷是用从中国各省拨来的 
  白银付给的)降低了白银折换铜钱的比价。在1827年兑换比例已跌到每两八 
           ① 
  十蒲尔,并且在准噶尔地区产生了影响。在喀什噶尔和叶尔羌的外国人利用 
  这种低价买了大量白银运往国外。 
       当局试图铸造一种新的六城地区纯铜蒲尔来对付通货膨胀,它仅重一钱 
  五分,但有“当十”字样。他们把这种蒲尔的官价定为十个杂铜标准伊犁钱, 
  并且允许新蒲尔与旧的同时流通。当局擅自决定一个新蒲尔可换两个旧蒲 
  尔,虽然价值五个伊犁钱的旧蒲尔每个重一钱二分,这样折换是不成比例的。 
  这种新货币有可能增加流通中的铜币数额,使军队可以在军饷上增加铜钱对 
  银的比例。从1838年起,阿克苏的造币厂甚至进一步降低了铜币的重量,把 
  铸造的新蒲尔从一钱二分降到一钱。 
       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新增的铸币,再加上白银普遍流出清帝国境外的 
  情况,使下跌的银价恢复了元气。在1845年,兑换 率提高到每两白银换四 
  百蒲尔。此后,新疆驻军的饷项主要似是“出自地方收入中的地方货币”。 
  在叶尔羌市场上,白银从原来一锭(50两)换三、四百腾格(一万五千至二 
  万蒲尔,约九百至一千二百印度安那)涨到换一千腾格 (五万蒲尔,约三千 
  安那)。① 
       清朝对六城地区的控制似乎比以前加强了,但是在中亚已开始感觉到英 
  俄之间的对抗;1841年有谣言说,正在和中国以及阿富汗交战的英国将一个 
  玛赫杜姆家族成员召到了喀布尔。东突厥斯坦人的愤怒情绪和圣战精神在潜 
  滋暗长。1845年,一些柯勒克孜人袭击英吉沙尔的郊外,一个名叫阿瓦斯的 
  喀什噶尔铁匠率领一支五百人的造反队伍在索胡鲁克闹事。汉族移民帮助恢 
  复了秩序。布彦泰报告说,柯勒克孜人的袭击是在阿克苏、和阗、叶尔羌和 
  喀什噶尔等地有影响的阿訇们的鼓动下进行的,而在阿瓦斯暴动的后面有玛 

① 库兹涅佐夫:《十九世纪上半叶清政府在新疆的经济政策》,第79—80 页。 
① 曹振镛编:《钦定平安回疆剿擒逆裔方略》,卷38 第22 页;库兹涅佐夫:《十九世纪上半叶清政府在 

新疆的经济政策》,第149 页。 
① 《大清宣宗实录》,卷419 第19 页 (1845 年8 月20  日)。戴维斯:《印度报告》,附录24 第191 页; 

穆罕默德·阿明所述,第339 页。 

… Page 254…

  赫杜姆家族,特别有布素鲁汗在活动。在次年 (当时有喀什噶尔发生饥荒的 
  报告)所作的更为深入的调查断定,七和卓并没有和暴动发生关系。② 
       名义上由年青的胡达雅尔汗统治、但是事实上因领导分裂而受到损害的 
  浩罕,又故态复萌,在1846年派出一位使者重新提出了汗国的旧要求:向巴 
  达赫尚人、克什米尔人和所有拉达克商人 (推依博特——“西藏”)征税, 
  另外还要求向一个主要居住在清朝境内的柯勒克孜部落征收地租。此后不 
  久,一些柯勒克孜人袭击了六城地区的卡伦,然后越帕米尔逃向什克南。什 
  克南的统治者阿布都热依木送来一封信,暗示那些人是一些身份不详的和 
                               ① 
  卓,大概是一些白山派。 北京还是不愿满足浩罕的要求。于是,第二年即 
  1847年(在这一年,最后一部分哈萨克大帐正式并入俄国),浩罕发动了白 
  山派圣战,卡塔汗和倭里汗领导了对六城地区的侵犯,名为七和卓之战。一 
  支由喀什噶尔和柯勒克孜逃亡者组成的浩罕军队袭击在明约洛卡的清军,迫 
  使他们退回喀什噶尔。在那里,浩罕的阿克沙哈勒煽动百姓向玛赫杜姆家族 
  的军队打开回城,当时三千名清军困守在满城之内。倭里汗前往攻打英吉沙 
                                                                ② 
  尔,但失败了。谣言说,七和卓已和英国人取得谅解,但是喀什噶尔人对张 
  格尔的失败以及1830年浩罕的抢掠记忆犹新。虽然有许多人参加了七和卓的 
  军队,玛赫杜姆家族的事业一般来说在人民中间的反应是冷淡的。 
       北京命令陕甘总督布彦泰克复失地,并以奕山为叶尔羌参赞大臣。奕山 
  带领数千军队由阿克苏出发;一支三千人的援军由甘肃进入新疆,户部拨饷 
  银一百万两。当奕山于秋天到达叶尔羌前,和卓们曾进攻过这个城市,但已 
  被赶走而撤回到了喀什噶尔。奕山的优势火力连战皆捷。围攻英吉沙尔的玛 
  赫杜姆家族的军队甚至未及交战就望风而逃,所有侵略者随即放弃喀什噶尔 
  而逃回浩罕,和以前一样跟着一起逃走的有他们招募的喀什噶尔新兵和成群 
  结队的同情者及其家属。 
       清帝国的军队再次进行了可怕的报复,但是豁免了喀什噶尔地区的赋 
  税。一支来自伊犁和乌鲁木齐的2,360人的军队加强了喀什噶尔的驻军。枢 
  纽之地巴尔楚克也是通往喀什噶尔、叶尔羌、阿克苏与和阗各条道路的总汇, 
  清朝在这里建造了一座新城(Yangi Sha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