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特梭利教育法-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个体想要适应环境 │


│ ↓ │


│ 必得生理、心理 │


│ 功能独立(成熟) │


│ 例如:会走路、会拿 │


│ 扫把、有自信…… │


│ │


└─────────────────┘


这一连串的过程,他人是无法替代经历的,正如母亲不能替至爱的小孩呼吸一样。


成长的路相当地漫长,也并非一蹴可及,得靠不断地促使生理及心理功能独立(成熟),才能成为所谓〃独立的人〃,才有能力靠着自己的努力,完成生命发展中需要的各种活动。


让孩子独立地做


然而,生理、心理功能如何才能达到成熟(独立)?除开它们会随着年龄,逐序发展的自然因素外,亲职人员帮助儿童学习,即是重要的辅助因素了!但得记住 帮助是适量的,比如说看孩子折手帕的动作很慢,母亲忍不住抢过来帮他折。这种行为其实很残忍,因为你不但剥夺了孩子学习的


机会,而且,剥夺了他的自尊。所以在这里,〃独立〃也变成了一种大人对小孩的态度,即──〃放手〃,请让孩子自己做!你得尊重他的学习意愿。他所做的,虽然很慢很蠢,但那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他正在学习呢!


帮助孩子独立的要诀,除开〃放手〃之外,还应该是〃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 


第9章 原理论(三)──生命自然发展



生命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看看那土里冒出的新芽,瞧瞧那〃唉!衣服又太小了〃的宝宝,你都可以确实地发现,生命它不曾滞止。


爷爷不是一生下来,就白了胡子,你也不是一生下来就长得这么高,都必须经过由幼小到成年的连续过程,才有现在的自己。但是只要问:是什么力量让我们长大的?恐怕没有人能够说个所以然。其实,生命它自然而然地发展,看上去很像极为随意,实际上,却充满着秩序和规律(一定由小到大,由简而繁),在一定的自然法则下,万物生生不息!


生命的自然发展


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就注意到了生命〃自然发展〃的事实,她发现人的〃完成〃,实际上是经由自己的不断活动来达成的。比如〃母鸡孵蛋〃,母鸡生下鸡蛋之后,它能做的,也只是供给蛋的温暖,至于蛋壳里的〃胚胎〃如何变成小鸡,就得靠蛋壳内的〃生命〃自己去一步步地完成,老母鸡无论如何着急,也控制不了蛋壳里的小生命。


蒙特梭利更追根究底地往上找寻生命体自我活动的根据,她发现,儿童在出生以前,就具有了发展的预定计划,由于这个计划从生命的一开始就已存在,正如鸡蛋会变成鸡,人的受精卵会开展成胎,变成人,所以她称未出生之前,便具有这种〃开展功能〃的儿童,为〃精神和肉体胚体〃。〃胚体〃在卵受精的那一时刻,就含有了〃未来成为人〃的这一大自然的〃预定计划〃,于是〃预定计划〃也按着大自然订下的步骤,产生了自我实现的活动;不断地自我活动,完成了伟大的生命。


预定计划在过程中显现



比如说,一枝黑黑小小的苹果树苗,你当然知道它有一天会长成树,开花结果。但是第一步,你必须把它种在土里,经过了抽芽,发枝,长叶,到最后一个个美味的苹果才会真正出现。我们拿这个例子与前面所说的对比一下:


▲种苗(含有未来成 ▲受精卵(含有未来成为果树的〃预定计划〃 人的〃预定计划〃


↓ ↓


抽芽、发枝、成树…… 成胎、婴儿、儿童……


↓ ↓


结果(达到计划) 成人(达到计划)请注意中间〃→〃的那几段,是表示必经的过程(自我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说〃预定计划〃,必须借着自然力量所推展的过程,来显现计划是什么?来达到计划的目的;缺少了必经的过程,就显现不出这个自然的预定计划来了(例如婴儿一生下来,假使不经由发展过程,如何能变成大人?他不可能今天是婴儿,明天就变成大人了)。这个过程绝非跳跃式的前进,它是按部就班,脚尖脚踵地一一发展下来。


这种自然发展的过程,也是万物长成的自然规律,哪怕是蚊虫,白天生出来,经过两个晚上就死亡,〃三天〃对这虫子来说就是一辈子,在这短短的三天中,它仍得经历从生到死,由幼至长的成长历程呀!


儿童的内在需要


〃计划〃靠着〃过程〃来达成,那过程又靠着什么来推动?答案是〃内在需要〃。


幼儿在心理与生理上的发展速度因人而异,所以儿童成长阶段的进程也会各自不同;然而相同的是:为了使身心成长,从胚胎个体开始,会有很多的内在而非外显的需要出现,〃内在需要〃会导致〃个体〃主动地去寻寻觅觅,找它要的〃东西〃,以满足迅速成长的目标(例如刚出生的婴儿肚子饿了,他会闭着眼睛找,用嗅觉找奶香,用嘴唇去找奶头,解决饿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大人不注意到这个事实,不能明白孩子会因〃因在需求〃而驱使他〃主动活动〃,反而认为孩子只是一个被动的空容器,需要大人填塞,就会出现养育上的〃差错〃了!孩子需要大人的〃援手〃,但不需要填塞;需要大人了解和尊重他们的〃内在需求〃,帮他好好地长大成人。


所以就〃教育〃的立场来说,大人能做的,是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任由孩子在其中去自由地选择,不受干扰地满足他的内在需要,使生命能够自然地发展,一步一步建构成一个完美的大人。


第10章 原理论(四)──吸收性心智



我们常听见一句话:〃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什么?其实只要仔细体察地球上的生物分布情形,就不难知会这句话的含意了。瞎眼的蝙蝠有声纳器官帮助;柔弱的毛虫有变色的皮肤保护;荒冷高原上的牦牛有温厚的皮毛调节体温;所有的生物都拥有赖以生存的天赋本能,这不正是老天的好生吗?


人类呢?强壮不及猛虎,灵敏不如羚羊,却能够主宰地球和我们生存有关的大部分环境。那是因为我们的〃脑子〃比其他动物灵活,才能从茹毛饮血时代的征服环境,到逐渐控制环境,进而改变环境,这就是我们人类特别拥有的天赋本能。


这种天赋本能你有我也有,但你的孩子却特别不同!


特 殊 的 力 量


前面曾经提过,刚出生的婴儿,生理与心理上的功能都还不成熟,就像一张白纸,不能和小鸡一样刚刚出生就会啄食,婴儿的各种智能必须靠他日后自己的种种努力而慢慢地发展。

前面也曾提到,人类是依据着上天的〃预定计划〃逐渐成熟。然而,初生儿一离开温暖湿润的母体随即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面对这个突然而且复杂的环境,这项〃预定计划〃又是如何的展开过程,让孩子由小长大、由无知变有知呢?


婴儿一出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为了面对它,也为了适应它,求得生存发展,儿童会有一种蒙氏所说的特殊〃力量〃来帮助他。这种特殊力量会帮助他从复杂的环境中,自动地选择成长所需要的事物;并且会使孩子主动地尝试,摸索,快速地了解和学习这〃人〃世界的光怪陆离;也使他不得不看,不得不听这些目不暇给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了和他心肉相连的你)。


你别小看他们,小心灵中不但不停地探索,不断地了解,而且还想和你建立关系,甚至想控制这些身外的环境──也包括我和你。


可是这种内在的敏感动力并不是永远的,到了六岁以后几乎就减弱了。


这种看不见的生命力共有二项,其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二是幼儿期间的〃敏感力〃。


吸 收 性 心 智


大人在面对一项新的事物时,可以借用旧经验来学习,例如你初次到非洲去,听见那儿的人发出一些叽哩呱啦的声音,就算你听不懂,你仍会判断那是〃语言〃。孩子呢?从完全黑暗的母体,滑进这个全然不同的世界,没有带来任何经验,智力也还没有成熟,〃吸收的心智〃这项内在的助力,就会驱使他〃潜意识〃地从环境中大量地、且全面地吸收,就像照相机的感光底片一样,将外界的印象全部摄入,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快速累积、储蓄底基。然而这种潜意识的摄取,大约到三岁以后,便会转变成有意识的吸收;也就是三岁前创造出功能(例如:孩子一出生,不会说话,他会从〃听〃、〃看〃的刺激中学得说话的能力),三岁后这些功能会开始快速发展(一岁半后,孩子的语同,速度更是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