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特梭利教育法-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惊人,儿童就因为有这种能力,才会从〃无〃到〃有〃地奠定下智力的基础。


敏 感 力


让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种虫子的幼虫,一生下来,必得靠吃嫩叶维生,它会利用光线去寻求食物;可是等它长到某一个阶段,这种对光线的敏感力很快就消失了。儿童成长的阶段,也有同样的现象。敏感力是表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某一段时间,只对环境中的一特定事情,涌出如泉水般的最大兴趣和不断地主动触摸、模仿或学习的举动,而且成果惊人。例如:处于语言敏感力表露的时段(我们称之为语言敏感期),儿童会对语言产生最大的兴趣,他以模仿大人的用字来快速学习,在语言的字汇容量与表达力上,更是神速地增加。他不需要文法书,也不需要词类表,他自然而然就能经由环境,学习字正腔圆的各种语言。


更例如:小婴儿出生到某一阶段,会自然地学爬,以致于学走路,那是因为到了这件事情的敏感期,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学了,而且也得到最大的效果。假如错过了该项智能发展的敏感期,以后再想学习,不仅已失掉学习兴趣,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会加上数倍呢!


感官敏感期表


由于人类的智能发展,是从感官吸收外界的讯息开始的,所以在儿童的抽象思考能力,还未发展出来以前,都是利用亲身的感觉来认识世界,从零岁到六岁儿童的敏感期,也就多集中于感官上:


┌────────┬──────────────┐


│ 年 龄 │敏感时期(Sensitive Periods) │


├────────┼──────────────┤


│ 出生到3 岁 │属于潜意识的吸收心智(Unconc…│


│ │ious Absorbent Mind) │


├────────┼──────────────┤


│ 1 1/2岁到3岁 │感官经验、语言发展 │


├────────┼──────────────┤


│ 1 1/2岁到4岁 │对细小物体发生兴趣 │


├────────┼──────────────┤


│ 2 岁到4岁 │明白时间上、空间上的秩序 │


├────────┼──────────────┤


│ 2 1/2岁到6岁 │感官的净化 │


├────────┼──────────────┤


│ 3 岁到6岁 │对成人的教化有敏感的感受性 │


├────────┼──────────────┤


│3 1/2岁到4 1/2岁│写字 │


├────────┼──────────────┤


│ 4 岁到4 1/2岁 │触觉发展 │


├────────┼──────────────┤


│4 1/2岁到5 1/2岁│朗读 │


└────────┴──────────────┘


注:摘自许兴仁编译〃蒙特梭利教具教引〃上面这个表,可以当作帮助您了解孩子的一个参考。在这些感官的敏感期内,大人应该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充分学习。


第11章 原理论(五)──工作人性



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么工作的: 〃小明从老师手里接过玻璃杯,玻璃杯外围的三分之二地方,老师已经先行贴了一圈红胶带。小明拿着杯子,到了洗手台前,转开水龙头,将水装到杯子红胶带所指示的界限,关上了水龙头,小心翼翼地双手捧着杯子回到了活动室。


小明看看老师,老师用手指了指地板上的那头,原来,老师也用红胶带在地板上贴了一条直线。小明慢慢地走到了线的起端,双脚并拢,眼睛看前面,一步接一步地踩在直线上,缓缓地向前走去。他的步伐是这么的小心,杯里的水也没有溢出来。当他到达了线的尽头,将水倒回洗手台,把杯子还给老师,回到坐位,他的神情流露出极有成就的愉快,老师也报以微笑,表示赞许!〃 不错,这就是孩子很正常的〃工作!〃孩子在儿童之家,学习日常生活─自我训练(走路)的成长〃工作〃。


大人与小孩工作性质不同 


当孩子严肃地做前面那件工作时,你千万不能认为那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以为他是学着马戏团走钢丝的游戏;其实他在做着一件神圣的事──学习成人的正确走路和沉静细心。


工作不同于游戏,游戏只是无目的的嬉耍,而〃工作〃则是一种目标,有进步的活动。


就拿前面的那个例子来说吧:小明捧着杯子走线,不仅是要他练习〃用手捧杯子〃、〃开水龙头〃、〃速度稳健〃、〃眼睛往前看〃等等单独的动作,更要他学习如何将这些合在一起,达到整合至平衡(协调)的状态。


就蒙特梭利的幼儿教育来说,这件〃工作〃的目的:(1)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做事聚精会神, 并体验〃独立〃的滋味,而且能有秩序地完成一件工作。(2) 也借着四肢的活动,使孩子的人格、智能与体能同时发展。 就如少棒队的小国手一样,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使眼力和臂力协调,发挥强大的打击力。孩子的生理、心理功能,经由不断地活动,也才能越来越敏锐灵,日新而又新地长进。


孩子〃工作〃的目的是为完成自我!大人刚好相反,他们的工作是为满足〃目前社会所有〃、〃目前生活所需的衣、食、利、欲〃,是为了维持生命!


所以,哪怕是孩子专心地在玩泥巴,你看到之后都应该高兴:虽然他手上、脸上、衣上都脏,而且捏得也让你看不出什么〃名堂〃;但在他内心是,却很干净而高尚,说不定是建条捷运铁路,或是新的长城,甚或是学你做包子、面条。因为他在专心地用头脑〃想〃,用手、眼和着泥、水〃忙〃!这些活动、这些体验都是为着要成为一个未来世纪的新人。


内在需要导引着工作


为什么孩子会高兴入神地玩泥巴?倒不是他对泥巴有什么样的渴求,而是他有股内心的〃需要〃,需要有东西,让他们的双手不断地活动,接触事物、体验感觉,同时发展智能。或许刚开始,他想捏成一匹马,可是你怎么看也只像一团稀巴烂泥,那是因为他手脑并不能完全协调;经过一段时间,你可以发现,他已经会运用方法,东补一块、西捏一点地,似乎有些马的雏型了,这表示他的手脑对于〃捏握〃这件事,已经逐渐协调、逐渐配合了!又,或许三个月后,他突然对剪纸感兴趣,那就表示他的〃内在需要〃又导引他往另一个眼、脑和小肌肉协调的发展途径去了。


伟大的母亲,如果你能发现,而且高兴发现孩子这种内在的需要,你不嫌他天天搞得一身脏、常常满堂满屋地乱糟糟,你已经是个有知识的妈妈了。


假若孩子的这种需要,能够吸引你的兴趣,打开了你对孩子内心窥探的心扉,进而下功夫去了解他、帮助他,那你将是一个更有智慧的妈妈了。


工作是人性的特征


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孩子由〃内在需要〃的指引,借由工作获得〃自我统合〃,建构自己、创造了人类的新生命。


所以,蒙特梭利说:〃工作是人性的特征。〃蚂蚁和蜜蜂虽然会不断地采花蜜、觅花粉,但它们不会教育自己去〃动脑筋求进步〃,去增长智能以及改善环境。蒙特梭利先从智障儿的身上看见了:孩子寻觅可供抓握的东西,以发展自己的事实,发现这是智障儿童仍可教育的〃大本〃;进而想到正常的儿童所具正常心智的〃内在需要〃力量,必然更为充沛。如果我们及时地帮助他们发挥这种力量,使人类潜能得以发掘,未来岂不是会更为美好和谐吗?妈妈们,从现在起,您得〃心思细如丝〃地观察你的宝贝,发现他有什么〃内在需要〃了!


第12章 原理论(六)─奖惩无用



妈妈吼着说:〃小明,叫你不要玩水,听到了没有?〃


老师怒气冲冲:〃小明,求你不要到处乱跳!〃阿姨甜着脸:〃来!小明,你把这碗饭吃光,阿姨买糖给你吃哟!〃


爸爸回来了:〃唉哟!小明,和你说过几遍了,你怎么又爬到我的办公桌上把墨水打翻了!〃(这时爸爸可能,啪哒啪哒地打了起来)。


奖惩教育下的不踏实


尽管今天的小明,在你威吓下停止了玩水,或在你的奖诱下吃完了饭,其实对他而言,是一点儿也没有效果的!


你相信吗?明天的小明,仍旧好玩水、乱跳、不肯好好吃饭,甚至去破坏钢笔了!


蒙特梭利在〃儿童之家〃的观察中发现:奖赏或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