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一卷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 作者:刘红林-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四受到这次迫害,“对于支配者非常憎恶。把关联于他们的事务,一律辞掉,决意不和他们协作。也觉得此后的压迫一定加倍横虐,前途阻碍更多。但他并不因此灰心退缩,还是向着惟一光明之路前进”。 
  一日,他受邀到N地讲演,受到救世主般的拥戴,因为民众走投无路,叫天不应,把惟一的希望维系于文化协会。阿四看到这种情况,心里不安:“他想大众这样崇仰着、依赖着、期待着,要是不能使他们实际上得点幸福,只使晓得痛苦的由来,增长不平的愤恨,而又不给他们解决的方法,准会使他们失望,结果只有加添他们的悲哀,这不是转成罪过?”他站在台上,“静肃的会场,只看见万头仰向,各个的眼里皆射出热烈的希望的视线,集注在他的脸上,使他心里燃起火一样的同情,想尽他舌的能力,讲些他们所要听的话,使各个人得些眼前的慰安,留着未来的希望,抱着欢喜的心情,给他们做归遗家人的赠品”。 
  《善讼人的故事》是发表了的作品,但由于把背景推到了清朝,表面上不涉及现实,则能够正面向施虐者宣战。 
  主人公林先生是财主志舍的账房先生并兼办理一切事务。一天中午,他的一个贫苦邻居求他向头家(东家、雇主)讲一声,家人大前天就死去了,不能再放,让他先把死者埋了,买坟地的五钱银先欠些日子,如果赚不到钱,他哪怕卖掉儿子也会还清。林先生深知自己无权做主,而头家又正在午睡,但经不起丧家的苦苦哀求,便写了张字条给管山的,并嘱咐一定要努力设法还钱。 
  林先生听说番社(原住民)庄人,是不是生番的后裔就不知道了。邻居走后,他心里有点不安,同时又对主人的惟利是图心生反感,想起主人平时所说的话,又勾起憎恶之情。在这样的主人手下做事,实在无趣,但是为了生存又不能舍弃这份工作,想来想去,不知怎么办才好。 
  志舍醒来,过足鸦片瘾,问起这件事,不依不饶。林先生怒火填膺,质问头家凭什么霸占这一带山地,警告他如果不把山地归还民众,就不能过平安日子,不要以为有钱什么都不怕。面对志舍解雇的威胁,林先生无所畏惧,扬长而去。 
  林先生来到县城市街中心的观音亭(寺庙)里,借禅房住下,计划聚集大众的力量与志舍斗争。就从这时候起,志舍平添了无数烦恼:百姓一时不驯良起来。以前谁家死了人,先交了钱再去“做风水”,现在都埋下去了还不交钱,管山的虽然去阻挡,无奈大家不听,甚至有时还要遭受殴打。这个几万居民的城市,一日中死不少人,全都要扛到山上去埋。这是志舍一个很大的财源,现在眼看要失去了,怎会甘心?于是,他依仗钱能通神的力量,寻求官府的保护。 
  与此同时,林先生也向官府递交诉状,告的是志舍不应当占有全部山地做私产。他的状纸写得真好,一时被城乡的百姓所传诵。但是,百姓们的利益不等同官府的利益,林先生为百姓代言,对当官的人没有任何好处,他们又不缺少五钱银买坟地,于是,“甚不以林先生的告诉为是”。况且,“究竟是钱的能力大,所以官府把百姓们不遵向来的惯例,不纳志舍的钱,便讲是林先生煽动的,用那和谋反一样重大的罪名——扰乱安宁秩序的罪,加到林先生身上,把林先生拿去坐监”。 
  百姓们闻讯,真的骚动起来了,尤其是大多数“无钱的人”,更为激昂,好几百人拥向县衙,要求放人。“大老爷”哄吓兼施,镇住人们,却把几个站出来与之交涉的人也关了起来。这下引起众怒,第二天不只是城里的人,乡村的穷苦百姓也成群结队地聚集到观音亭来,从这儿通往县衙的路“尽被人塞满了,各个人的面上,都现着兴奋紧张的样子,真像战争就要开始一样”。有人叫喊着:“罢市!不关门的先抢他!”霎时间,从街头到街尾,全都是“乒乒乓乓”的商店关门上锁声,还有人嚷着要打进衙门去,县衙的大门竟被撞开了。 
  那个年代的百姓真是“凶蛮”,动不动就直接行动起来,当时的官也怕惹动了百姓,保不住顶戴(官位),只有对百姓让步,把抓的人全都放了。林先生虽然被热情的百姓解救,恢复了自由,但他对志舍的起诉,一点儿也没有结果。他一方面看见志舍雇来打手巡山,甘心把钱花在这些地痞流氓身上,也不对穷人施舍分毫同情;另一方面受大家热烈声援所激励,遂下了决心,“似有不惜牺牲,要舍身干下去的觉悟”。他上府城去告状,却还在志舍金钱的势力范围内,没能成功。随后,他在群众的声声祝福中从鹿港乘船到了福州。 
  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上省为民请命的事已不胫而走,成了福州街谈巷议的话题。一日,他在茶楼边喝茶边听茶客们谈论他的事,忽有一陌生人走过来打招呼,问明他的身份,与他一起品茶,茶毕,送他十六个字让写进诉状里去,说:“当会使先生所写的增强了力量。”林先生一看,这十六个字是“生人无路,死人无土,牧羊无埔,耕牛无草”,这正是他“所想讲而想不出要怎样去表现的意思”。那人不留名姓,笑着走了,无人知道他是什么人。 
  过了一些时候,“我们的地方”就得到了林先生在省城打赢了官司的消息。志舍霸占的山地自然拿出来做了公墓,牧羊放牛、拾些柴草也无须再到远处去。但是,林先生的消息则一向杳然,不知所踪。 
  以上,我们分四个方面论述了赖和小说的思想内容。其实,这四个方面是紧紧绾结、融合在一起的。正因为有殖民者的凶残、嗜血,封建地主的贪得无厌、毫无人性,才有了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煎熬;也正是封建意识、传统陋习的愚弄,被压迫者才懦弱、驯服、不争,没有力量自救,任人宰割;但无论统治阶级如何强大,终究扑不灭民众中蕴藏着的反抗烈火。我们从台湾新文学史上看到,日据时代小说尽管庞杂多样,但除了皇民化文学之外,基本内容都离不开这四个方面。换句话说,这正是日据时代台湾小说的四大基本主题。 
第三节 开风气之先——赖和小说的艺术特点  
  赖和小说在台湾文学史上开风气之先,不仅表现在思想内容上,而且表现在艺术形式上。赖和在创作的过程中,深深认识到,要反映新文学的新思想,旧有的文学形式不仅不能克尽其功,还成为障碍。因此他孜孜以求,努力学习、借鉴大陆新文学成功的先例,结合台湾文学的特殊性,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鲜明而生动的写实形象系列 
  赖和与世界上绝大多数杰出的小说家一样,十分重视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其主题更是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且这些人物形象,并非来自作者的想象,而是的的确确存在于台湾的社会生活中,存在于作家本人周围,他只是用写实的手法,将他们集中地体现在他的小说中。在他不多的作品里,主要刻画了三个形象系列:日本警察和台湾人恶棍、劳动人民、知识分子。 
  1。 与人民为敌的日本警察和台湾人恶棍形象系列 
  赖和笔下有许多警察形象,这是赖和艺术追求的一个特点,日本警察也是经由赖和之笔,最早出现在台湾乃至中国、世界文学画廊里的人物形象,是最可恶、最卑鄙的文学人物类型之一。他们贪婪、残酷、蛮横、毫无人性的面目在《不幸之卖油炸桧的》、《一杆“称仔”》、《惹事》、《不如意的过年》等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暴露。从警察的所作所为来看,都是些泼皮无赖之徒,这并不是赖和有意丑化他们。日据时期,殖民者从日本国内招募到台湾当警察的,多为社会上没有正当职业的人,素质低下,人品顽劣,甚至原本就是地痞流氓。到台湾后,进入整个殖民统治网中,尽管是在最基层,却对老百姓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赖和小说中,他们可以因为小孩的叫卖声吵了晨觉,而将孩子任意打骂关押,不让吃饭;可以因为菜贩不把菜白送给他,折断了人家的秤杆不算,还无端地诬陷人家违反了“度量衡规则”,在年关之际判监三日;可以视他们治下的人民不如他们的鸡犬高贵,任由鸡犬去祸害百姓,还诬良为盗;可以把自己莫名其妙的“不如意”随便发泄在民众头上,施以惩罚。这些揭露,应该说是符合当时日本警察的总体特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