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一卷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 作者:刘红林-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大多数台湾同胞一样,虽然不得不“转籍日本”,但心中强烈的民族意识是泯灭不了的,即使不得已让子弟上了公学校,汉学也不废,这就摆明了他们的态度。以往读私塾,是为了让孩子能“学而优则仕”;现在此路根本不通了,只有读“日本书”才有前程,汉文化教育不仅不能做官致仕、光耀门庭,还要冒相当大的风险,他们却仍然不放弃。因为他们要在后代心里扎下民族文化的根,用赖和儿时听来的话说,就是“读书乃做人顶重要的事”。(赖和:《无聊的回忆》,《赖和全集》第2卷,(台北)前卫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235页。)他们要子孙读书做人,读中国书,做中国人,说穿了,这是对日本殖民者的一种文化抵抗。 
  十岁那年,父亲将他送进“书房”(私塾),接受传统汉文教育。赖和对读日本书有些惧怕,怕的是“剪发”。这对他来说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因为“在我当时的意识里,觉得没有一条辫子拖在背后,就不像是人,有着这天大的理由,学校就不敢去”。(同上,第231页。)当然,这种说法有几分可疑,一个十岁的孩子,读什么书,不是他自己能够决定的。赖和也说:“当时读日本书的人,大部分总要受劝诱。不是,讲歹听一点,也可以说受到官权的威迫,才不得已去进学校。”(同上,第230页。)进了“书房”后,受先生屡次催促,赖和才于同年10月底进了公学校。至于“那书房先生,为什么教人舍弃圣贤的事业,去读日本书”,(同上。)赖和说他一直没有弄明白,其实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那先生怎么能抗拒得了殖民政府的淫威? 
  赖和每天上公学校之前,先到“书房”早读,公学校下午是没有课的,须去“书房”上课。家长们视汉文很重要,对“读日本书”不大关心,甚至有些厌恶,认为会妨碍汉文教育。赖和则相反,他喜欢公学校而厌恶“书房”,但并非缘于功课或其他什么,而是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 
  “书房”的教育是旧式的,家长和先生并没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读书学习汉文,也不认为学生有明白的必要,只是一味强制学生们读。小孩子整天正襟危坐地念书,没有一点儿趣味性的活动,稍有些错,竹板子就打到身上去了,“皮肉时时颤战地预备着”,“好似先生的智能,由竹板的传导而始注入学生脑中,打就是教育的根本原理,教育哲学就建设在竹板之上,所以先生的尊重竹板,还比较在孔子以上”,而且,“当时有名的先生,多很注重竹筢,可以说名声是出在竹板之上,竹板愈厚,打人愈痛,愈能得到世间的信任,名声也就愈高,学生也就吸集的愈多”。(赖和:《无聊的回忆》,《赖和全集》第2卷,(台北)前卫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236页。)尽管惧怕,还不敢不去,家里的督促还可以欺骗,先生的催唤也可以逃避,但同学们的捕捉,就无法抵抗了。如果某个学生被两三次催唤,还不去上学,先生就派了其他学生到家里来捕捉,那场面非常有趣: 
   
  平日学生们在书房里,正苦无理由可以外出,所以先生有什么差使,学生们总争先奔赴,何况这样差事,是顶有趣味的,四五人捕捉一个,有的扶头,有的把脚,推推挽挽,像缚小羊,若是平日有交恶过的也可偷偷打他几拳,捕进书房按在椅子上打屁股,那是比看戏更有趣味啊!所以学生们,总踊跃从公,任你闪到什么所在,皆被他们搜索出来,不去!教他捕捉去!我的屁股可没有安上铁板。虽不愿意也不敢歇一天。(同上,第238页。) 
   
  尽管“书房”学习是被动的,填鸭式的,但几年下来,也打下了坚实的汉文基础。 
  公学校的教育是新式的,每堂课的时间不长,课间可以自由地嬉戏。赖和刚去的时候,一来年纪小,二来殖民统治刚刚稳定,差别教育制度也建立不久,台湾人肯把孩子送入公学校的还很少,因此,公学校上课讲故事的时候居多,像“书房”那样方式的读书不常有,体操也和玩游戏差不多。他非常快乐,觉得学校和“书房”比起来,有乐园和监狱的差别,于是琢磨着找一个能全天留在学校而逃避“书房”的办法。还真让他给找着了,那就是打扫教室,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可恨的是,先生总让那些“优良学生”去干这事,十次也轮不到赖和一次。平日里,先生还算和善,也不像“书房”先生那样常以冷面孔向人。 
  过了两年,情况不一样了,学校上课不讲故事了,“所讲多是没有趣味,使人厌倦的那些什么,我一点也不明白,这讲是修身。体操也不似游戏,那按规照矩的动作使人讨厌”。(赖和:《无聊的回忆》,《赖和全集》第2卷,(台北)前卫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232页。)这里的修身,是公学校的一门功课,专门向台湾学生灌输日本国体观念。体操也变成了军国主义的军事训练。公学校的教师百分之八十是日本人,随着不断地升上高年级,先生调换,他们的态度也渐渐威严起来,爱打学生了。“书房”先生打学生,总是学生犯了错,需要教诲他们如何立身处事做人,打是让他们悔过长记性;而学校的先生打学生,常常是轻罪重罚,甚至学生根本没有犯错,无缘无故地挨打。况且,日本先生的打骂,完全不带教诲的情味,“一些都无有能使我们悔过的效果”。(同上,第237页。)很明显,日本教师对台湾学生的责罚,从根本上说是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的种族歧视。年纪小小的赖和及他的同学们十分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胸中涨满愤恨,终于有一天,发动了一场罢课斗争 
          —— 孩子们一齐跪到公园里,不去上课。校长追究起原因,向学生保证他们不再挨打。赖和生平第一次斗争取得了胜利,也许从那时候起,他就懂得了要捍卫自己的权利、尊严,必须通过斗争。 
  十四岁那年,赖和入“小逸堂”拜黄倬其(黄汉)为师。这是为了让赖和等学子更好地打下汉学基础,父兄们精心地选择了黄倬其这样博学多才、教育有方的私塾教师。据赖和回忆说,黄倬其早年不得志,倚笔为生,做大户人家的家庭教师。乙未年(1895年)日本据台,他认为靠书本不能保国救国,“投而弃之,欲伸其志于商场”,可是“转徙流离十余年间卒不获就”。(赖和:《小逸堂记》,《赖和全集》第2卷,(台北)前卫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197页。)从这一点看,他的爱国心、报国志都是很明显的;父兄们让他来教子弟,用意也是非常清楚的。后来,黄倬其还跟随他的东翁(雇主)“游历大陆,远踏南洋,求其可以一展素抱者,乃或有其处而资力不及或力所能及而际非其时,望洋兴叹,颓然而返”。(同上,第198页。)他的“素报”是什么,赖和没有明言,但不难猜想出来。黄倬其很有学问,人品也好。他的教学方法与其他私塾不同,不要求学生读死书,除了读讲古文、诗集以外,汉文习作以书信、联句为主要课程,“因夫子教导有方,我等学生皆甚契洽,遂成一系无形之统”。(同上)这种严格的古典文学教育给予他在人格形成期以巨大影响。亦即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  
  不可否认,公学校的日式教育,使赖和具备了较宽广的文化视野,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赖和的父祖都是以术士为业,这样的家庭背景属于闽台民间生活习俗;书房教育,尤其是小逸堂这一阶段,更使得赖和与中华文化的大传统进一步贴近。家庭与私塾对赖和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不是自小在民族传统环境中成长,加上长辈有意识地引导、培养,能在极强势的日本文化的统治之下,站稳民族的立场而不倒,并从事坚决的反抗斗争,是无法做到的。 
第二节 汉魂不朽——民族意识的潜在生长  
  赖和公学校毕业后,想上台北继续求学,但家里人不大愿意,理由是怕孩子在台北那样的“坏地方”被人拐骗,其实是舍不得他少小离家。可是,他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做,也不愿意去当日本人的走狗——补大人(巡查补——助理警察,由台湾人充任,警察都是日本人当)。这个职业在当时许多人眼中,是令人羡慕的,可以威风地过着享福的日子,而且日本人为了以台治台,培养汉奸,凡公学校的毕业生,只要去申请,总尽数录用。赖和说自己“生成羞耻心强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