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拉.慧儿-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欤馐兜截范A觊觎储位之心太盛,竟欲杀害胤礽,若是让其得逞,后果严重,不堪设想。遂,康熙一再严斥胤禔,指出其杀弟之念:“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国法,皆所不容。”并且明确宣谕:“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这之后,胤禔见自己夺储无望,便想推荐与己关系密切的皇八弟胤禩,他想朝中对胤禩的呼声如日中天,而且自己的额娘也曾抚养过胤禩,让胤禩得位,总比让别人得了的好。

可惜,这一个愚蠢的举动,又遭到康熙大怒。且让康熙彻底明白了胤禔与胤禩结党乱政、谋储夺嫡的险恶用心,但是于此,康熙只是狠狠地批评了胤禔,让他不可干政妄言,而没有点出自己对胤禩的不满。

而此时的八阿哥胤禩可说是春风得意,他也自觉胤礽被废,自己的希望来了。他一直以精明能干著称,在朝中颇有威望。此刻,党羽众多、声势浩大的八阿哥胤禩策划了两件大事,一是为自己制造舆论,让人放出风声说:“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另外一件事是让诸臣将自己推举出来,让倾向自己的大臣向皇上提出再立一位贤能的太子,之后这些臣子自然都众口一言地对皇帝说:放眼满朝,储君之位,八阿哥最是合适不过。

不想,康熙非但没有为这个舆论所动,反而派人追查张明德相面之事,后查出胤禩不仅有相面之事,而且还有谋杀皇太子的企图。随即,康熙痛斥胤禩道:“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允礽。今其事败露,即锁系,交议政处审理。”胤禟告诉十四阿哥胤禵,胤禵介入,想要营救胤禩。康熙知道后大怒,叫来胤禵,胤禵振振有词,满是对胤禩的袒护,康熙愤怒地拔出佩刀,将诛胤禵。此时,五阿哥胤祺正好来到,不由上前跪抱劝止,康熙才愤怒少解,但他还是怒斥胤禵,打了他二十大板且令他闭门自省。

此事过后不久,三阿哥胤祉便向康熙帝揭发,说:“皇长子胤禔与一个会巫术的人有来往。经查,发现胤禔用巫术镇魇胤礽,阴谋暗害亲兄弟,并有物证。”康熙大怒,令革胤禔王爵,将其终身幽禁。

连日来的种种事端,种种打击,让康熙的身心都感到了疲惫,本来,自废皇太子后,康熙就痛惜不已,寝食不宁。他回想拘禁胤礽那天,天色忽昏,十八子胤祄病死,回京途中,大风环绕驾前,康熙想这或许是天象示警,废太子不详。

回銮后,康熙又分别梦见了祖母孝庄皇太后和胤礽的生母皇后赫舍里氏。康熙记得孝庄皇太后生前十分喜欢胤礽,立胤礽为皇太子,孝庄皇太后也一直说是妥贴之举。康熙想或许祖母近日入梦,梦中始终不言,但脸上有不悦之色,是因为祖母在提醒自己,自己废太子之事做错了。

想起赫舍里,梦里的凄婉哀伤,康熙忆起从前和她一道的日子,不由更加感伤,深觉自己对不起她。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十九日,皇上去南苑行围,忆昔皇太子及诸阿哥随行之时,不禁伤怀。终于在十月二十三日病倒。当日回宫,康熙立即召见胤礽。见胤礽身形枯槁,康熙心中又是一恸,此后,他经常召见胤礽。数日之后,康熙忆起过往,就更觉得皇太子当时的行径是疯癫而非谋逆,他将当日的对太子的忿恨都记在了大阿哥头上,康熙觉得这一切都是大阿哥的错,是他利用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以诬术镇魇了胤礽,让胤礽大失本性。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召满汉文武大臣齐集畅春园,令从诸皇子(皇长子除外)中举奏一位堪任皇太子之人,他说:“众议谁属,朕即从之。”

康熙这么问,其实是想复立皇太子。

其实令诸臣推举皇太子之前,康熙曾私下找到李光地,询问道:“废皇太子的病,如何医治,方可痊好?”其实此问,是为了试图启发臣下,复立胤礽。皇帝的意思是说:胤礽的病是由废皇太子而引起,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对症下药,只有复立。李光地自然明白皇上的心思,立刻答曰:“徐徐调治,天下之福。”

但李光地为了少惹是非,并未向任何人透露此事,以致推举太子时,诸臣并未事先获得圣意,反而将胤禩推举出来。这次推举过程是这样的:集议日,马齐先至,张玉书后入,康熙问曰:“众意谁属?”马齐言:“众人都道八阿哥人品贵重,都推举八阿哥为皇太……”话还未完,康熙便怒道:“皇八子胤禩未曾办理过政事,近又罹罪。其母出身微贱,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如何堪当皇太子?”之后,康熙又传谕李光地,提醒道:“前召尔入内,曾有陈奏,今日何无一言?”到此刻,李光地按着皇帝的心思表态,诸臣才恍然大悟。

第二日,也就是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康熙召科尔沁达尔汉亲王额驸班第、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护军统领、满大学士、尚书等入宫,亲自向他们宣布:“皇太子前因魇魅,以至本性汩没耳。因召至于左右,加意调治,今已痊矣。”命人将御笔朱书,当众宣读。谕旨内容为:“前执胤礽时,朕初未尝谋之于人。因理所应行,遂执而拘系之,举国皆以朕所行为是。今每念前事,不释于心,一一细加体察,有相符合者,有全无风影者。况所感心疾,已有渐愈之象,不但诸臣惜之,朕亦惜之。今得渐愈,朕之福也,亦诸臣之福也。朕尝令人护视,仍时加训诲,俾不离朕躬。今朕且不遽立胤礽为皇太子,但令尔诸大臣知之而已。胤礽断不抱复仇怨,朕可以力保之也。”

这是一份平反昭雪文书,意向已极明白:将要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召废皇太子、诸皇子及诸王、大臣、都统、护军统领等,进一步澄清事实,说胤礽“虽曾有暴怒捶挞伤人事,并未致人于死,亦未干预国政”,“胤禔所播扬诸事,其中多属虚诬”。接着,当众将胤礽释放。胤礽表示:“皇父谕旨,至圣至明。凡事俱我不善,人始从而陷之杀之。若念人之仇,不改诸恶,天亦不容。”

康熙真的悔棋了!

相比之前,胤禔的处心积虑,胤禩的积极谋划,胤禛这些日子,显得安然平静地多了。

作为他的枕边人,晓雪很清楚胤禛心里并不如表面的那般平静,但是在他父皇面前,他一直小心翼翼,唯恐做错了什么。这是因为十三是他最亲近的兄弟,而他父皇以‘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如不严加约束,必当生事’为由将他圈禁,而真正缘由,胤禛却无从得知,因为他此刻既见不到十三,又无法询问其他人。此时此刻,他的任何询问都会让他也遭受康熙同样的怀疑。

所以,此刻胤禛处事万分小心,对于和大阿哥一起看守太子之事,胤禛小心观察他父皇的面色,发现父皇对于太子还是很关心,所以他对太子的饮食起居也照顾的十分上心,当康熙问他意见时,他也总是小心的揣摩着他父皇的心意而答。

这次的事件,因为他的处理妥当,让康熙对他颇有好感,康熙赞赏他道:“尔友爱兄长,没有不臣之心,朕甚感宽慰。”

胤禛虽然在外小心翼翼,可是当他听到皇太子复立的消息之后,回到自家书房,他还是忍不住心中的忿然,将他的怒气全数发泄在了随手可即的花瓶上。

晓雪知道他下朝回来了,便立刻来找他,可刚到他的书房门外,就听得那道花瓶碎裂的声响。

晓雪自然明白胤禛此刻的心情。她晓得他是不甘心的,他根本从心底里就觉得他的二哥不配为太子!可,强权之下,他不得不顺从,他不能违逆他父皇的心愿!所以,那些违心的话,他不得不说。而且不仅要说,还要说得恰如其分,毫不扭捏做作,才能取信于他精明的父皇。但内心深处他又着实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感到不堪,感到痛苦,这种分外矛盾的心思,他在外面丝毫不能流露,但以他的性子,又怎么会不气闷?回到家里,又岂能再憋得住?

苏培盛见福晋来到,忙行礼。

晓雪轻轻抬手,让他不必多礼,此刻晓雪手里正用托盘端着一杯他最喜欢的绿茶,她轻声问站在门外的苏培盛,“爷可曾用饭?”

苏培盛一脸无奈,“回福晋,还没有。”

晓雪略点了点头,表示了然,接着他看向苏培盛,对他平静地吩咐道:“你速速备好酒菜送来,要清淡点的。”

“嗻。”

见苏培盛欲举步离去,晓雪又叮嘱道:“切记刚才之事绝不可外传,还有从现在起没有我的命令谁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