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三国闲话大全-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我差点笑岔了气,李儒的尴尬就甭提了。 
  然后他死了,被点了天灯,脂肪层很厚的样子。 
  我翻了一下史书,年轻时董贼很孤傲的样子,射箭和骑术都超一流。尤其是射箭,可能比吕布还好,有点象飞将。后来聚集一群西凉子弟,逐渐成势,最后带出了一支很骁勇的铁骑队。三国时骑兵最牛,马超和吕布凭什么吓人,就是因为骑兵。这支骑兵队为以后吕布争霸中原留下了基础。后来的事大致和演义上一样。还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同志。 
  说实话,废皇帝,曹操也做过;专权,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身在乱世,作为政治人物,做一些很阴险的事无可厚非,好歹他不如刘大耳虚伪。那么,最终使他的评价如此之低的,一方面是他本人的问题——暴虐、凶残——但是细想,张飞其实也暴虐得很,可是为何写得那么好? 
  舆论总是有其导向。董贼也许没有传说中那么坏,只是他很不幸地作为了叛贼,而又不象曹操般成功,于是他成为了成者王侯败者贼的最终典型。            
(六)十八路诸侯讨董贼     
  在小说里,十八路诸侯讨董贼是很浩大一事。给我的感觉是:董贼克扣了很多地方干部和中央干部的薪水。王老头为了保证自己的财源让董贼的秘书曹操去刺杀他,曹操没成功,就一道烟溜回去家去了。为了洗脱自己通缉犯的恶名索性把事情闹大。发檄文,召诸侯,十八家地方干部召集武装部队讨伐中央。说好听叫“讨逆”,其实就是一次内战。与美国南北内战的区别是没有组成另一个政府而已——其实是成立的,韩馥和袁绍拥立了刘虞,不过那老头没敢而已…… 
  十八路大军杀气腾腾地去打董贼,一上来就兵顿汜水。大家急得团团转时,关羽出来力挽狂澜,温酒斩华雄。说实话,一个已连战两阵的人你还挑不了他,实在丢脸。所以关羽斩了华雄不足为奇,唯一特点就是快得吓人了点。然后大家杀到虎牢关(这里我要鄙视老罗一下,其实汜水和虎牢是同一座关……可能老罗嫌只有一座不过瘾,于是凭空多了一座)又是遇到吕布,呼呼斩了几个傻瓜,诸侯全傻了,还是三个通缉犯齐上赶跑了吕布。董贼撤出洛阳。诸侯作鸟兽散。 
  老罗写这个十八路诸侯讨董贼,给读者的印象是:所谓的诸侯全是白痴。那么多人居然先困于华雄后顿于吕布。如果没有刘关张三人,诸侯攻势就是一次彻底的失败。 
  后来我翻了一下《三国志》,发现了更多的BUG。首先,讨董贼的一共只有十三路,不知道老罗哪里又凑了五家——不过他加上了公孙瓒是为了便于三兄弟出场,不过事实上讨董贼期间三兄弟全在幽州做通缉犯,自顾不暇,哪里有空去和吕布叫板?其次,说是十八路诸侯连营N里,人马有N万,大有超越赤壁八十三万曹军之势。可事实上,真正与董贼交手的两人而已,孙坚、曹操。曹操在荥阳遭到伏击大败,而孙坚几经挫折击败了董贼,却兵顿洛阳。而袁绍他们那帮人“置酒高会”,喝酒看MM呢,压根没和董贼交手。 
  但联系一下三国后来的事迹,我逐渐发现,十八路诸侯讨董贼的真正意义。 
  首先,请允许我罗嗦一下,把十八路诸侯报一下: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后来他们的下场:袁术在跋扈了一段后死得很惨,韩馥在联军解散后立刻被袁绍夺了冀州,豫州刺史那家伙后来被曹操排挤了,刘岱被曹操收编,王匡好象被袁绍并吞,第六到十一镇那些人先后被曹操压制或吞灭,徐州刺史大家知道三让徐州的事且不谈,孙坚死于刘表之手,公孙瓒后来在官渡战前死于袁绍。马腾活得长一点。 
  这些人乃是当时汉王朝的精英中的精英,却在数年内完全土崩瓦解。在他们的血泊中,站起了曹操、刘备和孙策这样的新兴势力。 
  想起曹操那句话“任贤唯举”,是完全抛却了门第观念,他的手下人才之丰富凌驾于任何诸侯之上。可以说,十八路诸侯讨董贼,使所有诸侯开始意识到:旧王朝的秩序已经不复存在。乱世真正开始了。于是从十八路诸侯解散后,新一轮势力的分配立刻拉开了序幕,天下立刻开始了毫无秩序可言的弱肉强食。而在这个时候,对旧时代拒绝最彻底的曹操就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十八路诸侯的讨伐象征了汉王朝实际的崩溃,象征了乱世的开始,这就是我的结论。 
  最后谈一下此次联军对曹操的影响。曹操在联军期间写下了“白骨露于夜,千里无鸡鸣”的著名诗句,委婉地表达了对诸侯们的不满。可以说,那时的曹操多少有点匡扶天下的豪情和报国的壮志。但在诸侯们的推诿不前下,曹操看见了政客的真正虚伪本色。曹操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竖子不足与谋!” 
  我仔细想那句话,分明可以感觉到其中的愤懑、藐视,更多的是悲伤。或许从那一刻开始,曹操才真正看清了所谓的政客,所谓的天下,也明白了乱世的道路。那个以前特立独行、执法严格的专心的小吏曹操至此结束,这一句无比哀伤的话宣称了一个奸雄的诞生。他在那一刹那告别了以前所有的雄心和理想,剩下的是对乱世的征服之心。这就是我的看法。            
(七)王允     
  王老头出场是很忽然的,不象一些重要人物出场前都有伏笔。王老头一出场就给我白痴的印象:平白无故编个生日让大家去呜啊呜啊哭,也不怕混进个把奸细。我一直在猜王老头是不是只想先捞些生日礼物,然后岔开话题哭一阵了事以省饭钱。曹操说得好:“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当时王允定然丑态毕露。我更怀疑王允要除掉董贼究竟是为了替汉朝除害呢,还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财源……然后他就乖乖把七星刀给了曹操。我想王老头太蠢了,万一人家拿了刀反身给你告密,你立马完蛋。 
  不过王老头也就是迂腐点,智商还是很高的,充分表现在美人计和连环计问题上,处理得精妙。一次很成功的计划。最妙的是这段:“温侯何不从太师去,乃在此遥望而发叹?”布视之,乃司徒王允也。相见毕,允曰:“老夫日来因染微恙,闭门不出,故久未得与将军一见。今日太师驾归眉坞,只得扶病出送,却喜得晤将军。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叹?”布曰:“正为公女耳。”允佯惊曰:“许多时尚未与将军耶?”布曰:“老贼自宠幸久矣!”允佯大惊曰:“不信有此事!”布将前事一一告允。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语。良久,乃言曰:“不意太师作此禽兽之行!” 
  这一段表演出色已极,与前面那个傻王允判若两人。 
  到后来,董贼死,西凉反,长安破,吕布要带王允东出武关,王允不从,吕布只得走。王允被李郭俩流氓杀了。 
  老罗意犹未尽,假惺惺的题诗:“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老王是个忠臣,而且是司徒。注意,司徒可不是随便可以当的,需要惊人的政治才干。在演义里,政治才干我看不出来,但是谋略术是很优秀的。他算是为国除了一大害,更重要的是,他为美人计加离间计加……的连环计提供了新思维,使得政治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抛却前面白痴愚忠的王允不算,老王还是个成功的人物。 
  可是同时,他也背负着士大夫最终的归宿。汉朝是重视贵族血统的地方。袁绍被人那么推重,只因为他“四世三公”,二乔那么牛,只因为他们老子乔玄当过太尉。而自曹操开始,任贤为举,贵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新兴势力开始登台。王允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只能作为贵族的最后一个老分子用一些鬼蜮伎俩来做事,着实令人恻然。            
(八)孟达     
  孟达第一次出场是张松给刘备送完地图后提到的,当时捎带提的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