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悲情曹雪芹-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娘,您怎么不跟老爷辩理呢?您跟霑哥儿的终身大事,是有太夫人遗言为凭的,当时人人都听见啦!” 
  “唉——”玉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人心不正,公理难公啊。快去收拾两件换洗的衣服,咱们这就走。” 
  “姑娘!” 
  “墨云!” 
  墨云忍悲含愤,向楼上跑去。 
  “等一等,还有霑哥儿的书稿,和第三支湖笔。”玉莹说完转回身来,她向小红伸出了双手:“来,小妹妹。” 
  小红像一阵风似的扑倒在玉莹的怀里,“哇”地一声,她把多年来的积郁、悲愤、凄楚和忧怨都哭出来了。 
  墨云一手提着一个包袱,一手搀着玉莹,小红跟在后边,走出榭园。当她来到接近芷园后门的时候,丁汉臣手里抓着赶车用的鞭子,满面含嗔地赶了上来,他伸手接过墨云手里的包袱:“玉莹姑娘,老爷说了,香山毓璜顶上有座小庵,咱们常助香火,让您先去小住一时,散闷散闷,什么时候您想回来,打发人来说一声就是了……”老丁停了好一会儿才说:“妆奁陪嫁保您满意。唉,我是真不想说这句戳人肺管子的话,姑娘明理,包涵我这奴下之奴吧!”老丁抹了一把眼泪,向玉莹一安到地。 
  惊得玉莹屈膝抱住丁汉臣:“丁大爷,您是看着我长大的,托人求情救我出于水火,我怎么敢受此大礼,还是让侄女向您辞行吧。”玉莹说着就要跪下磕头,老丁怎么肯让,急忙伸手扶住:“事到如今咱们什么都不说了,走吧,我亲自赶车送姑娘到香山。” 
  “好,咱们走。”玉莹转身仍向后门的方向走去。 
  “玉莹姑娘,请走这边。您来时光明而来,咱们走的时候也要正大而去,我让他们把正中间的门全都打开了,让天下的人都看看,是谁堂堂正正,磊落光明。”老丁一阵义愤填胸,激动得大声疾呼。 
  重门垒垒,一道一道俱已打开。 
  墨云、小红一左一右搀扶着玉莹,后跟老丁,她们缓步走过道道重门,当走出大门口,玉莹刚要上车的时候,不意竟被墨云一把抓住:“姑娘,咱就这么走了吗?您就不跟霑哥儿再见一面啦?” 
  “再见一面?……对,是应该再见一面!”玉莹说完回身冲上台阶,当她一手扶住门框,将要跨入大门的时候,突又猝然止步:“不!我不先走,他岂能定亲,不见了,不能再见这一面啦!霑哥儿啊,你我今生就此永绝啦!”言罢屈膝而拜,与此同时,“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喷洒于地。   
  第六章 暖日烘梅苦未苏(38)   
  “啊!血!”把个小红吓坏了,不由得一声惊叫。 
  墨云上前抱住玉莹:“姑娘,要不……咱先,别走啦!” 
  玉莹挺身而立,一把推开墨云:“不!就是死在十里长街,葬身沟壑,咱也走!”言罢迅速地上了轿车。 
  老丁抹了一把眼泪,纵身跳上车辕,举手扬鞭,“啪”地一声,打了一个响鞭,车轮滚滚,疾驰而去。 
  “玉莹姑娘!——”小红哭倒于地,她的心像被一只粗大的手攥紧!攥紧!再攥紧! 
  一股冷风伴着细雨,飘飘扬扬,漫天挥洒。 
  此情此景诗人感怀成歌:—— 
  西风愁锁碧云天, 
  冷雨凄风洒芷园。 
  风如刀啊雨似剑, 
  柔柳难禁苦摧残。 
  青丝斩尽红丝断, 
  好姻缘成恶姻缘。 
  老丁扬鞭赶着轿车在街道上飞驰而过。轿车出了城门,在关厢一座柴门前停住。老丁跳下车来,揭开车帘:“姑娘,下车吧,到了。” 
  玉莹朝外看了一眼:“这是哪儿啊?” 
  “这是老奴的家,我攒了半辈子的积蓄,盖了三间小屋,是为我养老之用。姑娘,您怎么能出家呢?过几天,我拼上这条老命,也得跟老爷辩个理,太夫人的遗言谁敢不遵,让老爷把您接回去。” 
  “大爷,您想得太容易了,老爷若能回心转意,也不会如此绝情,咱们还是上香山吧。” 
  “姑娘,不回去也罢,粗茶淡饭,布衣荆钗,老奴还能侍奉你们主仆。” 
  玉莹扭过身来跪在车厢里:“大爷,侄女感谢您的深情厚爱,可是不能啊,您还是送我们走吧!” 
  “您得等霑哥儿啊!我就不信,老爷能关他一辈子?” 
  “咱们就别难为霑哥儿啦,我此去香山落发为尼,也就断了他的念头,他和陈家姑娘结为秦晋,一家和顺,有什么不好?难道非要让他们闹得父子反目,家庭破裂不可吗?” 
  “玉莹姑娘,老奴拙嘴笨腮,我说不过您,可这事与理不合呀!” 
  “不到香山脚下,我死也不会下车的。” 
  墨云泪眼扑簌地坐在一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常言说得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大爷,您就送我们走吧!” 
  “嘿!”老丁一跺脚,重新跳上车辕,扬鞭打马催车而去。 
  轿车缓缓地行驶在通往香山的官道上。 
  经过一个村口,一阵鼓乐声中,从村里抬出一乘小花轿,新郎官十字披红,冠戴整齐,骑着一匹菊花青的走骡,跟在花轿后边,六人组成的乡间小乐队,起劲儿地吹打着《花得胜》,虽音韵欠准,节拍不齐,却是十分热闹。 
  送亲的、迎亲的人流簇拥着花轿缓缓而过,玉莹她们所乘的轿车,仍在原地不动。驾车的辕马自己走到路边,啃着油绿的青草,老丁呆坐车沿上二目失神,一腔忧怨。 
  过了好半天仍然不见动静,墨云只好轻声地说了一句:“大爷,赶路吧!” 
  丁汉臣如梦方醒,一抖缰绳:“驾!”轿车重新上路,轮声滚滚伴随鼓乐声声,阵阵刺人心脾。 
  一腔激愤、满腹离愁,再加上一路的颠簸,轿车到了香山脚下的时候,玉莹已然筋疲力尽啦,但是毓璜顶还在半山腰上,玉莹举目遥望满山的嫩绿,伴着去冬未落的红枫,好不感慨,这真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哪里有什么不解之缘、不了之情。 
  墨云把她从车里扶出来时,便感觉她跟往日不同,往日只要搀一下、扶一把也就是了,可是今天,她觉得玉莹的身子很重,好像完全要依赖扶持。所以墨云一边搀扶玉莹下车,一面跟老丁说:“大爷,能找个地方住一夜再上山吗?” 
  没等丁汉臣张嘴,玉莹便抢先说:“你看看,这荒山野岭的上哪儿去过夜呀,墨云,你不许难为丁大爷,我能走,能上的了山。”说着她甩开墨云的手直奔山间小路而去。 
  丁汉臣明白墨云的意思,可是他朝四周围看了一圈儿,真是连个小村子都没有,荒郊野外,哪里会有旅店呢?看来是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啦!处此境地老丁猛然想到,如果曹霑的生身父母还在,能让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皈依佛门,出家为尼吗?唉——别想了,想也无济于事,上山。   
  第六章 暖日烘梅苦未苏(39)   
  老丁和墨云两个人,连搀带架、连扶带拉,三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总算上了毓璜顶。只见一座小小的尼庵,这尼庵真是小得可怜,三间正殿,每间也就是八尺见方,东西配殿各两间,一个不大的院落,正殿门外两株龙爪槐长得却很茁壮,如临盛夏必定是浓荫匝地,形如伞盖。 
  因为常助香火,所以老丁认得这庵中的主持。说明来意又给了银子,老尼自然百依百顺,安顿玉莹、墨云主仆在西配殿住下,老主持带上两个徒弟为她们洒扫安置停当。老丁临走之前来到玉莹榻前,从怀里掏出来四十两银子:“姑娘,这四十两银子给您留下,虽不算多,也还不少,望您多多保重。再晚了我也进不了城啦。过几天我一定再来……”老丁话没说完抹了一把眼泪走了。 
  从此玉莹一病不起,面对青灯黄卷、古刹泥神,真是百无聊赖。一天吃不下半碗小米稀粥,似乎泪已流尽,只剩下长吁短叹,一言不发。 
  墨云急得团团转,问她十声九不答,就这样过了三天三夜,墨云真的急坏了,解开包袱拿了一锭银子,换了衣服开门欲走。不意却被玉莹叫住:“墨云,你要上哪儿去?” 
  “我得下山,找霑哥儿,请大夫。”墨云的回答是那么坚定而果敢。 
  玉莹的脸上强显出一丝苦笑:“你等等,我想写封信,你给霑哥儿带去。” 
  一听这话墨云心中一阵高兴:“好!好!我去找老主持借纸、借笔。”转眼之间文房四宝均已借到,摆在一张小炕桌上。墨云扶着骨瘦如柴的玉莹,强自挣扎坐起,墨云给她披上一件衣服。然后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