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大盗-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前苏联人的惨痛回忆:“许多农民被先后打死啦”;“乡村几乎被摧毁了!”这是不久前远东军区七十九岁的中校军官亚历山大。巴夫洛维奇在介绍自己一家人是靠“吃人肉活命出来的”而接受采访,回忆叙说的。
  这位中校的童年生活在富饶的伏尔加格勒,他说:“一九三二至一九三三年集体农庄运动开始,苏联农民更大的苦难也就从那时候发生了。那一年深秋,从城里派出大批工作队下乡。他们一家一户的搜查,翻出来一点隐藏的粮食,也要把全家人枪毙。粮食被全部搜查出来掠夺走。”
  “十月革命的破坏,经济大萧条,到处是饥荒。无产阶级没有吃的,只能喊口号和凶残的革命了。列宁不得不放宽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生产,使原始商品交换稍有恢复。至一九三二年前,半数人能够有饭糊口,半数人仍然在挨饿受冻。这是不错的新经济时期。”
  “这时候已经进入冬天了,气温在零下25c……30c。寒冷异常,村庄里被枪杀死和饿死的人比比皆是,露天扔在村外无人掩埋,变成冷冻僵尸。半年的长冬,我每天出去寻找尸体和新被屠杀死、饿死的人。那时候宣判执行枪决的人家,部分逃跑出来了,躲藏到森林里和其他地方。寻找死人吃来活命,是大家唯一的出路。人吃人者已经成帮结夥了。每当村庄里向外抛新死的人时,我们大家趴伏在远处瞧著,等著。等他们走远了,我们一拥而上,纷纷砍剁软绵绵的皮肉……。”
  姬庆反击苏联之前,苏联的问题就已经很严重了。即使没有姬庆,大饥荒也会如期到来,苏联政策上的错误,会使得大饥荒尤为的惨烈。
  现在经历了与姬庆的战争之后,苏联的情况更加的严重,百姓手里哪有余粮。基于这个原因的考虑,姬庆没有再进一步,未来的麻烦,留给苏联人自己吧。
  至于文中提到的斯大林把搜刮出来的小麦向美国出口,以吸取西方资金,并不是表示苏联的“强大”,而是苏联在抄底西方世界。


第八十七章 夭折的苏联
  1918年,当时俄国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但仅仅过了十几年的时间,苏联就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并且在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以它的排山倒海的军事力量,征服了欧洲。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三十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从头来看。
  电影“保尔。柯察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十月革命”到1928年的十年时间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还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外帝国主义的军事入侵、国内白匪和反革命势力的暴乱、农村地主与富农的反抗,加上托洛茨基、布哈林等党内反对派的干扰、以及对列宁等人的刺杀活动,使得苏联国内的局势一直处于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战乱之中。如果用“十年战乱”来比喻这段时期,一点儿也不为过。因此,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苏联还不可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的主要任务还在于巩固政权、肃清反动势力和稳定国内局势。
  上述发生在苏联的“十年战乱”,内外敌人主要是以“反革命”的,或“右”的面目出现的。因此,斯大林一直十分强调“反右”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列宁曾经主张和推行过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例如采取“新经济政策”,鼓励美国石油大亨哈默来苏投资等),但是在列宁逝世以后,随着苏共…党内和国内斗争的进一步深化,“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不再被提及,或者变成了“只能做,不能说”,以免被扣上“推崇资本主义,诋毁社会主义”的帽子。
  而在1929年以后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却取得了经济腾飞和巨大成就。
  在“斯大林选集”中,有一篇他在1931年全苏工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斯大林讲:“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值在1930年都没有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增长25%已经是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我们本来可以增长得更多”,“——这就是说,你们要在基本的有决定意义的工业部门三年完成五年计划”。“布尔什维克应当掌握技术。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到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谈到,苏联在1933年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已经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了70%。
  在《联共历史画册》中,有这样几幅图片很生动地反映出了上述苏联的经济成就:(1)《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反映出苏联当年掀起经济建设“大…跃进”和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宣传口号。(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从该图可以看出,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苏联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重工业体系。主要包括冶金、农机、汽车、化工、机床、电力、石油和煤炭等领域。这也是苏联初步完成工业化的标志。(3)《苏联与西方工业国家的比较》——该图生动地反映出,在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萧条期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经济滑坡。而苏联的经济发展水平却翻了一番。(4)《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在1933年至1937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苏联版图上的工业布局已经是“星罗棋布”。无论是在西部或中东部,都建立了配套的工业系统。尤其是冶金和机械制造业,更是比比皆是。毫无疑问,这种深谋远虑的工业布局,为后来苏联成功地阻止和击溃希…特勒的军事进攻,奠定和提供了雄厚的军事工业基础和后勤保障能力。
  各种文献中关于引进技术和人才的情况只字未提,仅仅把当时苏联的经济飞跃归功于国内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非常可笑的。
  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苏联为何十几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并且在二战打败了德国人,征服了欧洲。
  自1921年结束战争后,西方各国一致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敌视政策,在经济上严密封锁,防止任何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流向苏联。当时,苏联的现代工业仍很落后,不但钢铁、电力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汽车、飞机制造、化学合成、大型机器设备制造等大工业更是一片空白。有关数据显示,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人畜来完成。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苏联还极度缺乏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劳动者的素质也不高。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苏联领导人意识到,如果不迅速实现工业化,这个新生的政权就可能面临威胁。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的指示,随后在1929年4月,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和同年5月召开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一五”计划方案。
  恰在此时,随着华尔街股市的崩溃,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蔓延期间,这些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面临资本和商品严重过剩的问题。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它们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它们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这无疑给了苏联大量低价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技术和资金的机会。
  为了抓住良机,1929年5月,苏联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下专门设立“外国咨询中央局”,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仅在1929年,苏联就同西方各国签订了70余个技术援助项目,涉及冶金、工业机械、汽车、轮船和飞机制造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1930年以后,苏联干脆直接购买成套设备或招请外资包建,快速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项目。到1931年,苏联接受技术援助的项目增加到124个。
  这一时期,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竞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