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齐英雄-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锋叫道:“太好了,靳璎太漂亮了,柴宰相艳福不浅啊,讨了靳璎,他就和黄大哥成了亲戚了,哈哈哈!这顿喜酒俺一定要多喝一点!”

靳璎一听,羞得满脸通红,低下头来,用脚摩娑含元殿地面。

大齐众文武听了牛锋之言,都哈哈大笑起来。

数日后,柴存与靳璎的婚礼在花萼相辉楼隆重举行,大齐在陕地的主要文武官员均前来祝贺,但见鞭炮齐鸣,鼓乐声声,柴存、靳璎这对英雄夫妻手着挽手,向赴宴嘉宾频频点头微笑,当日二人喜结良缘,不在话下。

与大齐王朝的欢乐气氛相反,此时的李唐朝廷偏居蜀地,兵无斗志,将无战心,每日上朝之人寥寥无几,朝内大小事务,基本上是田令孜说了算。李儇自从失去了陈淑妃、高昭仪,大病了一场,幸亏温昭仪悉心照料,李儇的身体才有所复原。

一日,李儇决定到成都节度使府理政,自从郑畋年老多病主动辞职后,郑畋宰相一职就成了空缺,李儇思虑再三,决定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韦昭度为同平章事,替代郑畋一职。

李儇决定了这事,田令孜也不好反对,就这样,韦昭度当上了李唐宰相。

李儇日夜与宦官同处,共议天下之事,而对待宫外朝臣越来越疏远,礼遇也越来越薄。为此,左拾遗孟昭图上疏谏诤,奏章大意:太平治安时期,远近犹应同心协力;国家多难时期,中朝外朝更应该同为一体。去年冬季,皇上车驾西行,不告诉南司宰相朝臣,以致使宰相、仆射以下百官都被黄巢贼寇所屠杀,只有北司宦官平安无事。况且如今朝臣能到达这里,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经过崎岖之道,才得以远道来侍奉君上,所以应当休戚与共。而我看到不久前西川黄头军作乱,陛下只是与田令孜、陈敬瑄及诸宦官内臣紧闭城门登上城楼躲避,并不召宰相王铎等朝中大臣入城;第二天,又不宣慰朝臣。我位至谏臣,却至今不知道陛下圣体是否安泰。倘若群臣不顾君上,其罪固然应当遭诛,若陛下不抚恤群臣,于理义上也说不过去。大唐天下是高祖、太宗开创的天下,并不是北司宦官的天下;大唐天子是四海九州百姓的天子,也不是北司宦官的天子。北司宦官未必人人尽可信任,南司朝官也未必人人都没有用处。岂有天子与宰相毫无关系、朝臣都视如路人之理?!这样下去,恐怕收复京师之期,还要有劳于陛下操劳,而尸位素餐之士,却得以安享酒宴。我受到陛下的信任,有幸被任为谏臣,职责就是上言谏诤,以有裨益于国家,虽然我不一定尽到了随事谏诤的职责,但有后来者可以继续谏诤。”

孟昭图的疏状送入行宫禁内,被田令令孜扣留,而不上奏于唐僖宗李儇。不久,田令孜假借唐僖宗的名义矫诏贬孟昭图为嘉州司户,又派人在颐津将孟昭图投入江中淹死。朝臣闻知此事都义愤填膺,敢怒而不敢言。

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多次派遣人员到各地县、镇打听隐秘违法之事,称为“寻事人”。“寻事人”所到之处向地方官敲诈勒索,为所欲为。

有一天,有二个“寻事人”经过资阳镇时,没有索要钱物。镇将谢弘让设宴邀请这二个“寻事人”,被他俩拒绝。谢弘让大惊,认为自己犯了什么罪,当天晚上竟弃职逃亡,跑到附近盗贼的山寨里。

第二天早晨,二个“寻事人”离去,谢弘让实际上无罪。捕盗使杨迁诱使谢弘让出来自首,却趁机将谢弘让逮捕,解押到西川节度使府,声称经过讨伐将谢弘让擒获,以求取功赏。

陈敬瑄没有审问,就令差人用木杖打谢弘让背脊二十杖,将谢弘让钉在成都西城墙上十四天,用沸油往他身上泼,又用胶麻拉开他的伤疮,谢弘让日夜惨叫,其刑惨酷至极,看见的人认为谢弘让太冤枉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二十三章 蜀地举义旗(1)

且说李唐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倒行逆施,蜀地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邛州牙官阡能,因公事违失期限,为了躲避杖刑,逃亡为盗。捕盗使杨迁进行诱捕,阡能正想出山自首,获悉谢弘让含冤而死,大骂杨迁无耻,发誓要起兵造反。

阡能说干就干,一个多月后,他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带了几十个结义弟兄闯入杨迁的宅院,杀了杨迁一家老小,占领了资阳,正式宣布起义,附近百姓子弟纷纷前来投军。

不久,阡能的队伍发展到了一万余人,阡能建立了战斗组织,设置各级军官,主要在邛州、雅州之间活动,攻陷了很多城镇乡邑,所过之处,得到了百姓的大力支持,百姓子弟纷纷参加义军。

先前,蜀地反唐武装很少,自从阡能起义后,蜀地民变四起,州、县官吏不能制止。陈敬瑄气急败坏,派遣牙将杨行迁领兵三万,胡洪略、莫匡时领兵二万,四出围剿义军。

蜀州人罗浑擎、句胡僧、罗夫子各聚集了几千人马,投奔阡能。陈敬瑄命令杨行迁、胡洪略、莫匡时带领唐军与罗浑擎、句胡僧、罗夫子的义军作战,被义军杀得大败。

杨行迁、胡洪略、莫匡时连败数阵,十分沮丧,要求陈敬瑄增派援兵。陈敬瑄已无兵可派,于是想了一个鬼点子,把看守仓库门庭的兵卒都搜集起来,派给杨行迁。

不久,杨行迁、胡洪略、莫匡时带着拼凑出来的数万兵马与罗浑擎、句胡僧、罗夫子的义军作战,双方在乾溪展开激战,结果唐军惨败。杨行迁、胡洪略、莫匡时等唐将恐怕没有立功而被朝廷治罪,便抓了许多村民充作俘虏送到官府,每天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人。

陈敬瑄此时昏了头,不问青红皂白,把抓来的村民都杀了。其中,也有年老体弱的人及妇女,围观的人问他们为什么被抓,村民都回答说:“我们正在耕田绩麻,官军忽然进了村子,把我们强行抓来,我们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罪。”

蜀中人韩求不满李唐官吏压榨,聚集了几千人起义,投奔阡能起义军。

峡路唐将韩秀升、屈行从支持阡能起义,起兵反唐,截断了峡江路。陈敬瑄派遣押牙将庄梦蝶带领二万人马进行讨伐,又派胡弘略带领一万兵马前去助战。

阡能起义军转战蜀地,势力越来越大,义军一路杀入蜀州境内。杨行迁大惊,急忙点了三万人马,和莫匡时前往蜀州城外,扎下大营,抵御义军。

阡能、罗浑擎、句胡僧、罗夫子、韩求率领五万人马,直抵杨行迁的唐营前立下寨栅。义军旌旗招展,绣带飘扬,士气旺盛。

第二天,阡能、罗浑擎、句胡僧带了三万人马,直向唐营杀来,杨行迁急忙命令莫匡时守寨,自己亲率一万人马出营与义军厮杀。

阡能扬鞭大叫:“杨行迁,李唐残暴不仁,气数已尽,你为何不弃暗投明,和我军合作,共图富贵?”

杨行迁大骂:“呸,你们这群反贼,本来是大唐的子民,如今却拥兵作乱,我奉大唐天子圣旨,征讨你们这群反贼。如果你们现在就投降于我,那么我可以启奏圣上,饶你们不死!如果你们执迷不悟,继续抵抗天兵,那你们就是死路一条!”

阡能大怒,顾谓诸将:“谁出阵诛杀杨行迁?”

罗浑擎举起八楞生铁锤,大叫道:“待我去砸扁了杨行迁!”说完,拍马出至阵中,直奔杨行迁而来。

杨行迁见罗浑擎一人一骑向他杀来,不禁哑然失笑:“凭你一个毛贼,想取本将性命,岂不是痴心妄想?”

这边杨行迁麻痹轻敌,他的亲兵也就放松下来了,认为罗浑擎一人杀来,绝对没戏,所以也就笑嘻嘻地看着罗浑擎的战马冲了过来。

一眨眼的工夫,罗浑擎马到锤到,杨行迁的亲兵连忙截住罗浑擎厮杀。罗浑擎怪眼圆睁,大喝一声,好似半空中打了个霹雳,只见他抡起双锤,闪电般地将杨行迁的几个亲兵砸下马来。

杨行迁吃了一惊,急挺镔铁牛头镋,迎战罗浑擎。

罗浑擎左锤向杨行迁当头砸来,杨行迁本能地用镔铁牛头镋往上一隔,量杨行迁的平常武艺,怎敌罗浑擎的神力?杨行迁觉得虎口发麻,一看虎口出血了,他疼得“哎哟”一声,左手一松,镔铁牛头镋的一头掉了下来,罗浑擎抓住机会,大吼一声,右锤直向杨行迁面门击来。

可怜杨行迁做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闪躲不及,面门被罗浑擎一锤击中,脑桨迸裂,翻身落马而死。

唐兵大骇,阡能高举金背开岭砍山刀,大叫着杀入唐阵,句胡僧连忙招呼义兵杀向唐兵,义军气势如虹,似海面上卷起了一阵狂澜。

唐军抵敌不住,被阡能的三万义军杀得大败,莫匡时严令唐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