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齐英雄-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宏大叫:“李畅之、徐淑,你们想固守睦州,等待援兵,那是做梦!董昌已经在金华山惨败,睦州之围解不了,你们只有归顺大齐,才有活路!”

李畅之、徐淑听了,十分紧张,在城头上面面相觑。徐淑说道:“李将军,现在睦州只有六千多兵马了,且大多带伤。如果我们死扛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看徐唐莒这次的攻城架势,是非要拿下睦州不可!董帅三万精锐,去救援婺州,全打了水漂。黄碣这一路兵马,肯定破胆,行进速度快不了。张璘这一路援兵,要经过歙州贼寇防区,贼寇必然要全力拦截。我认为现在只有从水路逃到杭州去,给八都军留点种子吧!”

“徐将军,你速去准备船只,将伤员安置到船上,前往杭州吧。我在这里抵挡一阵,掩护伤员撤退。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再拼下去,我们都得完蛋!”李畅之无奈地命令。

“遵命!”徐淑说完,转身离开了城头。

“常将军,能不能缓一缓攻城?我和部下商量一下,好不好?”李畅之装出一副可怜相,对常宏喊道。

常宏听了,犹豫了一下,喊道:“李畅之,别婆婆妈妈的,我最多给你半个时辰考虑。半个时辰里投降大齐,我就饶你不死!”

“谢谢常将军,我这就去和部下商议!”李畅之拱了拱手,离开了城头。

徐唐莒在后军,见前面没有动静,连忙带了几个亲兵,催马赶到常宏身边,问道:“常宏兄弟,为何迟迟不攻城?”

常宏把刚才之事说了一下。

徐唐莒一听,可着了急了,拍了拍常宏的肩膀,说道:“常宏兄弟,你中了李畅之的缓兵之计了!你不想想,如果李畅之有降意,早就开城了。我估计李畅之、徐淑要带兵从水路逃跑,其十有八九,会从浙江东下杭州。我命令你,马上攻城,我让刘莺带兵到浙江拦截向杭州方向奔逃之敌。”

“李畅之,你这个滑头,竟敢戏耍常大爷!”常宏听了徐唐莒的话,恍然大悟。

“大齐将士们,奋勇前进,攻入睦州!”徐唐莒高举方天画戟,下达了攻城命令。

“弟兄们,给我冲!”常宏环眼圆睁,挥舞着虎头双钩,第一个向北城门冲去。

霎时间,鼓声大作,义军的抛石机开始发动,飞石砸得城墙上的唐兵四散奔逃,一阵密集的箭雨后,义军敢死队迅速架起飞桥,搭起云梯,呐喊着杀向城头。

唐军开始还击,杀声震天。徐唐莒命令义兵将猛火油车推到北城门,猛烧城门,城门口燃起了熊熊大火,义兵接着用冲车反复冲撞城门,城门很快就倒塌了下来。常宏一马当先,杀入城中,接连打翻了好几个唐兵,守城唐兵见状,纷纷溃逃。

李畅之早就到了城南,指挥唐兵撤退到浙江北岸,跳上了大木船,传令扬帆起航,直向杭州逃去。半路上遇到刘莺率领水军挡住去路。

刘莺高叫:“李畅之,你这个滑头,欺骗常宏将军。想从水路逃跑,没门!”

李畅之命令部下驾船向刘莺的船队冲去,双方在江面上一场混战,李畅之终于突破义军的防线,溜走了。

此战,睦州唐军三停去了一停,李畅之、徐淑保住了大部分的军马和很多军需物资,总算为董昌的八都军留下了一点本钱。

徐唐莒传令出榜安民,收缴府库钱粮,在睦州一带积极招兵买马,增强实力。

王玫领兵到了紫溪后,马上与朱直管、王知新取得了联系,朱、王二位头领素来钦佩黄巢起义军,经过商议,决定率部投奔大齐,在徐唐莒麾下效力。

黄碣一军,走走停停,到了紫溪一带,被王玫、朱直管、王知新的兵马挡住去路,只得扎下大营。不久,黄碣知道了董昌兵败金华山、睦州失守等消息,就决定撤兵回杭州。

王玫、朱直管、王知新在黄碣一军撤退途中,指挥义军奋勇追杀,杀得唐兵积尸数十里,黄碣、李滔、汤臼、袁邠的二万八都军,折损过半,退入杭州。

睦州、紫溪一带战火刚停,歙州狼烟又起,盖洪、叶翔率领五千人马驰援林历山,恰遇张璘、梁缵、张守一、庞从率领五万唐军赶来。盖洪、叶翔指挥义军在林历山一带层层设防,张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半个月后,才指挥唐军突破了义军在林历山的防御阵地。

盖洪、叶翔带兵退入歙州,动员军民协力守城,并派信使向徐唐莒求救。徐唐莒此时已经在睦州站稳了脚跟,采纳费传古之计,命令常宏、王玫、朱直管、王知新带兵二万,前往歙州,在城外扎营,牵制张璘军马。

张璘带兵猛攻歙州,盖洪、叶翔带领歙州军民死战不退,唐军始终不能突破歙州城垣。常宏、王玫、朱直管、王知新率军赶到歙州城外,安营扎寨后,不断袭扰唐军,张璘损兵折将,只得按兵不动,向高骈发去告急文书,要求高骈大军东下歙州,合击义军。

一日,徐唐莒请费传古到自己住所喝酒,刘莺在一旁作陪。席间,徐唐莒说道:“费先生,自从你下山后,妙算如神,多次使大齐第五寨化险为夷,义军力量一步步得到增强。唐莒感谢先生的大力支持,这杯酒,算是唐莒的谢恩酒!”说完,徐唐莒一仰脖子,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费传古微微一笑,拿出铜笛,用左手食指轻轻敲击着笛孔,感慨道:“自从离开了赤山岛,我就一直和你并肩战斗,从洞庭湖畔,到了浙江边。如今黄王主力受阻于仙霞岭,到福州,有三条路可走,走仙霞岭,似笨实灵。我之所以向黄王提议取道仙霞岭,是经过认真分析的。”

徐唐莒问道:“先生不妨细细道来。”

费传古说道:“徐寨主,由浙入闽,原先只有二条路可走,一条是走陆路,一条是走海路。走陆路,就是常山——玉山——铅山——武夷山这个路线,海路因为历代王朝多加禁止,所以百姓们很少选择。但浙闽陆路,唐军重兵把守,死打硬拼过去,大齐的军力将极大受损,也就失去了到南疆整军备战的意义。我思忖再三,认为在仙霞岭劈山开路,就能直趋建州,出其不意地占领建州!拿下了建州,福州就在我军掌中!”

徐唐莒继续问道:“费先生,仙霞岭山势险峻,你怎么断定能够打开一条通道呢?”

“我曾游历四方,到了仙霞岭一带后,发现有少数百姓上山砍柴、捕猎,踏出了一条羊肠小道,我从仙霞岭的岩石质地和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认为完全可以继续向南,打开一条穿越仙霞岭的山路来!这样,浙闽之间,就能出现一条新的陆路!用于军事,乃是天赐险径!仙霞岭之路打通后,纵有百万唐军追击,也能扼住其首,使其不能逾岭而进。”

徐唐莒大喜,称赞道:“费先生精通天文地利、兵书战策,真乃孙武再世,唐莒钦佩之至!”

刘莺“咯咯”一笑,将刚温好的一壶米酒倒入徐唐莒、费传古的杯中,柳眉一扬,脆声说道:“你俩聊来聊去,酒也凉了,这酒刚温好,趁热喝吧!”

第二十二章 飞兵越仙霞(1)

且说黄巢、柴存指挥中军在金华山一带大败董昌八都军,斩获颇多。黄思邺、鲁景仁率领第三寨将士攻占了婺州,黄巢挥师进入婺州,义军兵威大振。

黄巢命令徐唐莒派遣兵马赴婺州接防,徐唐莒拨给刘莺一万人马,赴婺州接防。黄巢将数千名伤员留在婺州养病,划归刘莺指挥,并留下一些军需物资,供第五寨将士使用。

数日后,黄巢、柴存、黄思邺、鲁景仁率领大军离开婺州,前往营盘山一带,与曹敏的第二寨兵马会合,着手准备越过仙霞岭,攻打建州,进入南疆发展。

说起仙霞岭,其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南海(即今之东海)普陀山有位仙子驾着一片五彩祥云去四川峨眉山。

路过保安上空时,只见赤日炎炎,广阔的保安大畈上,禾苗枯焦,老百姓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束手无策。用什么办法来解除旱情呢,这位仙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不一会儿,脸上就渗出了汗珠。她灵机一动,把彩云停在保安东边的石鼓山上,顺手在面颊上抹了一把汗,用手一甩,顿时挥汗成雨,流出石鼓溪。同时沙沙的大雨滋润着禾苗,田里又流进了石鼓溪水。

仙子又在保安南面的大山上驻足三天,眼看禾苗由黄转青,恢复了生机,整个保安大畈的旱情解除了,她才驾着彩云向峨眉山飘去。保安老百姓久旱得雨,欣喜万分。

人们为了感谢这位仙子降雨抢救禾苗之恩,便把仙子驻足的山岭称为仙霞岭。

如今,仙霞岭依然绵亘在浙、闽茫茫群山之间。1000多年前黄巢起义军入闽,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