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0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是能用一下新款的电镜就不容易了。

    不像是杨锐,动辄百万的购买设备,谢教授虽然也是北大的教授了,一年的经费却只有10万元不到。

    这其实才是正常的经费分配模式,做植物分类学的,一年能有几万元的经费,已经很不少了。

    这些钱,自然也不是让谢教授来添置设备的,要用设备,他就去公共实验室里,其经费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交到公共实验室里,用来给大家一起购买设备了。

    这自然是不太爽的,可也是没办法的事。

    杨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前年刚组建的时候,还是一台仪器一台仪器的攒机模式,谁都没料到,他竟是攒的如此之快,一两个月就一台的速度,让他的实验室已然成为国内顶级的生物学实验室。

    比他的实验室好的也有不少,但要说全面超越就不太可能了,再怎么说,杨锐的实验室里的仪器都是新采购的。

    身为研究者来说,仪器的所有权固然是个好概念,但偶尔能够用用,也是很开心的事。这就像是小孩子去迪斯尼乐园玩,他当然想要迪斯尼乐园是自己家的,奈何投胎的时候不努力,后天再怎么督促老爹也没用了,但是,就算排队玩游乐设备,也还是很乐意的。

    此外,谢教授还从杨锐这里,学到了PCR的基础使用——让PCR的发明人当面教导PCR的使用,这种机会自然是不常有的。

    因此,到了“张飞蓝刺头”的新物种发现的论文出栏,负责执笔的谢教授,竟是干净利落的将第一作者让给了杨锐。

    杨锐也没什么犹豫的就笑纳了。虽然民间对于新物种的发现很感兴趣,可从学术的角度来说,一篇新物种的论文就很普通了,要是鉴定出来一个新类群倒是有点厉害,仅仅是蓝刺头属的新种,也就只能发表到中文期刊上过过瘾了,谢教授用鉴定工作兑换杨锐的PCR教学,也算是公平交易。

    另一方面,凭着杨锐在生物学界的声望,他发表一篇新物种的中文论文,更是一路绿灯。

    往常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四五个月时间的审稿,只要九块八……不是,只要**天,竟就给审结了。

    不用说,《植物分类学报》的编辑,肯定是没遵守双向匿名的标准,而向审稿人透漏了杨锐的身份。

    在国内,或者说,在全球范围内,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尤其是大人物发表论文,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的故事。

    如果严格遵守双向匿名的标准,谁知道负责审稿的学者,会不会脑子一抽,就给拒稿了?说不定还会写上一封言辞激烈的评语。

    像是杨锐这样的学者,在中国生物学界,已经是顶级水平了。S都发表了一遍,又是GMP委员会的委员,还有不俗的战绩,声望刷的几乎破顶,再加上名下拥有两间实验室的管理权,可以说,他的动向完全有可能改变中国生物学的走向了。

    这样的学者,要是被一家中文期刊拒稿,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中文期刊的拒稿理由充沛,那自然不用说了,期刊和拒稿人都能刷出大大的名声,但是,就中文期刊目下的成色来说,他们想找一位能与杨锐对等的生物学家审稿,都不太可能,又有何资格拒稿?

    这就好像是达尔贝科投稿到美国的普通期刊上,结果被科罗拉多大学不知名教授给拒稿了一样。

    学术界内的轰动效果一定会有,但绝对不是期刊社想要的。

    从期刊社的角度来说,高声望的顶级学者的论文是多多益善的,而高声望的顶级学者的论文也不是不能拒稿,可要是拒稿的话,他们希望审稿人最好是清楚自己在做些什么。

    要是遇到那种审稿人正好太忙或者太懒,结果将审稿交给了手底下的学生来做的坑爹事——此类坑爹事实在平常——那拒稿事件可就有意思了,等于说,顶级学者的论文被狗给拒了,就算圣诞节过的不好,狗也没理由这么爽来着。

    也是因为期刊社、审稿人甚至论文发表人有种种顾虑,双向匿名的标准,在学术界向来只是普通学者的专利。

    杨锐在世界顶级的期刊社或许还没有特权,但偶尔涉足一下植物学界,得到特权却是自然而然的。

    没几天的功夫,竟而有社会媒体,将“张飞蓝刺头”给报道了出来。

    于是,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想要采访杨锐,问问他与诺贝尔奖的事情的媒体,才猛然发现,好家伙,怪不得找不到杨锐,这厮原来跑到野外去了。

    要说跑到野外也就跑到野外去了,逃避媒体的事,普通人见的少,媒体记者见的还少吗?

    但是,正常人跑路,怎么想也不会发现一个新物种吧。

    而且,还给新物种起名“张飞”?

    你究竟是想隐姓埋名逃避媒体呢?还是勾引媒体去采访呢?

    记者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要我上春晚() 
当然,思考本身是不影响行动的。

    没两天的时间,又有记者奔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虽是采访无果,可还是发表了文章。

    现在的报刊,原本就不要求真人真事,采访详情什么的。

    更厉害的,则是又玩起了伏击的把戏。

    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计,对杨锐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效果依旧突出,稍不留神,杨锐就被京城电视台的记者李冲给拦住了。

    李冲也是老相识了,当年给杨锐拍摄纪录片的时候,就有他的参与,后来为了抗心律药律博定满世界打官司的时候,李冲也算是帮了不少忙。

    看着李冲同志从灌木丛中走出来,杨锐也不好像是遇到其他人那样拔腿就跑,只是满脸苦笑的站定,道:“您可真是有耐心。”

    “没办法,我们也得写年终总结呀。我考虑着,写个采访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锐,能加分来着。”李冲也是个好性格的人,多次采访过杨锐,看见他了,顿时觉得悠哉起来,浑身都透着笑眯眯的劲头。

    杨锐摇头:“实话实说,我先说好,这句话你要是说出去,我是不承认的,我今年不可能得诺贝尔奖的。”

    杨锐也是看在李冲是电视台记者,且手里没有带着设备的情况下,才如此明白的回答。

    不过,他也不怕李冲就报道出去,他此前不承认,只是出于配合达尔贝科关于基因组计划的宣传而已,国内的报道要传出国还得一段时间,再者,就是真的传出去了,造成的损失也可忽略。

    说不定还能激起点新波澜呢。

    李冲倒不奇怪杨锐的回答,他这么说,原本就是带着些恭维,再者说,没人认为提名了就会得奖,反而是见杨锐说的慎重,让李冲来了好奇,问道:“诺贝尔奖不是明年二月才颁布?你现在就肯定自己没拿奖?是因为欧美国家的歧视,还是诺贝尔奖的黑幕?”

    李冲的问题如此的时代特色,以至于令杨锐有些不知所措。

    诺贝尔奖有没有欧美国家的歧视?肯定有啊,只要是人评的奖,那就肯定是有歧视的,奈何杨锐拿不出证据来。诺奖有没有黑幕呢?那肯定也是有的,同样的原因,杨锐也是拿不出证据来的。

    拿不出证据的事,以杨锐的身份,怎么好胡说呢。

    他现在要是信口开河,以后拿不到诺奖才是真的。

    想了这么一遭,等杨锐再抬起头来,李冲已经满面狐疑。

    好在杨锐有准备好的话,连忙道:“你想多了,我刚才说的意思,是诺奖在10月份就决定名单了,我知道自己不在名单上,所以没吭声。”

    “你不在名单上?你怎么知道?”

    “我说可以,你报道出去,我可不承认的。”杨锐依旧维持着和达尔贝科商量好的计划,不过,他也不能太冷落李冲这样关系好的记者,对学者们来说,能笼络两位媒体朋友也是很重要的,否则,你和公众世界就是断层的,现在可没有公众号给大家用。

    李冲也一直很注意和杨锐保持好关系,立刻道:“你放心。”

    “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复杂,每年十月,名单出来,诺奖的委员会虽然不对外公布,但是会通知获奖人的。”

    李冲愣了一下,道:“所以说,诺奖获得者,10月份的时候,就能知道自己获没获奖?”

    也不怪李冲不了解情况,一方面,记者本来就是追求一知半解的人,另一方面,诺奖在80年代的中国,并不是特别流行的话题,大家现在喜欢谈论的主要还是气功、海灯法师和水变油,哥德巴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