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起对马越说道:“马越,你先把张龙带下去好生照料,某和圣上仔细商议一下进军事宜。”马越答应了一声,抱起张龙向寝宫外走去,走到门口的时候,马越忽然转身说道:“无论如何,先锋之职只能在臣与张龙之间选择,血海深仇,不可不报!”

    等到马越走后,元起叹了一口气,对元协低声说道:“某这次只带来了两万人马,加上京城的士兵,我们没有和叛军野战的能力,只能据城固守。”元协在心中默默的计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直接掌管的精兵,只有一万五千人,再把京城城中的守军和附近郡县的郡兵都算进去,也不足五万人,算上元起的两万精兵,也只有七万之众,远不是李傕等二十万叛军的对手。因此,元协点了点头,对元起说道:“一切全凭皇兄做主,城中粮草兵马,全部听凭皇兄调配。”

    官渡,宇宫军大营中。宇宫照烈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战报,不无担忧的说道:“袁丁这一招够狠,不惜身败名裂,也要掀起这一股滔天巨浪。元起已经分兵去救援京城了,对袁丁的牵制大大降低,对我军极为不利啊。”

    郭嘉站起身向宇宫照烈拱手说道:“主公,审配虽不是名将,但却深通韬略,在黄河北岸固守不出,我军短期内确实没有办法把他怎么样,现在又失去了北边元元起的牵制,我军在此已经丧失了战机。不如,主公在官渡留下一支疑兵,然后亲率主力赶赴东边的青州,和泰河将军合力拿下袁丁手中的青州半部。等到元起解决了李傕等人,回军之后,主公在重新赶回官渡大营,继续和元元起南北夹击袁丁。”

    听着郭嘉的建议,处于困境中的宇宫照烈顿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眼中的精光频频闪现,显然是在仔细思考郭嘉这个建议的可行性。当局面陷入僵局,而短时间内无法打开的时候,调转矛头先拿了青州另外半部,进而全据青州,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心中这样想着,宇宫照烈当即做出了移师青州的决定,留下于禁等人在官渡故布疑兵,来迷惑审配,为主力大军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宇宫照烈还派出快马,先行一步去通知镇守青州的泰河做好战前准备。为了万全之计,宇宫照烈还让李典拿着自己的手令,到徐州去调集人马,之后赶到琅琊和自己汇合。

    数日之后,宇宫照烈率军一路上昼伏夜出,神不知鬼不觉的躲过了袁军的探马,秘密的来到了琅琊,甚至把镇守在琅琊的泰河都给吓了一跳,他可没想到宇宫照烈的进军速度会这么快。然而,宇宫照烈想要的“快”,可并不止是进军速度,抵达琅琊之后,宇宫照烈下令让全军将士好好休息了一夜,在第二天一早,宇宫照烈趁着袁军还不知道自己率军前来之际,突然发兵强袭袁丁手中的半部青州,一天之内连夺十八县,把济南、乐安两郡,闪电般攻破,整个青州,就只剩下平原一个郡还在袁丁的掌控之中了,至此,青州的局势逐渐明朗,在审配远在官渡,袁丁对峙河间的局面下,袁军已经没有能力保住青州的最后一个郡了。

    此后,宇宫照烈又出人意料的离开了青州,率军返回了官渡,只让李典带着从徐州征调来的人马,听从泰河的节制,分兵青州各地,对平原郡形成包围之势,并授予泰河临机专断之权,可以随时向平原用兵。

第二百九十一章 乱象纷呈() 
在宇宫照烈拿下青州的同时,更南边的荆州,也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

    这场中原大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本只是元起和宇宫照烈合力,与袁丁进行角力,没想到在元起斩杀袁熙之后,引起了袁丁的疯狂,由此产生的纷乱,向西带动了凉州集体叛乱,长安失陷,京城岌岌可危的局面;向东爆发了青州争夺战,导致青州半部易主,落到了宇宫照烈手中;向南则是让盘踞新野的泰山,捞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在中原大战之初,泰山就和庞统一起商量好了浑水摸鱼的策略,泰山是想用元表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大做文章,趁机占取荆州。元表的长子元琦镇守在江夏,这里可是以前黄祖镇守的地方,荆州一半的钱粮都在江夏。元琦又深得以蒯良、蒯越兄弟为首的文官体系的认同,所以他被立为世子的呼声极高,本来,荆州就是个文风很重的地方,这一点,从荆襄地区屡屡名士辈出就可以看得出来,因此,元琦等于是通过文臣的支持,掌握着荆州的舆论方向和政治层面的一些东西。

    而元表的次子元琮,年纪刚满十四岁,勉强算是成人了,本来是没有能力和元琦争夺世子的,可是元琮的生母蔡夫人却是蔡氏宗族的人,当今天下,除了北方五州之外,其余的地方政权,至少有一半是掌控在当地士族手中的,这一点在荆州体现的尤其明显。前文说过了,元表当初只身来到荆州,靠的就是蒯、黄、蔡等几大士族,这才撑起了荆襄九郡的局面,蔡夫人身为蔡氏家族的人,自然希望由元琮来担任未来的荆州牧。而蔡夫人的这个观点,也是整个蔡家的观点。所以,蔡家是权力支持元琮的。在荆州,蔡家的当代族长蔡瑁可是掌握着荆州的全部水军,而荆州水军在荆州所有军队中的比例,高达惊人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蔡瑁几乎是掌管着荆州三分之一的兵马,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蔡瑁的态度,对荆州军方的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泰山就是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按照庞统的计划,挑起掌控文官体系的元琦与左右军方态度的元琮之间的矛盾,自己从中取利。

    泰山的洞察力很透彻,或者说庞统的计划很周密。也可以说是荆州世子之争的矛盾太过尖锐,总之。元琦果然像泰山、庞统预料的那样。在听闻元表身死的消息后,也不辨真假,立刻带着驻扎在江夏的人马赶回了襄阳,从弟元磐无论如何劝说,也没能阻止元琦的冲动。这也在泰山的意料之中,荆襄是个名士辈出的地方。正因为长久以来,荆襄的人们重文轻武,一些文人的风气和习俗,深深地影响着当地的人民。元琦也深受这种风气的影响,理所当然的要去襄阳为“死去”的父亲吊唁哭丧,至于带上兵马前来,元琦是怕蔡瑁借机对自己不利。

    当元琦、元磐带着两万江夏军赶到襄阳的时候,早早收到消息的蔡瑁却趁机中伤元琦,制造元琦拥兵自重,意欲弑父夺权的谣言。此时恰逢元表有病在身,在蔡瑁的左右遮挡之下,对外界的事情一无所知,还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已经在各自的拥护者帮助下,开始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打着大义的旗号,蔡瑁调动人马,对元琦所部进行了围剿,元琦本是来奔丧的,自然不可能带很多的粮草,不到半个月,军中的粮草就已经消耗殆尽了,蔡瑁借机断了元琦的粮道,要活活把元琦困死在襄阳城下。

    危急时刻,泰山大义凛然的站了出来,指责蔡瑁越俎代庖,瞒着元表私自动兵,并且指责蔡瑁把兵锋所向,对准了长公子元琦。蔡瑁自然不肯听泰山的劝解,加紧对元琦的围剿,泰山为了挽救元表的血脉,为了保护好元琦,只能“被迫”出兵,堂而皇之的参与到荆州内部的斗争中来,坚定的站在元琦的身边,帮助他摆脱了困境。在得到泰山的帮助之后,元琦性格中那种文人的气息再次迸发了出来,异想天开的想要夺下襄阳,彻底铲除蔡氏宗族这一荆州心腹大患。

    对于元琦的决定,泰山只是象征性的进行了几句劝阻,然后就表明了立场,愿意听从元琦的调遣。于是,元琦整合部队,又从江夏运来了大批的粮草,准备一举拿下襄阳。在元琦暗中筹措粮草的时候,一则爆炸性的消息从江东传来。江东的扬州牧孙策,竟然在外出狩猎的时候,被十几名许贡家客刺杀身亡了!现在江东陷入了一片混乱,由孙策的弟弟孙权暂时代领江东的一切事务,整个江东都在挂孝吊丧。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元琦再无后顾之忧,自认江东在短期内无法发动战争,于是把整个江夏的兵马粮草几乎都搬了过来,用于和元琮的内战。甚至是泰山也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暗中大呼天助我也,心中充满了欣喜。没有了孙策的牵绊,泰山觉得他占据荆州会变得更加顺畅。只有庞统隐隐有些担忧,每日皱着眉头看向东边,时常有些不可相信的低声自语:“江东那头猛虎,这么简单就死了?不应该啊……”可是,庞统的疑问,没有人能做出解释,江东子民尽皆披麻戴孝,这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