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一之小作家-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子建觉得尴尬,便和蓝鸿点点头,走向刘德成,他已经买到火车票,正走过来挨个分发。

    嘟

    晚上七点,东风4客运型机车冒出丝丝青烟,牵引着一列深绿色的列车,穿过一片片低矮的丘陵森林,在轰轰声中,转眼进站,车头缓缓驶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停止。

    杨子建和张桦率先登上车门,挤进车厢内,今晚运气不错,因为是中秋节,坐票的人少了许多,这个车厢居然有好多个空位,杨桦立即和杨子建用背包、书本、笔记等物帮同学们占空位子,随后杨德成、苗光辉、蓝鸿、蓝雪上来,兴高采烈地坐了进来。

    这种短程站票,一般是没有座位的,但也比坐汽车好过百倍,九十年代初柏油铺的省道崎岖不平,颠簸得那叫一个难受,而且危险容易出事,即使蓝家自己有汽车,也宁可坐火车进城。

    这次,杨子建再没有像上次一样出现不适了,虽然车厢的味道一样难受,但人少,窗户又开着,立即舒服多了。

    几分钟后,列车震动了一下,仿佛船舶离岸般缓缓移动,越来越快,“铿锵”之声也愈加沉闷,这才感觉火车在快速行驰。

    杨子建坐在靠窗位置,当火车过了铁路桥,从南塘镇与山丘之间穿过时,他望着南塘镇的万家灯火,心想:

    南塘古镇旅游,我已经打下了地基,现在就看马援朝镇长怎么做了,不过,我还会不断加火,现在只是在南剑市发表“家乡系列文化散文”,过断时间,我要在省级报刊上发表家乡散文和燃犀奇谈,特别是燃犀奇谈,我已经把里面的故事地点、社会环境、传说故事改成南塘古镇的内容,这样就能将南塘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来。

    半个小时后,列车抵达南剑市火车站。

    杨子建走下来月台,车站霓灯迷离,他准备去排队剪票出站时,意外发现七八个同镇的村民正鬼鬼祟祟地往铁路幽暗的另一端跑去,很快消失在幽暗的铁架建筑之中。

    刘德成下车,也看了他们一眼道:“别去理这些人,他们都是要逃票的。”

    杨子建明白了,叹道:“这么说,他们没买票,可是万一在车上被查票,不是要双倍受罚吗?”

    刘德成道:“查得不严,而且他们人多,会在两边站岗,发生有乘务员查票,就立即躲进卫生间里。”

    杨子建与他叹喟着,一边排队,过了几分钟,很快剪完票,从候车室出口离开了。

    宽敞如足球般的火车站广场灯火通明,一辆伏尔加轿车开了过来,是蓝鸿叔叔派来的,接了蓝鸿、蓝雪后,就扬长而去了。

    “我们走吧,”张桦对大家道,然后关心地问杨子建道,“子建,你还行吧,上次可吓着我们了,还好没有发烧什么,倒是像喝酒醉了一样。”

    杨子建跟着他们走到一条长满了法国梧桐树的人行道上,跳了几下道:“没事,上次谢谢了。”

    中秋之月明亮皎洁,城市里的家家户户,充满了欢声笑语。

    九十年代初是最美好的时代,私营经济方兴未艾生机勃勃,大量地方国企也还没有被抛弃倒闭,但随着国企改革深入,日子会越发难过,再过五六年,灾难般的下岗潮就会降临这座工业城市。

    杨子建和三名同学从火车站步行回一中,路上经过十几座录像厅,小黑板的片目,除了时兴的港片外,后面无一例外都写着“晚上十点加片”的字样,其实就是用爱情动作片来吸引观众。

    现在南剑市几乎所有录像厅都在这么干,港片毕竟有限,而欧美日本的爱情动作片却能百看不厌,在恶性竞争下,有的甚至白天就敢播放。

    于是,几乎每到周六和周日的晚上,南剑一中宿舍区都有一大群深夜翻墙回来的男生,然后,包括杨子建的405宿舍在内,早晨总散发着一股古怪的味道和一大群洗内裤的家伙。

    杨子建回到南剑一中,已经是八点十分了,南塘的同乡们各回各自的宿舍,有的去洗衣服,有的去倒开水,有的去洗澡。

第62章 备稿() 
杨子建宿舍紧闭着,居然没有一个人,不过,看着栏外的中秋月亮,立即就明白了。

    405宿舍九人,唐伟权、范龙、孟云和顾安军这四名舍友来自城郊的厂矿,有厂车接送,为了过中秋,厂里定会做些调整,明天早点出车,把厂矿的学生送到各个学校去。

    周至锋是城里人,家里做二道贩子的小生意,平时也经常回家去住。

    林逸、谢小钦和余冒的家比杨子建的南塘镇还要偏僻一些,而且还没有铁路,他们应该早就回校了,现在要么在教室里学习,要么去街上看录相了。

    杨子建坐在床头整理了一下课本、习题册、作业簿和笔记本,塞进书包里,背上离开宿舍,锁上门,下楼,沿着弯曲的坡道走三四百米,路过食堂,走下天桥,听着桥下溪水汩汩流淌的声音,以及天上的皎洁的明月,有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感慨。

    教室里只坐了寥寥五六个人,都是来自乡下的学生,其中有就谢小钦,而林逸和余冒都不在,看来是去看录像了,他们都是武侠片的爱好者。学霸张瑾虽然寄宿,但她家在城里,因此也回家团聚了。

    刚落座,前排的谢小钦立即转过头来,苦中作乐道:“嘿,子建,中秋节快乐!”

    “离家别国,何乐之有?”

    “当然有,我有好吃的。”谢小钦笑嘻嘻地说道,然后从书包里取出一个月饼盒来,打开,拿出一块四方的小月饼送给杨子建,并解释道,“这是乡办的厂子送给我爸的,我爸当了十几年老师,很多小老板都是他的学生。”

    如果是以前,杨子建会很高兴马上享受一番,但他刚吃了镇政府送的大月饼,对甜腻的食物有些反胃,他挑了下眉头接过来,撕了张作业簿纸将它包起来道:“谢谢,不过我晚上吃了太饱,明天当点心来吃。”

    谢小钦笑着点点头,回过头继续做作业。

    杨子建没心思做作业,因为下周的稿件最好今天准备好。

    他现在作品发表量挺大的,因为投了太多报纸,上周一写的十一件作品,这两个星期就发表了九件。这个星期写的十件作品,包括被语文组老师考验的那三件命题文章,下个星期也几乎都会发表出来言丛还会为荷塘月色三篇开个小专辑并写“编辑简评”。

    箫鼓早就明言会用千年古塔、月下古井和关帝庙和虎祠这三篇共六千多字,这其实已经占了副刊的四分之一版面,并且他还写信专门约稿,为了投桃报李,杨子建必须再给他两篇稿件给他,而且杨子建还希望能在箫鼓的“丹霞”版开专栏,就像前世一样,只不过提前了十年。

    现在他已经有点当专栏作家的感觉了,就是不断赶写,不断地找灵感找话题,好在前世积累了四五百篇这类的散文,二次创作并不会太难。

    他写的家乡系列历史文化散文,之前针对的是建筑古迹、历史名人和古代哲学思想,这周他特别写了两篇关于南塘社学和书院的散文,他想通过写建筑古迹,来缅怀一下古代的读书科举生活,只是这些内容有点敏感,报纸总是批评封建社会的八股取士,如果自己说科举的好话,他没把握能不能发表。

    比如他现在写的一篇南唐社学

    “溪头村第三小队的仓库,原来是南塘社学,它不是很大,占地一亩多一点,但麻雀虽五脏俱全,在古代,这里相当于小学和初中,有六十多学童在这里读书

    走进陈旧的大门,一个大堂,中间是讲堂,两边是斋房,其中左斋为祠,祭祀先师孔子,右斋则为塾师,是教书先生们办公休息的地方。后面一个小圆子,称为射圃,射圃两边有号舍,厨房,茅房,这是闽省典型的两进宫殿建筑

    古代社学是效仿三代以上小学所设,有教无类,凡百姓都可以接受教育。入学一年就读蒙童训,小学,入学二年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之后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并以教劝农桑为主要任务。

    在南塘社学读完的优秀学生,就会被先生推荐到南塘一些著名的私家书院深造,或直接去县学进修,并参加县试、府试、院试,通过这小三关三试,就能成为秀才”

    写完,感觉有点记流水帐的样子,很是无趣,他发现自己的创作才能其实真不咋样,仍然缺少灵性、创意和激情,看来还是得文抄才能成名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