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气军长成神路-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士大夫统领的时代,除了平民百姓没有余钱三妻四妾之外,没有男人不喜欢红袖添香,软肉温香的。如果燕仁帝是抬举其他军队,他们还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反应,可这凤卫军可是女子军!

    女子可以封官,可以获封爵位,可以像他们一样上朝讨论朝事,这简直就是在挑战男子的天然地位!

    这是有违三纲五常的,这是不遵圣人言。

    很多卫道士都看不惯,特别是看不惯建立凤卫军的太祖皇后。当年并不是没有人公开斥责太祖皇后,认为她有违夫纲,不敬伦常,太祖皇后娘家的教育十分失败,也认为太祖皇帝一生英明神武,奈何唯一的黑点就是太祖皇后。

    身为太祖皇后的公婆,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是十分宽厚的人,而且还把李家的护短性子发挥得超乎寻常,李氏一族对自己认可的亲人都是十分护犊子的,太祖皇后是十分得他们青睐的儿媳,所以当年那些想用孝道的名目通过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来施压的人全都铩羽而归。

    而太祖皇帝不用说,爱妻如命的他,根本就听不得有人诋毁自己的娘子,凡是在朝堂上不敬太祖皇后的人,过后都会被他找各种理由踢出朝堂,反正开国之初功勋还分不过来呢,还怕没人为朝廷尽力?

    与受女子崇拜不同,很多男子认为太祖皇后和镇国夫人是异类,他们觉得建立凤卫军就是一个错误,而今天就证明了这个错误究竟有多大。

    如果女子可以像男子那样建功立业,他们还怎么得到妻子的敬畏和爱戴?还怎么在她们面前保持一家之主的颜面?

    再想一想如果自己的妻子官职跟自己相同或者比自己高,还有什么脸面!连个女子都比不过,别人提起,这只是会看不起和嘲笑。

    所以一定要杜绝这种可能性。

    除了要维护男人的地位之外,还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一个蛋糕就那么大,几个人分都不够,恨不得自己一个人独吞,现在竟然加入了一群人进来抢蛋糕,这怎么能忍!

    凤卫军现在在谁手里?——大长公主手里。

    大长公主嫁了给谁?——定国公赵谦。

    如果这道旨意真的实行,谁得益最多?毫无疑问,是赵家。而赵家的亲朋好友呢?也少不了一杯羹。

    与赵家不对付的人首先开始发难,此消彼长,敌人力量增加,就是我方力量减少,所以他们是绝对不会让这道圣旨实行的。

    而除了大长公主和太子李宸心里有数之外,就只有齐公公这个颁发圣旨的人事先知道这道圣旨,其他人是真的不清楚的。

    燕仁帝放了这么个大招,连没有得到母亲提醒的户部尚书定国公世子赵元听到这圣旨的时候也是很惊讶的。

    赵家现任朝堂代表人都不知道,其他人就更加不用说了,但是与赵家有姻亲关系和通家之好的廷臣全都闭嘴不言,自家盟友肯定不能拆盟友的台,他们还要回府与师爷们商量一下这道圣旨对他们自身有什么影响,说不定能从中得到好处呢。

    而武将呢?很多武将当年还是在定国公麾下出来的,更何况按照燕仁帝的旨意,其实最有利的就是武将了,谁让他们的女儿玩不起风花雪月却有武将家的彪悍之风呢?这道圣旨对他们来说百利而无一害。武将也禁闭嘴巴,安心看热闹。

    但是文官里面就不是这样了。不说与赵家不对付的人家,先说那些死板固执的文官就认为这道旨意有违三纲五常,如果真的这样做,世界肯定会大乱。

    他们立即出列要向燕仁帝陈述这旨意带来的种种坏处。

    结果燕仁帝十分冷酷无情,根本不给他们机会,就宣布退朝,头也不回地往太和殿去了。

    大燕朝实行三天一早朝,所以这天早朝过后,明后两天都不会见到燕仁帝,除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阁。于是这两天燕仁帝收到了山一样高的奏折,全都是劝他收回成命的。

    连对不起列祖列宗的用词都出来了,燕仁帝听着太子李宸念的奏折,讽刺一笑,恐怕这些上奏折的人都选择性地忘记他亲祖母就是亲手创立凤卫军的人,他这样的做法,说不定下到地府看到他祖父还会得到他祖父的赞赏呢。

    但还是有更多人会站在道德立场的制高点来指责燕仁帝的,即便他们是最终目的是利益,可不妨碍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来为自己争取有利条件。

    有很多奏折对于凤卫军这样封官得爵的做法半点不提,他们只是在奏折里用十分担忧的口吻写到如果女子都去参军了,那么国家的人口增长怎么办呢?

    国家可不能少了新一代的出生呀。万一出现人口衰退,这可是大燕罪人呀。而且大燕会有出现很多许多娶不到妻子的光棍,光棍一多,寻事生兹也会多起来,社会治安就会不好,这样于国于民都不利。

    又有奏折写到女子二十才可以退役,这样会造成错过她们的花期,更何况一个参过军的女子,又有哪个男子敢娶呢?于女子的婚事实在无益,希望圣上万万三思。

第二十四章 相询() 
其实真实情况并没有这些奏折说的那么危言耸听。

    从太祖皇帝建立大燕始,他就十分注重人口的增长,毕竟当年战乱,人口调零,而今国家建立,人口增长必不可少,不然如果外族入侵,去哪里找青壮年来打战?倘若外族有五万兵,你自己只有一万兵,就算打赢也是惨胜,最怕的打不赢,而后马蹄踏破边境肆意抢掠会更糟糕。

    于是太祖皇帝定下了生育奖励的条例。

    凡每生一新生儿的人家,都可以去管辖的乡镇县府通报,经过官府核实,会登记在册,就可以领取十两银子的生育补助,而当年登记在册的新生儿长大成人,可以婚嫁的时候,还可以再次去官府登记,领取五两银子的婚嫁补助。无论生男生女都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

    这个条例实在是令千万百姓感激不尽。

    没有人不喜欢多子多孙的,可是国家初立,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平民的生活很艰辛,养活一家子已经困难,又怎么做到可以多子多孙?

    可是生个男孩来传宗接代是时人的共识,生活过不下去,但是又生了女孩儿怎么办呢?

    狠心点的就直接淹死,难下手的就放个木盘让婴儿在河上漂,能不能遇到好心人就看她的运气了,至少不用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儿,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可以骗自己可能自己的闺女被人捡了去,好吃好喝地养着呢。

    但是太祖皇帝这个条例一下子解决了生活艰辛的难题。只要生下来,无论是男是女,都可以得到十两银子的补助。

    十两银子,省着点用可以让一家五口过好几年了,足够勤奋的人家活家养口了。更不用说还有那五两银子的婚嫁补助,连婚嫁也可以省好大一笔钱了。

    太祖皇帝执政时期,大燕全境出现了普遍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这个时期在后世历史学家研究的时候称之为“女权的萌芽”时期。

    太祖皇帝从不小觑女子,他对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就十分尊重,而他也深知老百姓讲究传宗接代的固执性,但是过少新生女孩儿的出生非常危险,因为孕育只有女子才可以做得到。

    如果十几年后,大燕大部分都是男子,怎么娶妻?一夫一妻恐怕都不能保证,难道要几个男子一起共妻?只怕更让人难以接受。男子娶不到妻子,无法生育下一代,只要几十年,大燕就自取灭亡了。

    而女孩儿长到十来岁就可以成亲生子,只要十几年的时间,人口就会迎来一波大涨,大燕人口充裕,才有成为泱泱大国的基础。

    太祖皇帝威信高,即便有朝臣担心国库支撑不起,也只能按照他的意思执行。

    其后,太祖皇帝五年开始一次人口大普查,大燕开国之初只有一百五十多万户,九百多万人口,太祖五年人口普查,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多万户,一千二百多万人口,到了太祖二十年人口大普查,已经达到了五百四十多万户,四千多万人口。

    二十年的时间人口足足增长了四倍。这在生产力低下,感染风寒就可能死去的时代,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

    到了燕轩帝登基,因为百姓生活已经富裕,生育条例和婚嫁补助已经取消了。

    但即便如此,到了燕仁帝这里,大燕全境已经有了七千多万人口了,而且男女并不会失调。

    可能是因为太祖皇帝生育条例带来的影响,也可能是受到太祖皇后的影响,大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