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8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明显,唐卡最开始是用作宗教供奉的,但是这些年却进入到了艺术品收藏领域。一开始,唐卡收藏相对小众,市场价格也不算很高,后来,因为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复杂工艺开始升温。。

    其中,明清唐卡因为兼具艺术性和古董特性,受到资本市场追捧,价格大幅度飙升。

    就在两年前,一张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居然拍出了三亿多港币!在当时创下了一个崭新的高价记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卡都这么贵。艺术品总是有特殊性的,而且明代的传世唐卡太少见了,这张又是明早期的极品,所以才出现了这种价格。

    清代的一些传世唐卡,当年的拍卖成交价,大多是几万到几十万,几百万的不算多。

    唐易在拍卖图册上看到的这张唐卡,是一张四臂观音唐卡,而拍卖图册上标注的时间是:十九世纪中期。那就可以算是清晚期了。

    这张唐卡,尺幅不算很大。中央主尊,自然是四臂观音。画面上方,是五方佛;下方左右,是两位菩萨,而最下方三位,则是金刚持,大黑天,绿度母。

    唐易对佛教了解不能算很精深,所以也只是看个大概,佛像众多,有的不能完全确定。从图册上,也看不出颜料构成和历史痕迹。但是,他却从构图和绘画风格上感觉,这张唐卡,好像不是清晚期的。

    本来,因为个人的兴趣和理念,唐易并不打算收藏唐卡。不过,如果真的不是清晚期的,而是明代的,价值可就不一样了!这样的机会摆在眼前,当然不能放掉!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1139章 罕见隶款() 
♂,

    就以现在的市面上来看,老唐卡主要是清代唐卡。清代出现唐卡的数量也比较多,这个和清朝的皇帝们推崇佛教有关系。同时,对藏传佛教也是青睐有加。

    这个不同的朝代和皇帝,对佛教的态度自然不一样。比如明代的嘉靖皇帝,头戴香叶冠,闷头炼丹,对佛教那就不可能推崇。而清代的乾隆皇帝,都“老佛爷”了,又怎么可能对佛教不重视?

    不管皇帝推崇不推崇,同样水准的唐卡作品,明代的要比清代的价值大,这是没有争议的。而且,不是大了一点儿半点儿,差了这么多年呢。从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拍出三亿多港币,就可见一斑。

    两万英镑的起拍价,无疑是按照清晚期的唐卡来的。不过,唐易还是得看了实物才能确定。

    如果能确定,那就很可能捡漏,从现场的参与人员来看,这些人都未必对唐卡感兴趣。毕竟是英国人居多,而且华夏的藏品本来就少,图册上除了三件瓷器,就只有这么一张唐卡。这说明提供者里面精通华夏藏品的本来就少。

    下午的拍卖开始,唐卡是第二个上的。

    唐易上前仔细看了看,没错,从色料、画布来看,的确是明代的东西,大约应该是明中期。只不过,这唐卡重新缝裱过,缝裱的材料和工艺,是清晚期的。估计,这也是原主认定为是清晚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果,拍卖师喊价之后,应着寥寥,而且加价都是一千英镑一千英镑地加。虽然是慈善拍卖,但是毕竟一共有三十多件拍品,总得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懂行的东西吧?

    这也是巧了,如果是那种正式的大型的拍卖会,各种藏家都有,恐怕也就不会这样了。

    而且,外国人对华夏的藏品,热衷于几个节点。比如,清代的东西,那自然是康雍乾。这个十九世纪中期,关注度不高。

    唐易一看,差不多了,立即喊出了三万英镑的价格。最终,这个价格也没有人再加价。

    办好手续之后,怀特笑着问了一句。唐易含糊道,“我还没有收藏过唐卡,再说既然是慈善拍卖,来了就贡献一份力量嘛!”

    怀特对唐卡也是一窍不通,便也没有再多问。

    唐易估算了一下,这个拿回华夏,行家应该能认定是明代的,这张唐卡虽然重新缝裱过,但是本身还是很不错的。三万英镑拿下,估计赚出二十倍以上的利润问题不大,如果走拍,那就看运气了,更多也不是没可能。

    下午的拍卖速度快了很多。而就在拍卖的过程中,还不时有人议论肥头大耳男的“壮举”。

    拍卖结束之后,稍事休息,有一个临时加拍的时间。这个唐易早就知道,也没有抱太大希望。加拍的东西也不多,一共就四件。

    不过,最后一件,居然也是华夏的瓷器,而且引起了唐易的兴趣。

    这是一件青花笔筒。

    唐易一上眼,发现是清早期的东西,但是比康熙要早。仔细看看,基本可以断定是顺治时期的东西,工艺不错,但不是官窑。应该是民窑,或者是仿烧官窑却单独落款的产物。

    顺治时期,满清刚刚入关,还是有点儿乱的,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这时候,瓷都的御窑厂没有全面恢复,所以官窑产量极少。而民窑恢复的速度比官窑要快,所以顺治时期的瓷器,民窑比官窑多。

    这个笔筒画片儿,是山水人物,几人凭山望水,很普通很常见的画片儿,青花发色还算明快,画工也可以。

    不过,这些对唐易来说,是引不起什么兴趣的。引起他兴趣的,是底款儿。

    这个笔筒的底款儿,是一个“雅”字。这也没什么。最关键的是,这个雅字,居然是隶书!

    瓷器的底款,从明永乐开始。一直到清末,明清两朝的瓷器底款儿,基本上都是篆书和楷书。隶书,唐易从来没见过。

    青花瓷的歌词里,除了“天青色”和青花瓷没关系,那句“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这句话也就是外行能忍住。

    在瓷器上写字,比不了纸上,就算是楷书,也基本很难完全遵循用笔的法则,很多笔画被迫纤细一致;而篆书的笔画本来就是粗细均等,所以是常用的。但是要在瓷器上写隶书,实在是有点儿难度。而且就算用较粗的笔画写出来,烧窑之后,效果未必和原来写的一样,闹不好就很难看。

    所以,瓷器上的款儿,基本见不到隶书的。根据唐易的所知,官窑没有,民窑或许能有,但也没见过。这是用笔上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瓷器明代才有款儿,永宣时期也是青花瓷的繁荣时期,要是“仿前朝的飘逸”,前朝是元朝,飘逸个弹弓啊!屠刀铁骑,强征暴敛,汉人被列为最低一等。哪来的飘逸?

    但是,这件顺治青花瓷器,居然是罕见的隶书款识!

    从顺治时期的官窑来看,“大清顺治年制”、“顺治年制”这样的年号款不多,都是青花书写,而且颇具明末遗风。

    民窑呢,以吉祥款和斋堂款居多。这个“雅”字倒不奇怪,因为民窑的底款儿太多样化了。奇怪的就是隶书底款儿!这种情况,只能是个例,民窑烧造偶然为之,官窑讲究规范,就出现不了。

    怀特见唐易看得仔细,问道,“这应该是一件清代民窑,你很感兴趣么?”

    “没有,我就是比较喜欢这个‘雅’字。”唐易笑着应道。

    怀特点点头,文人嘛,也不奇怪。见唐易喜欢,他就也没多想,也不打算拍了。

    这件青花笔筒,主人定的起拍价并不高,只有五千英镑。唐易最后是八千英镑拍下来的。这个价儿,如果是普通的顺治民窑,已经有点儿高了。不过唐易对底款儿特别感兴趣,就不太在意价格了。

    底款儿上的“雅”字,写的还是很有功力的,而且效果也不错,字体完整清晰。唐易心想,当时这瓷器画工想必也是兴之所至,这份意趣,造就了罕见的瓷器隶书款识。

    ps:今天事情非常多,这一章太晚了,抱歉。稍晚还会再码一章。

第1140章 四个盘子() 
♂,

    这件笔筒,唐易想好了。虽然罕见的隶书底款儿可能会提升市场价值,但是他不准备出手了,一来摆在案头,也是一种享受,二来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件事情。

    至于唐卡,肯定是要出手的,这个回国之后再说。

    拍卖结束,怀特邀请唐易共进晚餐,这是有点儿想分享获得永乐无挡尊的喜悦了。

    不过唐易以文佳有事儿,有约在先未有拒绝了,因为怀特的喜悦,却是他的遗憾。

    这件永乐青花无挡尊,他是很想拿下的,但是怀特在这儿,难度就很大。拼价儿未必拼得过怀特;如果假装说是清代仿品,但也得出手,这个说不过去。

    而且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